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指导高三学生复习中,学生对自拟题目作文感到为难,为此,我专门上了这一课。 自拟作文题目,这里是指学生根据提供的现有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从一定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出发,为自己的作文拟定一个题目。这在一些学生是能做到的,另一些学生却感到很困难,看看材料,无从下手,拟不出一个象样的题目。一次考试,提供了“有个人为灭鼠将房屋烧毁”的材料,让学生自拟题目写篇作文。一些学生的题目拟得很不好,如《精华与糟粕》、《要按规律办事》、《灭鼠与改革》等等,题目离开中心太远,文章成为无稽之谈。有个学生竟然在文章里写道:“消灭糟粕又连带精华无家可归”,叫人看了不知所云。为帮助高三学生能较准确地自拟题日,我作了如下指导。  相似文献   

2.
今年暑假,我们去了北京游玩。在白天,我们生龙活虎,但到了夜晚,留下我和两个哥哥在宾馆,却寂寞得要命。真想说一句:“无聊中,欢迎打扰!”那天,我们玩了一个“校园趣事P K台”的游戏,让我十分难忘。这个游戏是有实力的人才能参加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只要每个人讲一件校园的趣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经常让学生写一些“写人”、“写事”的文章。一次,我以单元训练中“一个的人”为题练笔,学生围绕“助人为乐”选材的占半数,“拾金不昧”的不下三分之一。另有一次,写《一件难忘的事》,写作前我向学生介绍了几篇优秀的例文,结果全班学生52人中有42人采用了相同的开头:“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许多闪亮的小星星,其中有一颗最高,它时时闪耀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4.
《羚羊木雕》(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本文作者张之路,原题是饭悔》,选作教材时改题目为《羚羊木雕》。本文叙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相似文献   

5.
文贵在新,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会使人眼前一亮,引起读者的兴趣,而老生常谈、平淡无奇的文章会使人生厌的,叫人失去看完的耐心。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标新立异,别具一格。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富有新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题目要新题目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一个有新意的题目会使你的文章顿时增色不少。例如同样是写妈妈的文章,以《爱唠叨的妈妈》、《喜欢画眉的妈妈》为题就比《我的妈妈》要“新”一些。而《我有两个爸爸》、《老烟枪终于“缴…  相似文献   

6.
作文要写好,命题很重要。命题不能超越一般学生的生活范围和知识水平,要实事求是。我命题,总要设身处地想一想,估计到学生心里想得出——勿愁;笔下写得出——勿乱。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通俗明白,不使学生为审题而绞尽脑汁。并且命题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一看题目,就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影子,知道题材就在眼前,可以就地取材。有时我从实际出发,出几组题目,让学生进行比较,如《灯下》和《夜读》、《宝贵的四十五分钟》和《一堂物理课》、《记一次活动》和《记一次体育活  相似文献   

7.
全国训诂学大纲讨论会今天就要结束了。训诂学会陆宗达同志让我来讲话,临时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叫“语言工作者应有的修养”,我来不及准备。前些时在北京市语言学会上讲了“我的治学经验”,《光明日报》发了个消息,没有具体内容,我就在这里讲一讲。这和你们出的题目,大体上接近。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刘绍棠不久前辞世,特摘登他发表于《书与人》中的一篇短文以表怀念。 我10岁到通州城念高小,级任是戴鸿珍老师。 第一堂作文课戴老师命题。那题目引不起我的兴趣,我便不作。 戴老师火了:“什么题目才算有意思?” “我自己给自己出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时我对全班说,我们从今天开始训练今年中国内地“圣陶杯”作文比赛的作文,题目跟往年一样是两个:《分寸》和《沟通》,要求也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该做什么,大家知道吗? “脑力激荡!”这个班的学生有差不多一半人去年读过我教的中国语文课,对于作文的步骤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0.
《扬子晚报》2004年9月12日B8版扬子广角栏目中发表了一篇通讯,为新华社专稿。题目是《花花世界迷失“传媒大享”》,副标题为“广州日报原社长黎元江堕落记”。 文章有警世作用,发人深省,唯题目让人费解:何来“传媒大享”?且是大字标题,还套了颜色。 一望便知,是错。细读文章,更知是误。 原来是“大亨”错成了“大享”。亨,指顺利,亨通,如万事亨通、官运亨通等等。亨,在《周易》中出现频率较高。大亨,一般称某一地方或某一行业的有势力的人,如房地产大亨、金融大亨等等。若“大享”,则不知所云了。这在该文中也得到证实:“1996年,黎元江申…  相似文献   

11.
校园小编语     
uk编辑姐姐: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我阅读了《阅读与作文》第9期,我之所以写此信给您,是因为看了“探究阅读”中的《你是否将感恩遗失在风里》。为什么丛飞叔叔会是这样的结局?我希望您能找到作者,让她告诉那位忘恩负义的小A,告诉他:“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有的图名、有的图利,至于他图什么,他图幸福!”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他们渡过灾难,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幸福!请帮我问一下他(小A):“你的心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心被你遗漏在哪里?”我想对他们说一句:“请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因为不是他们的付出,你将是另一种结局。”祝:杂志社越办…  相似文献   

12.
新编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选上了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原有的《茶花赋》和《荔枝蜜》仍然保留。我认为《香山红叶》、《茶花赋》和《荔枝蜜》这三篇在写作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以物喻人,语言精炼,诗意浓烈,结构又都是曲折有致,“卒章显志”,于是想就此来探求一下杨朔散文的奥秘。首先觉得这三个题目都很有诗意。我们都知道杨朔写散文“总要象写诗那样”“推敲字句”的,对于文章的题目,他更是精心斟酌。看“香山红叶”这个标题吧。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13.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外国老师让中国学生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老师看了交上来的作文以后发火了:“你们的妈妈都是勤劳、无私、贤惠的吗?没有一个是懒惰的、自私的吗?”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使这个外教大为恼火。我想,我们中国的老师是不会发火的,因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作文。一些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拿到高分,鼓励学生编造作文,或者照搬别人的“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模式已成为一种时尚。经济有模式、文化有模式、教学有模式,连作文也有模式。《作文宝典》、《作文一点通》。《作文秘技》等书充塞市场,侵人耳目,竟成了热销产品。学生人手一册或几册,套用主题,模拟结构,借鉴表达;更有甚者,是整段整篇剽窃。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某校一次考试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几十位考生不约而同地写了老师彻夜伏案备课。闻后不禁诧异:一者学生为何知晓,难道是一夜未眠观察到的?二者为何有如此多的学生“英雄所见略同”?难道那一夜他们不约而同都失眠了,都整夜眺望着老师的窗口?不!原因只有一个:都是模式惹的祸。  相似文献   

16.
《专业户》——你让人喜欢让人“忧”编辑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我与《专业户》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我一直是贵刊忠实的读者和作者。作为读者,我之所以喜欢贵刊是被她极强的导向性,实用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可读性所征服。在我国农业科普杂志的百花园中,《专业户》似乎没有多么艳丽,多么光彩迷人,然而众多的读者却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诗句),从她散发出的泌人心脾,撩人入醉的芬芳中得知她是“农业科普”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花。她虽没有装帧华贵精美的外衣,却有“绝无虚假,实用可靠,照着可做,用来致富”的丰富翔实的内  相似文献   

17.
孩子上学以后,辅导孩子做作业也就成了我的日课。有一次,孩子拿着他的《语文配套练习》来问我一个题目:“在十二生肖中鼠为何排第一?”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找来了有关生肖的一本书,让孩子认真阅读其中一篇名为《十二生肖排位的传说》的文章。孩子基本能知其大意,把“鼠”排第一的原因做了以下概括:人们都称鼠为“老”鼠,论大属它最大,所以排名第一。我认为孩子找的原因不错,免不了夸奖几句,孩子也高兴地拿着作业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18.
有的课文,课本后提出了明确的思考和练习要求,仔细琢磨这些练习题,其实正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或重点难点所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一篇文章也就迎刃而解了。对这类课文,我常常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一些表格或示图,以此为突破口,使学生抓住重点,攻下难点。如教高二第四册从《老残游记》中节选的小说《明湖居听书》一课,我设计了两表一图,学生完成了这个练习,也就基本学好了这篇课文。一表(根据题目“分别举出例子,具体分析侧面描写怎样有力地表现了白妞的高超技艺”设计)侧面描写(注:要求学生填写“内容”和“作用”二栏)表二(…  相似文献   

19.
翻开高中的语文课本,“词”如一位风姿绰约的佳人在空谷悄立——毛泽东的《沁园春》,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范仲淹的《渔家傲》,周邦彦的《苏幕遮》,辛弃疾的《永遇乐》,姜夔的《扬州慢》,它们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让学生和我对它们千般钟爱,万般吟咏,一同走人“词”这片明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即将离开母校的学生,是缘让我认识了一本书(杂志)——《阅读与作文》。在六年的时间里,我无时不回忆着那铅印香味的一篇篇文章,使我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以至于大大小小的报刊上有我文章的身影。希望我的这首“劣诗”能登在《阅读与作文》上,使我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