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靖 《领导文萃》2009,(14):115-119
传说,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自觉修行甚高,坐姿优美,便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像尊佛。”苏东坡很高兴。佛印也好奇地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看看胖胖的、穿着黄袍的佛印,得意忘形地开玩笑说:“你像堆牛粪。”苏东坡回家后把经过告诉苏小妹,炫耀说赢了佛印一回。  相似文献   

2.
反躬自省     
《领导文萃》2010,(15):119-119
狐狸在跨越篱笆时脚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的啊!”  相似文献   

3.
休息的艺术     
王溢嘉 《领导文萃》2007,(5):160-161
心理学家欧森曾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锯木工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木材,他埋头不停地锯,紧张得不敢休息。好心人士劝他:“我看你的锯子都有点钝了,你应该休息一下,磨磨你的锯子吧!”锯木工人却不耐烦地说:“你没看到我有这么多木材要锯吗?哪有时间去磨锯子!”  相似文献   

4.
”小心小命”我是局长!”“我只管领导的安全。”“这是我的地盘,马上滚出去!”“你怎么可以随便就打电话给我这个政法机关的领导?一点规矩都不懂。”“我收的不是钱,是人情!”“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跟政府作对就是是恶。”“你想给政府找事吗?”……  相似文献   

5.
胡弦 《领导文萃》2007,(11):130-134
孔子谈到女人,大家都知道他有句传诵千古的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为什么呢?他接着解释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个意思是,女人呀,你给她个好脸色,她就忘乎所以,对你无理起来:你要是疏远了她,她又会怨恨你。怎么跟她们相处呢?难啊!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9,(8):151-151
如果问:“你有肝健康计划吗?”,你可能会说“没有!”如果问:“你有一分钟吗?”,那回答一定是:“有!”其实,肝健康重在平时,每天一分钟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7.
私访     
《领导文萃》2007,(4):119-119
一天.布什到伊拉克私访,在村头看见一家磨坊里一头毛驴在拉磨,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铛。布什好奇地问磨坊主:“老乡,你为什么要在毛驴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呢?”磨坊主说:“万一我打瞌睡了,毛驴也不走了,铃铛就不响了。我听不到铃声。就知道毛驴偷懒了。”布什说:“要是毛驴在原地不动,光摇头,既不干活.又能使你听到铃声,那怎么办呢?”磨坊主愣了一下说:“哎呀,先生,我哪能买到像您这样聪明的毛驴啊!”  相似文献   

8.
智者如水     
蒋献芹 《领导文萃》2009,(17):144-144
老子的师父叫常枞,常枞要死的时候.老子和许多人及徒弟站在常枞的床前,老子问师父,师父你还有什么要告之的吗?常枞对老子说:“牙齿和舌头.那个刚强,那个柔弱?”常枞张开嘴巴,你看!我的嘴里还有什么?老子一看说:“师父你的嘴里什么也没有。”常枞又对老子说:“这就是我为你上最后的一课了。”  相似文献   

9.
靠山吃山     
房记花 《领导文萃》2007,(10):176-178
我刚被任命为打假办的第七副主任,就有人来求我办事,我正要摆出公事公办的架势,一双黑手就直扑我的肩头:“老二,你不认识大哥了?”我一看,原来是大学同学——在一间屋子里头挨着头睡了四年的老大!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可以在师生之间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事情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好吗?”“你认为我现在还想听你的解释吗?你什么都不要再说了,犯了错误还要狡辩!”其实,诸如此类的对话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层出不穷。曾经,我也是如此“果断”地评判着学生的错误,“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12.
郭震海 《决策探索》2011,(23):72-72
干部换了,难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变了吗?在部分基层,一些乡镇换届、部门调换负责人后,新任干部对前任干部留下来的、没有来得及处理的问题多是拒之门外,理由是:“这是上一届留下的事,找上一届干部去,我不管!”为此,群众意见很大:“上一届干部是党的干部,难道换了个干部就不是党的干部了?”  相似文献   

13.
墨白 《决策》2009,(7):31-31
来历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 1860年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青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自认为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8,(10):128-128
一天早晨,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一个人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我要去带走100个人。”死神回答。“太可怕了!”那个人说。这个人跑去提醒所有人:死神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5.
姜汝祥 《领导文萃》2008,(22):116-119
富人原理:想占便宜吗?先让别人占便宜! 我记得小时候读过这么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古印度的一个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达依尔。他对达依尔说:“官是不能再封了,你已经做到顶了,如果再封,恐怕只有我让位了。现在重赏你财物,你想要什么?”  相似文献   

16.
陈文明 《科学咨询》2010,(14):49-49
那天晚上七点半开会,五岁的女儿硬要和我一起去,并且再三保证听话,没办法,我只好应许。途中,我对女儿说:“这么冷,感冒了怎么办?”“感冒了可以不去读书啊!”她不假思索的说,还举例说一个小朋友生病了就没有去上学,在家里玩。当时我很震惊,便问:“你不怕打针吗?”  相似文献   

17.
张二江说:“老陈啊,你不是圣人,不可能没有一点问题。我当市委书记还得过一些小钱,你在企业当老总这么多年,难道一点小钱都没有得过?”办案人员说:“打死了就打死了!我们不怕!你知道是谁要搞你吗?是张二江书记和xxx市长。打死你也不要紧,把你送到火葬场一烧完事,说你畏罪自杀,你想告状就到阎王那里去告吧!”尽管如此,他在被宣布无罪出狱后第二天就向天门市主要领导提出请求:“我可以不计前嫌,不用天门市提供一分钱,保证在半年之内使金天公司起死回生。”令人惊叹的是,他的请求遭到了拒绝。莫非这些也都是张二江留下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1,(13):54-54
一文不值甲乙两人招来一辆出租车。甲问司机:“去市中心广场多少钱?”司机:“十元。”甲又问司机:“同我朋友一起去呢?”司机:“也是十元。”甲对乙说:“我早就对你说过.你一文不值!”热情服务与女朋友相识了两年之后.双方家长终于认可了我们的恋情。于是,我们决定去领结婚证。为我们颁证的是一个很热情的小伙子.他谦虚地对我们说:“今天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请你们对我的工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1,(7):66-66
一男生对女朋友说:“我想分手,我觉得烦了,就没有感觉了。”女朋友对他说了一段让他顿时无语的话:“亿万中国人民对国足早就烦了,早就没感觉了,为什么国足还没有解散?13亿人的烦都没能解散一个11个人的队伍,现在你一个人说烦了,就要解散两个人的队伍?”  相似文献   

20.
我是杨淼琴,一名初入教坛的90后英语教师。
  说到90后,大家几乎都能想到这样的字眼:不靠谱!脑残!那当你知道孩子的老师就是90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新生报到那天,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老师你今年多大啊?”“二十三。”“啊?90后啊?妹儿,我的对你的要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