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老头     
镇上有个老头,开着一家快餐店。忙时,走店串堂,有说有笑,幽默风趣;闲时,一张报纸一碗茶,津津有味,一脸阳光。那爽朗的笑声,乐呵呵的神态,好像一尊笑佛,人们因此都叫他“快乐老头”。  相似文献   

2.
薄酒与丑妻     
余杰 《社区》2012,(20):63-64
偶读黄庭坚的诗集,这酸老头还颇能发些天籁之音。最喜欢的便是“薄酒可以忘忧,丑妻可以白头。徐行不必车马,称身不必狐裘。”这真是一种可爱的阿Q精神。与黄老头不同.现代人的梦想是:食有鱼、行有车、饮洋酒、追美女,黄老头落伍了。  相似文献   

3.
老京城人喜好尝鲜儿,还特讲究个老礼儿。拿吃鱼的事来说吧,逢年过节,满屋子人、满桌子菜,必定有一条烹制的活鱼上桌。怎么说来着,叫“无鱼不成席”,“连年有鱼”。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张力     
有一个小渔村,盛产一种鱼,当地人叫它“发财鱼”。当地大多数人都是靠捕捉它来维持生计的,而且它也很值钱。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离海后很容易死亡。大家都知道,死了的鱼价钱会大打折扣。许多人为此想尽方法,但都不尽如人意,一时间人们显得很无奈。但令人不解的是,人们发现有一个老渔翁总能把发财鱼全都鲜活地带回来。于是人们便去请教这位老渔翁,但老渔翁总是笑而不答,一时这件事便神秘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1.鱼吃饵时称“有口”,不吃饵时称“没口”。2.放钓池新投放的鱼称“生口”,久被放钓的鱼则称为“滑口”。3.鱼饵在入水后未到底即被鱼接食的叫“截口”,刚至底即被吞食的叫“抢口”,几条鱼争食饵料的则称“乱口”。4.台钓时鱼漂显示出的标准清晰的下挫叫“顿口”。鱼觅食只认食某种口味的饵料称“偏口”。遇有鱼在水下活动吐出的气泡上浮时,垂钓者追泡投饵叫“找口”。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社区》2009,(36):38-38
臭鱼 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鱼,他随手从鱼摊上拿起一条鱼在鼻子上嗅了嗅,卖鱼的人怕他闻出自己的鱼不新鲜,就生气地说:“先生,你不买鱼没关系,还闻什么?”那人回答说:“我没闻,我是跟鱼说说话。”“你跟鱼说了些什么?”“我问鱼,海里最近有什么新闻?”“鱼怎么说?”“鱼回答我说,它不知道海里的新闻,因为它出海很长时间了!”  相似文献   

7.
渔翁鱼的“垂钓”术在海洋底处,栖息着一些会钓鱼的鱼,人们将它们称之为“渔翁鱼”。其中较有名的要算穗鳍(qí)鱼了。它的背鳍上长有一条条长长的骨线,好似一根根柔软而又能活动的“鱼竿”。在每根“鱼竿”的顶端都长有一个穗状物,能发出闪闪亮光引诱小鱼。当小鱼一旦“上钩”,便落入这位“姜太公”之口,成为“渔翁”的一顿美餐咽管鱼的“吸气”术咽管鱼以旱烟袋般的长嘴而得名。当它发现远处有小鱼或小虾游来时,显得并不着急。它总是先朝这些小鱼、小虾看一二秒钟,然后把长管似的嘴放到最有利的地方,朝着猎物猛地吸一口气,小鱼、小虾便稀…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12,(12):66-66
谜语信 李老太听人说她在外地的老头感情不专一,立即写信一封给她老头,信纸上只有一个“怂”字。没几天,她便收到老头的回信,信上只写了一个字“您”。见到回信,李老太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  相似文献   

9.
三口 《社区》2010,(26):36-37
富裕的天堂岛 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有一次我生病住院,同病房的是一个很胖的老头。说是老头,其实也只有50岁左右,叫扎里布尔,是瑙鲁人。  相似文献   

10.
鸟“钟”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推算时间。虫“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儿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驴“钟”我国黄海中有一小岛,那里的驴能报时,它每隔一小时就“嗷嗷”地叫一次,误差只有3分钟。树“钟”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给它取名为“活树钟”。  相似文献   

11.
周芙蓉 《社区》2005,(22):28-28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新建路社区居委会,位于东城区安外大街与外馆斜街交汇处。社区内现有居民楼8栋,27个楼门,23个平房院,常住居民1288户,3611人。辖区内的安外大街3号院是天坛家具公司的宿舍楼,天坛家具公司的一些退休老职工大部分住在这里。他们的退休金不高,不到1000元,其中还有许多低保户和残疾人,大家都开玩笑叫他们“穷老头”;青年湖北街1号、3号楼是国资委有色金属总公司的宿舍楼,楼里住的多数都是离休干部,退休金大多数在3000元以上,大家都称他们为“富老头”。经济收入的差异把“富老头”与“穷老头”割裂开来,他们虽然住得很近…  相似文献   

12.
动物奇闻     
《阅读与作文》2009,(2):9-9
中国河南新乡市的一只叫“笨棒”的鸭子在当地很有名气。每天它都跟着主人杜希娜逛新乡市的农贸市场,脖子上系着红带子,还穿着一双小鞋,很是惹眼。杜先生说:“每天都有人逗它跳舞、唱歌或数数。如果有人请它唱歌,它便有节奏地摇头摆身,嘎嘎直叫。如果你举起1个手指,它叫一声;举两个手指,它会叫二声,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13.
朱国印 《社区》2011,(23):46-47
一条微博在网上掀起了爱心狂潮,也使无数的中国网民记住了一只叫“辛巴”的美国斗牛犬。辛巴是一条普通的狗,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常常冒狗之“大不韪”.主动“潜伏”到湖水里,并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捕到湖里的鱼!  相似文献   

14.
鱼趣     
湘西猛洞河,长几十里,两岸峭壁嶙峋怪石无数,或有猴儿出没,或有鸟雀飞翔,“小龙洞”洞中有河,“大龙洞”石笋石幔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叫游人赞叹不绝,但最叫我难忘的却是“鱼”。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买鱼时,你是选择买活蹦乱跳的鱼,还是会挑那些看起来奄奄一息的鱼?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现在有一种化学物质,只需一点点,就能让那些原本就要“翻肚皮”的鱼瞬间变得异常生猛。是的,那种东西就叫“鱼浮灵”。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  相似文献   

16.
历来就有人说:美是女人的事情。其实大谬不然。如果老头不让自己美,老太太跟着出门也脸上无光,退休后还偏偏免不了出双入对;如果老太太不把老头打扮美了,老太太心里必定有一份缺憾,因为你就是我的一半啊!所以,可爱的老头儿们,咱们也来上一堂生活美学课。但是,“男人美”这个话题大得无边无际,我们只能避轻就重地先讲讲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老伴     
王洪武 《社区》2011,(27):46-46
离家不远的小公园里,常见有—对老年夫妇。老头坐在轮椅上闭目晒太阳,或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练习走路,老太太形影不离在一旁呵护着。那耳鬓厮磨的亲热样儿,让人看了好不动容。熟悉情况的人都说,这老头的命,是老太太“捡”的。这位老太太可不简单哩。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纪事     
孟谦 《社区》2011,(31):1-1
一本叫“花开四季”的社区“内刊” 有不少社区会将自己制作的小报或宣传卡片寄到编辑部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其中有本叫“化开四季”的“杂志”引人注意,并非因为它格外精美,而是因为它是厚厚的一本——有20多页,  相似文献   

19.
三口 《人生与伴侣》2009,(10):55-55
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有一次我生病住院.同病房的是一个很胖的老头。说是老头,其实也只有50岁左右,叫扎里布尔,是瑙鲁人。扎里患的是高血压和心脏病,另外还有严重的糖尿病,但是他的饭量仍然很大,一天要吃上五六顿。医生告诚他这样很危险,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背着医生偷偷地吃些零食,甚至有时还偷偷地喝上一瓶啤酒。  相似文献   

20.
老家     
“门前的老树能否认我?我曾粘过它的蝉声。屋后的小溪能否认我?我曾是它水中的鱼……”在通向故乡的长途汽车上,一首回乡的诗刚想出开头几句,就听有人喊:“黄口到了!” 故乡黄口是淮北的小镇,陇海线上的一个小站。 这里过去曾是不长庄稼的盐碱地,现在却“长”出了一片楼房。小时候常到这一带割草。那时,我家有四亩薄田,为了耕地,,父亲买来了一头小毛驴。这毛驴浑身漆黑,只有四个蹄子是白的,我们叫它“雪里站”。为了喂养“雪里站”,每到寸草结籽的季节,我便带着两个弟弟,一人背一个草箕子午后到这里割草。累了在地边休息的时候,就开始做“焖烧”的游戏。游戏有趣而实惠,所以记忆犹新。先在地沟边用割草的铁铲挖一个圆坑,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