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口转变与老年贫困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人口转变与老年贫困之间的关系置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中,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和家庭层次的人口转变与65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经济贫困和社会贫困之间的关系。人口转变与老年贫困之间呈复杂的动态关系,因人口转变的不同维度、贫困的不同类型、不同老年人群而异。文章指出,人口转变不一定带来老年贫困,但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城市化与城市贫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力 《西北人口》2004,(4):39-4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针对新增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贫困人口,并出现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强调由此带来的孟买现象、数字鸿沟、房地产建设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忽视和贫困社区、文化贫困等易被忽略却会产生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因素,今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贫困原因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同时也是贫困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本文首先从地域、人口增长以及国家扶贫战绩几方面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贫困在地域上的重合性,进而从区域发展、社会公平和政策效果以及贫困人口的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认为虽然造成区域性少数民族贫困状况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区域发展的滞后,但在摆脱贫困的难易方面,政府提供的脱贫服务和民族人口的人文制约因素则起着更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单亲母亲家庭经济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母亲家庭是增长最快的生活贫困的人口群体,反映了"贫困女性化"的世界共同趋势。单亲母亲家庭贫困问题正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天津市妇女联合会对天津市内六区非农业人口中单亲母亲的最新调查数据,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单亲母亲的生活贫困化问题,揭示了单亲母亲家庭贫困的社会性别文化和经济根源,提出缓解和消除单亲母亲家庭贫困的社会救助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贫困的收入增长偏弹性和贫困的收入分配偏弹性的性质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进程之间关系的统一框架。文章着重探讨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的初始值对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以及收入不平等的贫困效应的影响,并以中国农村为例,来实证检验它们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及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与贫困发生率估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资料,对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生活状况和贫困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近1.3亿的老年人口中,就业比例为33%,不工作比例为67%。全国老年贫困人口数量为921万~1168万。贫困发生率为7.1%~9.0%。从政策角度看,防治老年贫困的政策应该对目前已陷入贫困或处于贫困边缘的老年人口提供收入扶持,同时防止未来产生新的老年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初级水平,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在贫困地区大多数老年人由于缺乏收入和服务保障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他们是当前最需要关注的群体。然而,了解贫困地区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为此,文章利用"河北省贫困地区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老年人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Ordinal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第一经济来源以及家庭规模等因素对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家庭的贫困-富裕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初级水平,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在贫困地区大多数老年人由于缺乏收入和服务保障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他们是当前最需要关注的群体。然而,了解贫困地区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为此,文章利用"河北省贫困地区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家庭的贫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老年人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Ordinal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第一经济来源以及家庭规模等因素对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家庭的贫困-富裕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贫困人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2000年12月组织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在得到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估计的基础上,将总体规模按照老年人的人口、社会、经济、健康等多种特征,对老年贫困问题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中,女性贫困人口大大多于男性;高龄老年人的贫困比例高于低龄老人贫困的比例。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遭受贫困的风险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贫困的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贫困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相对贫困的识别和测算是瞄准贫困人口和制定减贫政策的基础,但常用于识别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收入法和测度相对贫困程度的FGT指数在理论基础、比例设定和贫困性质方面遭到质疑。采用基于社会融入成本理论的弱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及与弱相对贫困线相适应的分层可加综合贫困指数,且考虑与现阶段我国绝对贫困线衔接性及国际标准的可比性,使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估计了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线,并测算分析了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基于弱相对贫困线构造的综合贫困指数兼顾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可以避免传统FGT指数分别测度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时动态变化趋势出现分歧的问题,可更为直观地综合评估经济增长和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无论城乡,尽管不平等导致相对贫困始终处于高位水平,但绝对贫困更大的下降幅度使得中国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程度仍呈稳健下降趋势。从社会融入成本角度出发,建议未来考虑住房成本和子女养育成本,分家庭类型进一步细化弱相对贫困标准。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分类瞄准弱相对贫困人口,监测弱相对贫困程度演变并综合评估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人口贫困化与人口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激进改革,经济持续6年下滑,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已有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济生活的贫困,加剧了生育观念的变化,拒绝生育或减少生育的趋势增加。俄罗斯已进入世界上生育最低的十个国家的行列。贫困化加剧了人口危机,人口危机又加剧了俄罗斯的发展危机。要真正解决人口危机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是其经济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的完善,将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由延续苏联时期的现收现付制转变成符合俄罗斯国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俄罗斯"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利有弊,但这种养老保险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本身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值得肯定。借鉴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可以给正在改革中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透过人口结构的变化来观察和鉴别国家的现代化阶段或经济发展的程度,是文化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前苏联人口结构的变化证明,它的现代化要比西方国家落后一个阶段。由此,不仅可以证明前苏联外表强大内部虚弱的特征,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为什么一个世界性超级大国,转瞬之间便土崩瓦解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全功  程蹊 《西北人口》2006,1(3):39-42,46,47
教育是农民摆脱长期贫困的重要力量和工具。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长期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因为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与农村实际不符,以及教育投资不足和当前愈来愈严重的“教育不公”,促使教育的减贫作用无法发挥或者正在减弱。因此,教育改革是消除长期贫困的内在要求,它必须在培养目标、学级构成、投入体制和扶助体系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廖桂蓉 《西北人口》2010,31(2):44-48
主流观点认为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不在农村而在城市.支持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问题。但在中国人口整体规模过大情况下,完全实行人口自由流动或迫使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政策,结果只能是贫困人口向城市的搬迁和聚集。较现实的方式是:长期稳定和完善中国农民自己创造的城乡间往返流动模式.即弹性城市化模式。这在一定程度有效地平衡了市场条件下的城市化限制与农村低收入之间的矛盾,降低城市严重贫困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the first ever estimate of the number of children living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 undertaken. The incidence of child poverty was estimated by establishing how many children suffer severe deprivation in at least one out of seven indicators which ar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s their rights as well as constitutive of poverty. This is a major step forward in the analysis of poverty. In this paper, we generalize these findings on the incidence of children living in poverty by exploring how to estimate the depth and severity of child poverty. Two countries can have the sam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living in poverty, however, the actual plight of children could be very different depending on how many deprivations, on average, children suffer. In addition, even if they suffer from the same average number of deprivations, these deprivation could be the same for all children or be very unevenly distributed. We show how these consideration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depth and severity of poverty. We use regional data to provide applied examples of this methodology.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similar to the one used to estimate the incidence, depth and severity of income poverty. The paper also offers some possible generalizations and ways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俄罗斯政府把经济发展重心转向了远东地区,并制定一系列的发展纲要和战略措施。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近几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出现了人口危机,导致劳动力资源短缺,这给中俄两国的劳务合作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加强两国的劳务合作,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俄罗斯国家安全和促进中国劳动力的就业以及中俄的边贸发展、提升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芳  俞路 《南方人口》2006,21(2):47-5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发生解体,同时俄罗斯的城市化进程也受到严重干扰,很多地区出现大城市居民迁移到小城市和农村这些不正常的事件。与此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逆城市化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因此,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在城市化水平达到很高的程度后同样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笔者回顾了俄罗斯自19世纪中期以来城市化历程,并针对不同城市分组进行了一些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事件并非逆城市化现象,而只是由于动乱而引起的暂时波动,在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之后,俄罗斯城市化进程再次步入动乱前的正轨。但由于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俄罗斯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当不确定。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五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发展省份,作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阻碍了城镇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西北五省FGT贫困指数的测算发现,陕西贫困状况改善最为明显;甘肃和宁夏也有比较明显的减贫效果;青海成为目前西北五省中贫困问题最严重的省份;新疆贫困控制效果差,贫困问题突出。与全国相比,西北地区仍然是城镇贫困问题较严重的地区。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能够有效地降低城镇贫困,收入分配不均却加重了贫困程度。对西北地区而言,减贫不仅要追求经济效应,更应关注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