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经典文献.他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总结“五四”以来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文艺的方针政策,其中也包括了批判继承文艺遗产的理论原则.几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这些理论原则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仍然要坚持以《讲话》为指针,全面准确地贯彻批判继承文艺遗产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研究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主张“兼容并包”,发表《校长启事》,支持进行近世歌谣的征集;1920年还成立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由沈兼士、周作人等负责其事.周作人于1913年至1915年间写有《童话研究》《儿歌的研究》、《童话略论》和《古童话释义》等,是我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先驱.鲁迅在故乡从小接受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历来重视无名氏的创作和生产者的艺术,他在《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和《科学史教篇》等文中,论及外国和中国的神话、传说,其所编著的大学讲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大量论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正确地指出它们的性质、起源、演变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等.鲁迅还于1912年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倡议成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便搜集整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鲁迅后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民间文学,奠定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学理论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素有“炼话”、“自然之诗”和“生活教科书”之称的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学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晶莹夺目的宝石,在人民生活和民族文化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重视这个“作用”,继续做好谚语的辑录、整理和研究工作,是我们民间文学工作者、爱好者的  相似文献   

4.
胡适终生所坚持的民间文学观,其思想特点大致是:民间文学存在于中国文学的异质同构的总体系统中,与庙堂或贵族文学处于相对立而又有联系的位置;民间文学既有原创主体又有修改主体,而经过修改的民间文学往往出现原创性与变异性两种形态;文学进化链条所展示的“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主要是指平民百姓原创的民间文学,也包括“高尚作家”创作或修改的民间文学;就语体来看民间文学亦是白话文学,白话是“老祖宗几千年给我们留下的资本”,其中则有白话文学.胡适的民间文学观虽然对贵族文学存有绝对否定而对民间文学又有绝对肯定的偏向,但是它在理论上的创新价值和在实践上的对“五四”白话文学、平民文学建设的指导意义,及其对后来民间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光大的效能,都应给以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5.
在近一、二十年来的社会生活中,网络的普及不但使人们的实际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生态和文学观念.“网络空间”成了一个与“庙堂”相对应的精神世界与空间.网络空间的隐蔽性、交互化、边缘化特质培植了新的民间文学——网络文学,使文学创作回归本源.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民间文学,沿着中国文学创作的民间传统,开创了自由宣泄、边缘化和自我书写的网络民间创作路线,使民间精神得以复活和拓展.网络文学以其民间性创作立场与“非官方”、“非主流”的性质,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191 8年北大征集歌谣运动是在五·四“文学革命”背景下展开的 ,以它为肇始 ,开启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的进程。一批天才的文化先驱们在世界范围内激荡的文学思潮的启迪下 ,不约而同地倡导眼睛向下 ,开掘民间文学和文化 ,来构建民族新文学的现代品格。在这一运动中 ,胡适、周作人、刘半农是三个引人注目而且成绩卓著的人物 ,同为民间文学的倡导者、研究者、开拓者 ,他们却以不同的观照眼光 ,以自己整体的文学观为参照 ,来发现民间歌谣 ,并且把它们纳入到他们对新文学的想象之中 ,所以他们的内在思想理路是不同的 ,有各自不同的旨趣和关注点 ,折射出“参差”的斑驳的差异性。透视这种差异性 ,有助于我们全面、立体地审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浮出历史地表”的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延安的民间文学与五四以来的民间文学不同,它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展开。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的民间文学传统在全国文艺界推广和发展。民间文艺家赵景深、蒋祖怡等将“民间文学”等同于“人民文学”,遭到批驳。围绕“人民文学”的“人民性”学界展开了论战,最后,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学”为目标,一度遭到颠覆的传统文学地位略有回升,民间文学与传统文学共同分有“人民性”的特质,达成了和解。  相似文献   

8.
批判巴人的人性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人的“文学论稿”是一丛宣扬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毒草。他在这部书里,用大量的马列主义词句把自己装扮起来。从表面上看似乎他是运用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来论述的,所以迷惑了不少好心的读者。但是,纸包不住火,当我们用光辉的毛泽东思想的标尺把它检验一下,就立即发现它隐藏在马  相似文献   

9.
贾真同志是长春市陶瓷厂的工人,在旧社会他只念了两年书。从一九五二年开始,他以顽强的毅力,八年如一日地坚持了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他比较系统地读完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和主席的其它主要著作,同时还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列宁全集”(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卷)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其它政治理论书籍共一百八十多本。贾真同志学习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一开始就坚持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当前的政治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但他首先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祖国的大地上,扎在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之中。他接受了马列主义,是以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眼光去学习、掌握、运用的。他不象那些“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对马列主义生吞活剥,食物不化,而是尽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民间故事《叶限》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壮族的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解读民间文学的“神人”、“神物”等形象。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神人”与“神物”等形象是崇拜对象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神思”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灵感和想象力的艺术思维,交融着民间信仰的神秘力量。它对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乃通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民间文艺家,美籍华裔学者,其代表作《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国际上研究考察中国民间故事广泛使用的工具书。近几年来,他几次到中国访问,并应邀来华中师大讲学,热心培育中国的民间文学人才。1985年9月,湖北大冶县举行“民间文学民间办”的经验交流会,丁先生本拟应邀前往,因身体不适,未能成行。我将有关资料转赠给他,并介绍了有关情况。他对湖北省及大冶县文化部门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同志的功绩,体现在很多方面,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来说,他对我国民间文学理论建设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论述民间文学问题上,他总是从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于民间文学的根本性、实质性的问题,给以客观的正确的分析,从而肯定了民间文学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及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瞿秋白同志在论述民间文学方面,涉及的范围较广,提出的问题较多,如民间文学的阶级性,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阶级敌人篡改和破坏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口头  相似文献   

14.
在民间文学领域里,流传二字是人们经常提及的,或许因为它太“一般化”了,尚没有文章过问,偶尔有人谈到,那见解也未必中肯。我以为对民间文学来讲来,流传的意义和作用无论怎样估计也是不过分的。仅以民间故事为例试之论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文学艺术,因立法缺位和人们传统道德观念的缺失,其商业化使用中已出现诸多滥用情形,创作、维系、传承和发展民间文学艺术的“原生境内”人民的权利因此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以国家笼统地作为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会遭遇法律程序的制度障碍并产生消极的社会效果。我国应当以私法为主、公法为辅,充分借鉴保护“地理标志”的经验,构建新型的民间文学艺术“特别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丰富,在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分析国际上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实践入手,比较现有各种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模式之优劣,提出了应在其他保护方式协同保护下,将民间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知识产权来保护,以增强发展中国家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重视程度,提升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文艺学经过百年的发展后,却在上个世纪末遭遇了“低谷”和“困境”,其学科在人文学科领域不断被边缘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民间文艺学遭遇到了合法性危机,即民间文艺学本位缺失.随着国家学科的调整,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更是被“误置”于民俗学之中,说是“误置”,其原因在于研究者忽略了民间文学的文学性质.而文学学术本质上的核心——创作理论、文学形式以及审美研究,也同样是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本位“立身”之处.确立“审美”乃是民间文艺学的“立身之本”和本位所在,是“危机”中的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岭南十二枝花》是过伟同志新近出版的一部研究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的论文集。作者在《后记》里说:“岭南十二枝花》,这是我40年来,主要是近12年来,学习广西12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与民俗风情的心得,向各族人民递交的一份民族团结的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汇报。”的确,这些论文不仅体现了作者数十年潜心研究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的独到发现与理论建树,而且也凝结着他对广西各民族的深情厚意。这是值得称道的。全书收论文21篇,分为四辑:歌谣研  相似文献   

19.
从来谈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传承关系的人,不是说他“辞旨出于老庄”,就是说他“学术源本六经”.钟嵘认为“陶潜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宋濂说陶“其先得于太冲,景阳”(即左思与张协).龚自珍谓陶诗是“二分梁父一分骚”(《梁父吟》与《离骚》).这些说法都道着了陶渊明的思想倾向及诗文风格的渊源般之一端.本文则拟着重谈谈诗人创作的另一个汲取养料的来源——民间文学.高尔基告诉我们:“所有一切国家的伟大诗人们的优秀作品,都从人民的集体创作宝库汲取滋养料.”陶渊明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不仅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文学家,而且是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文艺理论,特别是关于塑造典型的理论,是从他的丰富的创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马列主义文艺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高尔基十分重视塑造典型形象的问题。正象他所说的:“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反映现实,就是借助人物形象和艺术典型来实现的。高尔基根据长期的丰富的创作实践,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作家必须写“活”艺术典型,“使他象活人一样”。这是高尔基塑造典型的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