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从要素的区际间流动和累积竞争优势与累积竞争劣势两个方面论述了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东西区域差距扩大的影响,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二元经济空间结构的存在,是区域差距扩大的必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主要对策:解决西部生产要素短缺问题;发挥"后发优势",提高西部资源要素收益率;在西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中央政府的支持和东部地区的支援.  相似文献   

2.
区域利益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国存在市场发达与落后的空间二元结构下,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天然存在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累积的区域两极分化机制,并最终表现出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差距拉大而非共同富裕。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通过利益机制、政策制约和信息导向来限制市场机制对区域差距扩大的负面作用而制定的重大战略。该战略有助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共同利益,达到各地区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强化,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采用1986-2010年数据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地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两者基本上存在着双向Ganger因果关系。同时,地区间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西部地区要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对于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全国统一市场的最终形成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但在一国市场发育存在发达与落后的空间二元市场结构下,市场经济体制因其天然存在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累积的区域两极分化机制,并最终对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构成内在约束,而且衍生出相应的崛起障碍.实现中部崛起关键在于国家要通过利益机制、政策制约和信息导向来弱化市场机制对区域差距扩大的负面作用,而中部本身更要重视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以建立可持续的自我快速发展机制,实现自身崛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市场化差异的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市场化进程的差距。市场机制促使各区域要素按要素收益率原则流动 ,在我国二元市场空间结构和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滞后条件下 ,无论是市场化还是全球化都会产生中西部稀缺要素 (资金、技术、人才 )的净外流趋势。政府区域调控 ,缩小由市场机制造成的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点是提高中西部要素边际生产率 ,使中西部稀缺要素按市场规律自发流入 ,从经济市场化的大趋势中构建政府调控与市场对接的区域协调发展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差距、因果累积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京津冀地区差距持续存在并在不断扩大,地区差距主要来自于政府行为推动的因果累积效应。极化和扩散是解析该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概念,极化强于扩散是该区域的典型特点。尽管极化在城市发展一定阶段有其必然性,但扩散优于极化。该区域资本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较小,GDP和资本具有自我累积效应,城市规模不具有自我累积效应。数据分析表明,文化和劳动投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性贡献,而城市化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性作用。整合和协调区域资源,发挥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当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避免区域内部的极化和贫化,是“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琤 《社会科学》2006,(9):45-53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投入率在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同;从金融结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从投融资方式的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失衡是西部长期发展滞后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的“东部偏向”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8.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呈现出逐渐拉大的趋势,探明影响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是深化西部开发的重要工作.选取2000~2010年的数据变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和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和非国有经济份额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化是地区经济差异变化的重要原因;外国直接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变化是次要原因.因此,在促进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比单纯的要素投入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全面回顾自1990年代中期发端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有三个"典型化事实",即阶段性绝对收敛、俱乐部收敛和条件收敛,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结构变量、劳动力流动、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波动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地区增长和地区差距研究进入成熟阶段.未来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可能方向是二元经济与经济收敛、要素流动性与经济收敛、经济收敛的政治经济学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收敛绩效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历史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差距从总体上来说是扩大趋势,这种趋势必然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既有我国长期实行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影响,又有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原因。缩小这种差距,需要采取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历史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差距从总体上来说是扩大趋势,这种趋势必然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既有我国长期实行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影响,又有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原因。缩小这种差距,需要采取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表现形式、根源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的非平衡发展,是世界范围内从古至今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表明,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是一个极为普遍的客观经济现象和规律.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虽然是由聚集经济引起的,但是,其根源在于某一地区因非移动性要素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绝对或相对优势,而导致该地区聚集经济的形成,并通过其自我增强的初始循环和累积循环过程,使该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地高于其他地区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论缩小东西部差距陈育宁90年代以来,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日趋明显,西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发展要素大量东流的势态,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稳定的不利影响亦趋于显著。在东部沿海地区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区域发展战略日臻成熟、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的今天,对西部地...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制度安排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缩小地区差距,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是党的十六大及“十五”计划所确定的战略目标之一。在我国成为WTO成员后,区域开发面对着向国内国外双重市场开放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实现西部开发目标的关键。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能力,既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也与其他要素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地方政府财政制度安排,可通过完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健全地方财政职能、优先解决公共财政职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要素支持、建立开放条件下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支持体系等途径,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并以此构成区域间竞争的基础,试图人为地消除区域差距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但是,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假如区域经济差距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社会的矛盾扩大,从而延缓发展,甚至发生停滞和倒退.基于这一认识,文章从财政收支视角分析了理论上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并选取西部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的取向和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加速作用.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因素对于解释区域差距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通过实证检验,从要素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西部地区;而无差别的劳动力投入对东部地区的贡献明显小于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这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规模较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为了减小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差异,应该采取对西部新的投资理念,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深度开发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等一系列新的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尽快消除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一、西部双层二元结构的形成及对西部工业化推进的制约 中国西部工业化是在区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工业化进程要素缺乏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区内单一资源要素和区外经济资源(资金、技术、熟练劳动力)的输入而形成的,基本属于外部嵌入模式。它的发展的特殊环境、特殊方式和发展模式,形成了西部工业化推进和发展的特殊结果。那就是在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密集投入建立起一个规模较大、体系较为完整的西部现代工业框架的同时,也无意识地构造了一个具有浓厚区域特点的西部双层二元结构。这种双层二元结构的形成对于推进西部工业化进程乃至整个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晓华 《学术探索》2001,3(2):24-26
中国东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投资和对外开放的地区倾斜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政策上对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是西部开发面临的机遇.但地区差距扩大的根本成因在于东西部地区市场取向改革的差距,因此,深化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提高其竞争力,才能真正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与内部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苏  张晓 《东岳论丛》2006,27(4):70-75
区域经济差距现象是一个二元经济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来理论界较为重视中国国家或省域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研究。采用泰尔指数法,分解和对比Theil-T和Theil-L指数,可以对山东省的经济差距状况进行区域分解,探讨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构成变化,精确描述区域内部差距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在中国东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东西部差距也越来越大,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英明决策。就是要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挖掘国内经济增长的潜力,保持国民经济持速快速的增长。开发西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企盼已久的大事,怎样开发西部,笔者认为必须首先要找准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