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历史》(筑摩书房 1982年 284页) 本书译自伦敦世界大学1969年出版的《人口史》一书,作者是英国第一个研究历史人口学的学者。全书共分6章。第一章:“历史人口学”,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历史人口学这门发展中的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第二章:“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方史学界建立了不少新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如劳工史、妇女史、黑人史、政治史、宗教史、经济史、外交史、思想史、科学史等。但是在如何区别这些学科的定义和作用问题上看法却不尽一致,而且都是从各自的研究兴趣出发来阐述这些分支学科,有的甚至纯粹是为了教学才确立某一门学科。至于在研究领域、课题和研究方法上更是五花八门,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英国《今日历史》杂志最近组织了一些英美史学家就这十几门分支学科,以论坛形式发表了一组文章,每期集中讨论一个分支新学科。本刊选译其中一些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地方学是一项综合学问,“跨学科”“跨域”是地方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重要的学科生长点。《潮史·潮人·潮文——吴二持潮汕文化研究论集》收入吴二持对潮汕文化的研究成果,共计25篇文章,主要分为三大版块,即潮史、潮人和潮文。其涉及多个学科,有宏观把握也有细微论证;在时间跨度上纵向涉及明、清乃至现当代。部分是先后承担古籍整理课题成果,如《韩江闻见录》《潮州诗萃》《潮州耆旧集》等,这些成果为传承弘扬潮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资源。每篇文章都有相当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学术观点,大部分选题具有开创性,这是颇为难得的。同时该书认为潮学研究首先要“抢救地方文献”,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才能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吴二持对潮州文化潜心研究耕耘,其“抢救地方文献”的具体实践值得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4.
(一) 中国现代史(关于现代史的时间概念,有不同说法。本文从习惯,以五四运动为时间的上限)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解放前,大学没有中国现代史课。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开设了《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史》。胡华同志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于1950年修订出版,这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光辉革命历史的著作,但不是现代史。1954年9月,教育部行文通知高等学校开设中国现代史课时指出,中国现代史因目前史料尚待整理,尚不容易超出政治史范围,但必须逐步地增加经济和文化部分,逐渐增加关于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1961年6月号介绍说,1959年第10卷《评论年刊》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心理学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总合。在这一卷里,斯蒂文斯(J.M.Stephens)写的“教育心理学”列举了大量有关态度、社会测量学、预见、迁移和教  相似文献   

6.
把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新水平王元化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渊源有自,由来已久。早年两位前辈郭绍虞先生和朱东润先生,各以一己之力,创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两部全史,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奠下了不朽的基石,产生了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作为一门严密而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新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宋镜明教授主编兼主笔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36.7万字)一书。以其充实的内容和颇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大大推进了这一学科体系的建设。第一,比较系统地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悠久历史。《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自19世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中国季刊》的介绍说,这是一本文笔流畅,引人注目的著作。它阐述了两个主题:中国妇女对中国(包括台湾,香港)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生活史研究方法对中国问题研究所起的作用。谢里登和萨拉夫编写这本著作的目的是搜集  相似文献   

9.
一东北地方史的研究工作,近些年来,取得可喜成果,先后有《近代东北史》、《东北地方史稿》、《现代东北史》等专著问世;虽然东北地方史的研究,早在卅年代即有成果,但如此科学地系统地对东北地方史进行研究,并撰写出系列专著,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实现的,这些专著的问世,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东北地区地方志的编写,必将做出巨大的贡献,是值得东北史学界庆贺的。  相似文献   

10.
由狄更斯等人开创的质疑"进步"话语的传统在20世纪的英国一直持续着.约翰·韦恩、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和朱利安·巴恩斯都是这一传统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创作的《山里的冬天》、《洼地》和《福楼拜的鹦鹉》也许只能被看作三个碎片,但是它们共同属于一部针对"进步"话语的推敲史,一部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推敲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史研究虽然历时已久,但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却是近30年以来发展起来的.早在1960年代初,隗瀛涛先生就开始了四川地方史的研究,成为国内最早推动中国地方史研究发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对地方史专门学科的建立和理论方法的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著名的中国地方史研究专家,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创新,对于中国地方史学科的创立以及地方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冯骥才在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领域的口述史代表作,以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口述史这一学术方法的共性与发展、变化。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广泛运用口述史方法的背景,文章认为,口述史的书写事关每一个普通人的文化话语权,是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平等、真诚的心灵交流方式。所以,对于口述的源头,即人类记忆的关照应该成为人文学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书刊简讯     
据英国《哲学》杂志(1961年4月、7月号合刊)介绍说,这是一部给非专家阅读的百科全书。编者在序言里把这部书看做是遵循着现有百科全书的传统。他自己认为,百科全书的目的主要在于“理解”历史时期知各门哲学学科的系统问题。撰稿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路易·勃朗,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十九世纪法国史学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的史学著述甚丰:关于法国大革命,他写了十二卷本的巨著《法国1789年革命史》;关于七月革命及七月王朝,他写了五卷本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关于二月革命,他写了《社会主义·劳动权》、《向正直的人们呼吁》、《卢森堡宫的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史页》,《历史的辩驳》和《1848年法国革命史》(二卷本)等著作;此外,他还写了一部《英国十年史(1861—1871)》。今仅就他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法国1789年革命史》这两部主要历史著作,作一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走进奥运史,沉浸在这感人肺腑的字里行间时,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极其伟大的"拼搏"精神。正像《奥运弘扬"拼搏"精神》中介绍的那样":几乎没有例外,所有运动员的成长史,都是一部拼搏史。"的确,每一位奥运选手的背后都有数不尽的汗水,无论他们是否曾经获过金牌,但可以肯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体制关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动态,林甘泉氏在其《战后日本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8、9期)一文中,根据他在日本的调查所得写了一篇详细的报导.严绍(汤玉)氏在介绍日本的中国问题研究者的《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里虽有一些需要商量的地方,但也不失为一本重要著作①.此外,冯蒸氏的《近三十年国外中国学工具书简介》(中华书局,1981年)一书,虽然不是专门介绍日本问题的,但是连日本出版的非卖品油印刊物也都收录在内,并有题解,作为一本入门书也是很有用处的②.  相似文献   

17.
法国学者菲利普·阿利埃斯被视为儿童史研究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儿童的世纪》开启了儿童史研究的典范。但这一学科从诞生到壮大,却在很大程度上与学者们对阿利埃斯学术观点和个人政治立场的"误解"相关。这些误解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一、中世纪是否存在"儿童"或"童年"的概念?二、近代是否出现过一场"情感革命"?阿利埃斯对这种现代心态抱持何种态度?三、《儿童的世纪》是一部"家庭史"还是"儿童史"著作?不管这些问题是否合乎阿利埃斯的本意,都大大推动了儿童史学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20年代梁启超明确提出中国史学史的概念和学科创建主张直到今日,中国史学史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前赴后继的建设和发展,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者和杰出的著作,使得这一学科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谢贵安教授的《中国史学史》作为近代的一部史学史著作,也在前辈学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有感周勋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的建设中,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几代学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辈学者郭绍虞、朱东润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为此奠定了基础,其后有刘大杰、王运熙、顾易生等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问世,最近又连续推出了王运...  相似文献   

20.
书刊简讯     
科耳曼:《数学社会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ociology.By JamesS.Coleman.(Free Press of Glencoe)英国《新社会》周刊1964年12月17日介绍说,这是一本令人鼓舞的书,也是一本令人困惑的书。它之所以令人鼓舞是由于它广泛地介绍了数学社会学的用处。直至今天,在社会学中的数学论述大多是基于传统的统计学的题目,并着重强调实例和实验。作者则现实地阐明了数学研究方法的逻辑,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