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所支配的,犯罪心理是由诸成份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犯罪心理结构历来是犯罪心理学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揭示了犯罪心理结构便揭示了犯罪主体犯罪心理的本质,因此历来为犯罪心理学所重视。犯罪心理结构定义各学者虽各不相同,如“犯罪心理结构,是指犯罪主体在某种状态下或从事某项犯罪活动中,各心理成份之间错综复杂的、多水平多层次的一种构成方式。”①“犯罪心理结构就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潜伏在犯罪人的心理事实中,在犯罪行为实施时发生作用的、导引其走向犯罪的多种畸变心理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机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机制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式与心理过程的总称。它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和心理模式。研究犯罪心理机制对于揭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行为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很大的。受犯罪行为的实施这一客观事实的影响,一般会产生犯罪现场重忆、犯罪心理的扩大、积极防卫等心理状态,并会与之相适应地出现对犯罪人而言的一些反常行为,因此,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可能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提高破案效率。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是受其犯罪心理支配的,而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家庭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关键因素。家庭结构的缺损、家庭环境的恶劣、教养方式的不当等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这些不良因素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黑恶势力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犯罪行为的多样性; 犯罪行为的疯狂性和暴力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行为的狡诈性;犯罪行为发展的渐进性;农村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具有地缘性、亲缘性和纠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犯罪惯技和标记行为的侦查辨析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犯罪主体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犯罪惯技是犯罪人或犯罪团伙所选择的特定的犯罪途径或方法,标记行为是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或情感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独特行为方式。准确区别这两种典型犯罪行为,有助于确定案件性质、找出犯罪嫌疑人、勾画其独特个性,进行串并案、提高犯罪心理画像信度,为侦查破案和犯罪预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所支配的,犯罪心理则是由诸成份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结构中动机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动力因素。同时,”犯罪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如认识、情感情绪、意志、态度等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都是通过对犯罪动机的影响而对犯罪行为发生作用的。青少年犯罪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达80%以上,居高不下,是我国目前社会治安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动机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在犯罪的原因系统中,犯罪人的主观因素是犯罪个体原因之一,而犯罪欲则是一切故意犯罪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前提。抑制犯罪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要抑制犯罪欲,必须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控制、纠正自身犯罪欲望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犯罪欲望的人,应加强条件预防,从外因上预防犯罪。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特殊群体,加强有效的特殊预防,减少其对社会反复进行危害的可能性。在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今天,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罪因,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是把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尽快运用于实践中。采取各种盲棒西闻枉的而防措,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犯罪原因非常复杂,它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犯罪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已达成共识,但在究竟哪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当然,现代犯罪学家大多倾向于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然而,既然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也是通过作用于心理促成犯罪行为,就必须探讨犯罪的心理动因。精神分析学作为深蕴心理学和心理动力学,有助于我们揭示犯罪的深层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0.
蔡平 《社区》2004,(1):51-54
2003年底,我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采访了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现场没有物理痕迹,本身就是一个心理痕迹”45岁的李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犯罪心理画像了,目前正在带犯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生。李教授认为,在现代社会,犯罪的整个状态和过去不一样了,人员是流动的,人是失控的,有时光根据一个作案现场,根本无法破案,而且犯罪人越来越了解反侦查的方式,很多犯罪人在作案当中都有很明显的反侦查意识。这不是没有一点安全可言了么?但后来我知道,李教授正是想借此说明,新时期犯罪心理研究在破案当中…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其内在消极而强烈的需要与不良的心理反应是导致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要从社会、个体两方面着手,通过消除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结构,帮助她们实现自我的内在控制与外在的社会控制之间的平衡,促进她们人格的完善,以达到预防她们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异常心理是一种危险心理状态,如疏导不当或不及时,极易诱发犯罪心理,使虞犯转化为犯罪人。异常心理向犯罪心理转化主要有内因和外因:内因集中于主体的自身素质;外因则是基于社会化链条断裂和外界情景刺激。  相似文献   

1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犯罪行为的产生涉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采取标本兼治,综合预防的对策.才能有效地改变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在对犯罪形成原因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角度加以分析,并形成各自的理论观点.本文以犯罪形成是在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为起点,从中提取道德因素,分析道德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及犯罪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机理,以期展开一个研究的新视角,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5.
论犯罪欲抑制及其心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犯罪的原因系统中,犯罪人的主观因素是犯罪个体原因之一,而犯罪欲则是一切故意犯罪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前提。抑制犯罪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要抑制犯罪欲,必须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控制、纠正自身犯罪欲望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犯罪欲望的人,应加强条件预防,从外因上预防犯罪。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特殊群体,加强有效的特殊预防,减少其对社会反复进行危害的可能性。在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今天,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罪因,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是把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尽快运用于实践中,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伤害、流氓斗殴、抢劫、黑恶势力团伙、吸毒贩毒、卖淫,几乎每一样都有他们参与。而且犯罪率居高不下。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政府也采取了大量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治理的有力措施。但笔者认为,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非理性因素的探讨,还很有必要。任何一个犯罪主体都是一个有一定认知能力并有意志、有情感的统一整体。他的心理意识要素会参与到犯罪行为中,对犯罪行为的形成发生作用。从青少年还是未成年人这一特定年龄特征着,其犯罪的主要因素是受本人的生理、心理的非理性因素调节、控制的。所…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中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就犯罪心理的产生问题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并且产生了多种学派,应激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心理应激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个体不断产生应激反应的结果,个体的应激反应同时又增强或削弱了其犯罪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加上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但是,未成年人犯罪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独有特点,研究它,对限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群体犯罪是犯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类犯罪牵涉面广、腐蚀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地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最近几年,群体犯罪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专门的研究,还没有真正的起步,科学的、系统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群体犯罪心理的理论尚待充实和发展。本文拟就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心理特征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犯罪客体要件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理论界就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地位争鸣已久。犯罪构成的基本功能就是为法官认定犯罪提供一种理论和法律模型。它不但要能区分罪与非罪,还必须区分此罪与彼罪,必须揭示具体犯罪的特殊本质。由于事物的本质是内在的、隐蔽的方面,它不能自己展现自己,必须通过现象来体现。这就决定了犯罪构成只能是现象形态的东西,它的各个要件也必须是客观的,能直接被人把握的行为特征。因此,能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只能是能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揭示不同犯罪行为特殊本质的事实特征。犯罪客体要件是从犯罪行为的社会属性角度揭示具体犯罪特殊本质的事实特征——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