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迎 《源流》2011,(23):92-95
在风雨如磐的中国,鲁迅的诞生无疑是一个奇迹。那是科举制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万劫不复的奴才、萎靡的"大清"渐渐走向崩溃的时代,权力的金字塔仍盘踞在一个沉寂了几千年的民族的肩背之上。就在这个充满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即将来临,人类将要进入新的千年。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21世纪成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21世纪即将来临,人类将要进入新的干年。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一不同发展模式的共存、合作与竞争,勾划出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世界包括亚洲发展态势的基本轮廓。展望21世纪,科学技术将更加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革命,将更加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并以巨大力量改变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历经百万年蒙昧,数万年游牧,几千年农耕,几百年工商,正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作…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不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累,让我们时时回顾自己光荣的过去,而且也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时时指引着我们向新的时代迈进。在这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古典文学,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记载着优秀的中国文化,以诉诸审美的感召方式教育后人向着理想的世界追求。正因为如此,对于后人来说,优秀的古典文学不仅是审美欣赏的对象,而且是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对几千年的古典文学进行研究,也就包含了艺术规律探求和民族文化理解的双重意义,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课题。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最伟大变革的世纪。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也完全建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人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学有了不同于过去任何一个世纪的认识,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因此,在接近本世纪尾声的今天,从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中国人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几千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源远流长的道德文化传统,锻造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人物及其精神品格,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重要文化资源。建构21世纪伦理学,必须立足国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社全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5.
兰世秋 《今日南国》2006,(22):60-63
尽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中国的国医,但在中国,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并不十分了解,而且越来越陌生。有人对它的认识来自洗脚按摩,有人对它的理解是巫医神术,有人称它是“糊里糊涂把人治好”。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古典主义倾向徐文谋中国几千年煌煌的文化,犹如黄河源源不断,滋润着一代一代炎黄子孙。尽管历史反复周折,但传统文化根植于这片黄土地,执拗地驾驭着人们的心态结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和审美意识。这一点,深深地体现在中国“五四”以来的现当代...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陈秀美一、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延安精神是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坚定的信念,共同的理想,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的一种时代精神,延安精神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升华。1.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爱民、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8.
兰世秋 《今日南国》2006,(22):60-63
被"科学"扭曲阉割的中医 尽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中国的国医,但在中国,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并不十分了解,而且越来越陌生.有人对它的认识来自洗脚按摩,有人对它的理解是巫医神术,有人称它是"糊里糊涂把人治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研究中国文化,要放宽历史的视野,从远古到现在这一长时间、远距离的时空范围内,综合考察决定中国文化历史走向的各种因素,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究过去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从具体内容来看,即把具体时段,一个朝代或几个朝代,一个世纪或几个世纪,作为一个文化研究单元。放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大文化范围内予以具体研究,从而获得更具历史逻辑性的合理结论。从这种大文化观来看,远古以来中国文化的历史分期,应该抛开传统的分期方法,可以把几千年文化分为五个大的阶段:一是从周公到孔子,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二是中国文化千年基调的确立,也即先秦两汉第一文化帝国时期。三是中国文化多元鼎盛与一元再造,即从魏晋到唐宋第二文化帝国时期。四是中国文化的因循与沉暮,即从元明到清中叶第三文化帝国时期。五是中国文化的终结与重建,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以及其后长期的中国文化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如何 ,人总是要以凭自己高尚的品质 ,超越时代和社会 ,走自己正确的路”。爱因斯坦的话 ,无疑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未来这世界的竞争将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们刚刚跨入 2 1世纪 ,在新千年里 ,社会经济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有望在 2 1世纪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即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而面临这样的一个特殊阶段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全新的面貌培养造就新的一代能凭自己的素养、超越时代和社会这样的人才。换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 ,创新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创新 ,意味…  相似文献   

11.
祝福21世纪     
人类终于跨入了21世纪。 此时此刻,我们每一颗激烈跳动的心都在新世纪的阳光中燃烧、升腾,在朗朗的晴空里纵横驰骋。 21世纪,是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的远古祖先以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奠定了这个高度的基石;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建立了这个高度的坐标;百年来的波澜壮阔,把我们推到了这个高度。 这个高度,体现着生命一代代地延续,文明一步步地演进,理想一个个地实现。 21世纪,是一个新的时代起点。我们在新世纪的钟声里起步,用宽厚的肩膀,扛起历史的重托;用睿智的目光,审视脚下的路;用理性的思考,埋葬昨日的邪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急剧变迁的世纪,先后在20年代、40年代以及80年代发生的社会制度变革,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尽管1911年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延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18世纪上半叶中法两国文学的直面对话,拓开了东西方两国文学交融的历史。两国文学交融的漫长历史表明:法国作家在吸取中国题材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和异国情调扭结在一起,法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结缘与交融,是以中国题材为中介、异国情调为“情结”的。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不管法国作家以何种方式契入中国主题,如何描述中国素材,中国总是激发他们想象、诱发他们思考的无尽的文学源头。中国题材的介入,开发了一代又一代法国作家的创造力,拓展了法国文学的描写领域,构成了法国文学发展的不容忽略的特点。这也是中法文学交融的一个最鲜明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4.
洪江古商城历经千年风雨,积淀了深厚的商业文化与法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商业精英,在传统中国商业舞台上,展现了担责任、讲诚信、守法制、义利并重、兼容开放的洪商精神,而这正是洪江古商城传统商道文化及法文化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2001,(2)
江泽民我对新世纪、新千年世界发展的前景充满着乐观。我深信,世界局势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管还会经历多少艰难曲折,终将走向更高的文明和更全面的进步。 普京20世纪是一个充满成功喜悦与战争痛苦的矛盾的世纪。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出更美好的机会,这也是我们的义务。 穆萨(埃及外交部长)我们需要通过表达我们的愿望,通过协商与合作,为人类带来一个和平与发展的非洲,一个全面与永久的和平的中东。 瓦希德(印尼总统)在新的世纪里,发展科技是重要的。印尼人民在进入新千年的时候必须下决心发展科学技术。 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期长,适合于农业耕作活动。迄今发现的考古材料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浙江杭嘉平原一带的河姆渡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存在了原始农耕遗迹。此后几千年来,世代繁衍生息在南方大地上的众多部落和民族,用辛勤的双手,一代又一代地开拓了艰难发展的农业经济文化。我国早期古籍如《尚书》、《逸  相似文献   

17.
江南风     
江南是一个梦。天街小雨,莺飞草长,水榭楼台……莫不是因一个江南,水气的润泽,圆润了几千年的晶莹?古长安、大都、绵延的长城、千年未动的秦俑都太过严肃。而江南,灵气扑面。也难怪,塞北与江南本就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2003,(10)
● 留学生需要学习的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体现在课堂内,而且体现在课堂外,体现在校园中,体现在校园的外面。● 从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讲到了社会秩序,从飞机上的微笑讲到了人与人之间爱心和友谊,从一个警察的罚款讲到一种公民意识,这些是留学以及不留学的朋友们和中国社会所要共同去遵循的东西。● 国外的课堂学习以创新为主,讨论为主,以提供新的不同见解为主,以教授和学生平起平坐地来讨论互相之间的观点为主。学生学到了创新思路、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间有所突破的能力。● 把几千年养成的臣民心态变成公民心态,也许这是新东方的使命,是一代留学生和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论华滋华斯诗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华滋华斯的诗学置于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进行考察,可深入分析其所表现出来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深受18世纪最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代表卢梭的影响,华滋华斯坚持言语优于写作,相信有个终极所指(自然),并在其文学实践中始终追求这一终极所指。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华滋华斯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与其社会观的联系,以及华滋华斯作为一个逻各斯中心主义者所陷入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20.
回首与企盼     
世纪的钟声 ,送走了沉甸甸的历史 ;在钟声中 ,我们从容步入新的世纪。回首过去的一个世纪 ,人类无疑是在坎坷艰难的路途中跋涉的。曾经有多少双眼睛 ,为倾刻的巨变而惊惧 ;有多少颗心 ,为灾难而震颤 ;有多少双腿 ,为生存而奔波 ;有多少双手 ,为衣食而劳作 ;有多少张嘴 ,为和平与发展而呐喊……一年又一年 ,一代又一代 ,人闪就这样在生存地域追求着、努力首、祈祷着、企盼着。对地球而言 ,过去的这一个世纪也同样是人类难以忘怀的世纪。人类文明因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空前繁荣 ,但是 ,大自然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