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能否正确认识并对之实行正确的政策 ,对中共的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 ,在与民族资产阶级曲折的交往中 ,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 ,逐渐形成了一套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比较完善的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团结和争取的对象,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极其重要的问题。从中共成立到北伐战争前夕,早期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初步形成了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3.
从孙中山逝世到北伐前是蒋介石崛起的关键时期。本文对蒋介石在这段时期的崛起作了分析,认为,蒋介石一方面利用孙中山的威望,打着孙中山的旗帜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另一方面蒋介石打着革命的旗号,玩弄两面派手法,打击左右两派,发展个人势力;同时,蒋介石的个人素质也是他在这个时期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确地分析和解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问题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独具特色和最富创新的部分之一。建国前夕 ,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进行了探索。经济上 ,一是把“保护民族工商业”纳入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之中 ;二是将民族资本主义列入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之中 ,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 ;三是纠正了在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的“左”倾错误 ,保证劳资两利。政治上 ,确认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人民的组成部分参加新中国的政权与经济文化建设。这些思想 ,为建国初期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强 《江西社会科学》2006,(10):126-128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主张保障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权、财产所有权、企业发展权和经营管理权,在党的统一战线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对于建设新时期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北伐时期 ,国民政府鉴于日本同英美的矛盾、日本在华势力分布特点和日本对华政策特点 ,受苏联革命外交战略的影响 ,实施了接近日本、联络日本的对日政策。这一政策也是北伐前单独对英政策的继续和发展。在北伐开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 ,起到了牵制英国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作用。但也为蒋介石与日本的妥协活动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8.
从1 92 5年到1 92 6年末,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北伐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即从坚决反对到摇摆不定再到全力支持。这是苏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其内外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次重大理论创新。这三次理论创新有着一脉相承的灵魂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有着一脉相承的前进轨迹 :对原有理论的植入并结合实际的运用、对原有理论的内涵深化和外延拓展、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或突破。  相似文献   

11.
12.
和平赎买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心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宝训 《文史哲》2004,2(4):61-67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场深刻而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民族资产阶级固有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价值追求受到了全面冲击。出于不同的动机,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反应程度和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或在表面上积极响应,或被动地顺从,或消极地抵触,或顽固地抗拒。从总体上说,民族资产阶级接受改造是被迫的,是在当时具体历史环境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为适应新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生存需求而作出的被动回应。  相似文献   

13.
吴九占 《学术论坛》2004,(6):138-142
从1925年到1926年末,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北伐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即从坚决反对到摇摆不定再到全力支持。这是苏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其内外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北伐前后,政治宣传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了军事对抗当中,“师出有名”成为战争发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南方的国共两党建立了专门的宣传队伍,逐渐形成了一套阐释自身军政行为合法性的政治理论,并将其简化为通俗有力的政治口号,利用这一有效“载体”,作为宣传自身政治主张、打击敌手的重要手段.作为对立面的直、奉、皖等系亦不甘人后,也纷纷推出个性鲜明的宣传口号,博取社会舆论的支持.口号的大规模使用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政治现象,但急遽演变的时局迅速陷入了口号狂热之中,政治口号的应用面临许多无法解释的悖论与难题,国共两党有意识地对口号的宣传策略进行了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偃武修文"呼声高涨.在地方政治层面,"文治"倾向表现明显.中央政府也采取措施,恢复"文治".不过,对于北伐前夕北方军阈统治区域内文武关系的变化,尚不宜估计过高.军阀标榜"文治",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姿态.在实际政治操作中,主张"文治"的人往往是将实施文治的希望寄托在具有"文"的色彩的军阀身上.中国政治因此出现了相当普遍的军阀政客相互为恶的局面.与北方形成对照,南方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则出现了顾维钧所说的"文武合流"的重要变化,"民军"、"党军"乃至"国军"的概念被慎重提了出来,"文治"开始有了某些实质性内容.国民革命军北伐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应该能够从这一差别中获得部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12):184-190
北伐后秦,是刘裕代晋建宋的最后准备,除却建构取信朝野的疆场功勋以外,刘裕在文化层面上也为禅代做了诸多准备。研究者多从军事与政治的层面加以关注,而对于其在文化层面的影响则鲜有论及。历经北伐后秦,士族文人逐渐由门阀政治的操控者演变成了皇权政治的臣服者,同时也由文化的主导者转变成了皇权体制下的御用文人,士风与文风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士族文人是晋宋之际文化发展的主要代表,其士风与文风的转变体现了晋宋政治文化变革的基本规律,也预示了刘宋乃至整个文人士大夫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7.
论理论信任的验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夏 《社会科学家》2007,(5):190-193
理论的确证与理论的信任有密切关系,但不能说理论的确证是理论信任的充分条件。已获得一定确证度的理论,并不必然引起人们对该理论的信任或信任度的提高。应该承认,理论信任含有先验的约定成分。事实上,科学共同体或科学家个人常常在理论检验之前就可能开始信任该理论了。这种验前信任常常用理论的普适性和逻辑简单性、理论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以及理论预言的新颖性和精确度等来加以评价。当然,理论的验后信任较验前信任更能引起科学家的重视。经受过经验检验的理论更能激起科学家的信任,也更有利于科学家接受该理论。  相似文献   

18.
1921-1922年,孙中山组织联省北伐军,讨伐北京政府,因为当时国内外历史 条件的限制,最终失败了。作者认为孙中山当时舍和议而取北伐是舍易而从难,勉为其难。 他不畏艰难险阻,显示出革命家的伟大胸怀和意志。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正确使用和确切翻译习语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增进英汉交流和沟通。在文化背景方面,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先点后面的思想,探索英语习语的翻译标准及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从而完善习语翻译的研究,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习语。  相似文献   

20.
试析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罗宗荣,郭生春毛泽东指出:“党的失败和胜利,党的后退和前进,党的缩小和扩大,党的发展和巩固,都不能不联系于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的资产阶级的特性.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