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后勤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及学分制的普遍推行,大学生生活园区不仅具有了休息,娱乐,人际交往,信息传递的功能,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块新的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大学生生活园区建成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增进人文素质,完善人格品质,锻炼管理能力的重要场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宿州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宿舍;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造成上网时间过长,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对此,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质量的建议:一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将网络变为学习工具;二是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长和上网场所;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大学生理性地使用网络;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鄢月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7-79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并且已经渗透进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辅导员应该采取引导与约束相结合的教育手段,发挥必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在提升大学生学习生活质量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及其评价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国飞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3):22-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主体以最小的投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和行为上最大限度地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要求.由于完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体系、评价制度尚未建立,效益评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出来.因此,需要从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着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晓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89-193
大学生生活方式是制约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活动范围、在校期间的行为、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旨在通过调研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大学生群体现行生活方式的典型形式、特征和习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内蒙古M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探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理论问题:以学生经验为基础,在物境生活资源、情境生活资源、意境生活资源中挖掘体验源泉;拓宽活动渠道,精心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或置身于某些活动的情境,获得真切的感受;通过激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反思、坚持反复实践,升华体验.研究了怎样通过激活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钱燕娜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75-7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突出强调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婷竹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105-107
效益不佳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薄弱环节。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要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上下功夫。为此,一定要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9.
周晓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3):348-351
生活方式是制约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学习方式的开放性、业余生活的高格调性和物质消费方式的矛盾性.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润玲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6-9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索激励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教育者可以运用兴趣激励、利益激励、表率激励、理想激励等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庆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577-579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工作新格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用新观念和创新的工作思路引导大学生用科学的理论立言、立行、立身。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美勇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66-69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已引起当今社会的巨大"震撼",引发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已在教育领域突出地表现出来.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春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59-62
奥林匹克运动既是竞技的过程 ,也是教育的过程。随着我国积极准备举办北京 2 0 0 8年奥运会进程的加快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正处于以弘扬奥林匹克理想为核心的热潮时期。青年大学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 ,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教育 ,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使他们成为品德、心智和体质全面发展的人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使青年人在体育运动中走向完善 ,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因此 ,高校大学生的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内容应以包括奥林匹克知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 ,从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高校广泛、深入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符庆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32-135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任。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理工科大学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交融,结合理工科大学的实际,探讨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具体措施,旨在使他们关心、思考、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朱昭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4-108
为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长的因素,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西安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能力、努力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运气呈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可控归因、内归因维度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合理利用归因,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长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210-211
信息素质教育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全方位社会竟争的需要。当前中国高校的信息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应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从加强和推广网络教学手段及营造信息特色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最终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小康"社会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50-155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系统化教育,体现在民族院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条件的综合性、教育过程的协同性、管理的规范性。思考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系统化教育问题,是应对全方位开放环境下"为谁培养人"的现实挑战,是在价值多元交汇时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求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需要系统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党的思想组织建设与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统一 ,是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做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不是追求一种数量规模 ,而是要按照发展党员的正常标准选拔优秀青年 ,发展时必须严把质量关 相似文献
19.
薛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5):144-150
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接收信息量巨大、目的性明确、敢于尝试和挑战等特点,与之相应大学生又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矛盾和问题,诸如知识的不够体系化、学习目的的相对功利性以及对未来比较迷茫等.针对这些特点与问题,美学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理论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的思维养成、品行养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研究认为,美学教育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在高校普遍开设美学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并以艺术人文类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实践感性补充.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家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8(4):414-416
论述了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法律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安全防范知识、校规校纪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建立健全有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逐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推向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学生真正掌握适应时代要求的安全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