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劝学》篇开了我国教育史上个人著述的先河 ,体现了荀子的学习心理学思想 :他重视学习的教育作用 ,认为学习以感知为基础 ,强调注意品质、思维品质、感情因素对学习至关重要 ,主张学贵专一、坚持不懈、学以致用。荀子的心理学思想体系是唯物主义的 ,许多见解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2.
资料整理     
马克思读书,总要做摘录或摘要,从青年时期,他就养成了这种习惯。他在柏林大学就学时,写给他父亲的信中说:“我不仅习惯于从所有我读过的书籍中作出摘要,例如对列辛的《拉奥孔》、索尔格的《伊尔文》、温克尔的《艺术史》和鲁登的《德国史》等书,都是这样做的,并且还附上自己的意见。”他写《资本论》读过一千五百多种书籍,他都做了摘要,甚至把自己的藏书,也作了摘要。他对所读的东西,归纳成一个系统,一旦形成了某种观念,便写成专论。  相似文献   

3.
:2 0 0 0多年前《内经》对医学心理学作了丰富多彩的记述 ,本文就《内经》中有关医学心理学问题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5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内经》对医学心理学认识在世界医学心理学史中居最前列 ,认真整理和挖掘《内经》中有关医学心理学方面资料 ,对建树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中国医学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照 《社区》2012,(17):7-7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一边陪你练琴,我就一边重读《彷徨少年时》。我记得是刚上初中时,连续读黑塞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乡愁》,第四本是《流浪者之歌》,一本接一本地读。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早期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李普曼占据着重要地位,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思考并系统研究舆论和宣传问题的思想家之一。特殊的职业经历以及独特的思想追求使得李普曼对宣传舆论等传播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公共舆论》等著作中,李普曼不仅仅分析了民主社会中妨碍理性舆论形成的制度因素,更深入分析了横亘于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心理屏障,从而使他的舆论和宣传研究呈现出鲜明的心理学特点,他的研究标志着传统新闻学理论的心理学转向。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体育、艺术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其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一独特性对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公共心理学》教学必须从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荆墨 《社区》2011,(17):11-11
惊闻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在4月7日驾鹤西去.除了震惊和悲痛外,还让我想到了多年前读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生从事物理学专业的周海婴.写历史时挤去了水分,浓缩的真实令人边读边想。现在,我又一次重读本书,走进周海婴的心灵世界.想竭尽还原真实的鲁迅父子形象。  相似文献   

8.
“雪地上/一串生命的音符/演奏活着的旋律”。这是弓木《活着》一诗中的诗句。我把她单列出来,是因为我认为她极其生动准确地展现了弓木充满了生命灵性的小诗中那无法拒绝的如歌的生命。读弓木的诗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首先就来自于他的这种融人天地、物我两忘的生命境界。在弓木的笔下,生命是宇宙的核心,是万物的精华。“生命的故事悬挂一树/把这世界装点成童话”(《雪》)。于是,他在“骆驼,驴,马,胡狼……/来来去去的脚印”中,寻找大漠中的“生命之源”(《脚印》)。他“给孩子一双发现的眼睛/寻觅生命的精彩”(《寻觅》)。  相似文献   

9.
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三字经》对世人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善"的人性观及教育的积极作用,遵循秩序的积极人伦关系,和谐共生的积极自然关系,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民族认同感,学以致用的积极人生态度。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阐释《三字经》,提倡通过修身自励实现自我,达成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学思想,使当代中国人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说闲     
理洵 《社区》2014,(32):54-54
有关于闲与忙的理论,一直就觉得玉茗堂说得好,那时他的《牡丹亭》成书不久,他写了篇《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记》的文章,里边说,“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罢官家居,一时轻松得不行,通篇文字读下来,是能感觉到他的闲适心情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读”和“写”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即理解吸收;“写”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即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两者之间的联系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读”带动“写”,以“写”促进“读”,使阅读教学成为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青年军旅作家卢一萍的作品有着一种高原旷野、原始古朴、雄浑悲壮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巨大的思想启迪和灵魂荡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释怀。我有幸读过他的《沿着世界屋脊》、《众山之上》、《神山圣域》、《高原二题》等作品,其独特的风格,让我深深感怀。新一期《读者》杂志来了,一翻目录,又看到其一篇《明亮的河》,当然是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地抢读之,反复读之。果不其然,他的这篇小小的散文,又一次让我感喟吁吁,而且还不吐不快了。反复咀嚼,择要而谈,最起码有以下看点。  相似文献   

13.
莫春华 《新少年》2010,(6):35-35
儿子内向、文静,天生就喜欢看书。这大概和遗传有关系。上学后,我为他订了好几种少儿读物,比如《新少年》、《好孩子画报》、《故事大王》等。由于才上一年级,好多字还不认识,每期《新少年》来的时候,他都让我跟他一起读。  相似文献   

14.
忽培元 《中华魂》2014,(24):21-23
惊闻著名西北革命先烈刘志丹之女、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大姐不幸去世,倍感哀痛。为了撰写《拜谒陕甘边》一文,去年还专程去西安拜访过她。同鹤发童颜的张光大哥一样,她仍然那样热情,精神矍铄。“培兀,你写的《喜读新发现的刘志丹三篇散文》发表在《陕西日报》,我们都读了,真有感情呀,我看得流了眼泪。特别是评论我父亲同我奶奶告别的那段,字句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公共必修课《心理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改革势在必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肩负起教学改革的重责,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以生为本,寓教于乐”,尽早走出尴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的《乌合之众》虽然是社会心理学名著,但也蕴含了丰富的传播学思想,涉及了今天传播学研究的大部分主题,其独特之处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受众心理、传播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效果等。本文首次对此进行梳理和总结,分别介绍勒庞的研究、勒庞独特的“受众观”和“传播观”,阐释其对于研究群体传播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详细考察了冯特《心理学的救亡图存》(1913)一书的写作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以期揭示其历史意义。并指出 ,尽管冯特是以严肃的学术态度写作并出版了《心理学的救亡图存》一书 ,但这部著作并没有产生任何积极的历史结果 ,而只是在否定的意义上反映了冯特对心理学的理论态度 ,并印证了本文作者对冯特心理学体系的理论性质及其历史命运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述高度一致,这就证明,刘勰本人是将《文心》当作子书来写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撰写《文心》的态度,也有助于理解该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答约伯》是荣格最为看重的著作。荣格在《答约伯》中分析了《约伯记》、福音书、《启示录》等《圣经》叙事。从分析心理学出发,荣格认为《约伯记》揭示了上帝的双重本性,并以上帝意识的分化与整合为线,重构了《圣经》的神话历史。荣格的《答约伯》为神话研究特别是"神话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心理学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