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素质的扬弃与现代化的进程赖伯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是中华民族空前壮丽的伟业,全国人民是能动的参与主体,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与现代化进程的徐速和终极目标的实现,是密切相关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首次科学地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主体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许多著作中都对这一基本思想作过原则性论述 ,我们不妨称其为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专门和系统地研究关于文明主体的思想 ,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认识文明主体自身发展规律 ,从而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春雨 《理论界》2004,(1):145-145
邓小平立足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教育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系统地全面科学的论证。邓小平教育现代化思想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是指引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社会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和综合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有意识地改变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社会的主体,因而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社会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了新任务、新使命。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言,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全面”二字,着力推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此,要做到科学理论“全面”指引,战略安排“全面”实施,本质要求“全面”体现,系统布局“全面”延展,有利条件“全面”利用,精神动力“全面”激发,主体力量“全面”凝聚,以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更足、质量更高、效益更好。虽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临一些新困难、新挑战,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全面”这一“牛鼻子”,就一定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硬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动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国华 《云梦学刊》2003,24(6):45-4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就证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钳制、阻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因素还很多,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建设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的新境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①。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背景和丰富的内涵 ,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首先是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 ,又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作为主体 ,只有依靠全面发展的人 ,才能建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作为目标 ,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出场不纯粹地预设建设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价值起点,源于打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现实需要,在时空和理论上承继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全历程和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观点。基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现实的跃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切换,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周延至多议题设置、多学科驱动和多主体参与的跨域逻辑,形成关乎中国式现代化旨趣维度的价值性和实践维度的布局性层累的完整链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口现代化张开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引起划时代的变革.人口是组成社会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人口现代化的进...  相似文献   

10.
我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突破单一公有制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观念;突破了只能搞按劳分配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观念;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突破了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观念,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其内容包括:现代化的内涵、发展模式、战略构想、动力系统和保障系统。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代化理论宝库,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需要人才而且人才倍出的阶段,这是一个需要张扬个性的阶段,更是一个需要每个生命个体发掘自身潜能、纵情燃烧生命的阶段。我们不仅赶上了这个风雷激荡、个性张扬的大好历史阶段,而且欣逢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史机遇,因而更需要自觉地树立强烈的生命意识,主动积极有效地开发自身潜能,以便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中挥洒自如,建功立业,从而使自己的青春更美丽,生命更光华,人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民族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化趋势越发强烈的今天 ,我国的民族文化建设也日显重要 ,并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合理继承自身文化和必要借鉴其他文化的互动中 ,在尊重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建设有竞争实力、有发展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对于保证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谈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社会形态理论说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不是由某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这首先是由社会形态自身的有机结构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的需要。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任何一种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创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型现代化理论范式,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缺乏主导引领力量和失去共富发展动力的内生缺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带领全体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合力,建构了“领导-发展体制”“使命-责任体制”与“决策-执行高效互动模式”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兴党兴国体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通过进阶式发展目标的引领与接续性奋斗行动的落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并呈现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协调均衡发展、世界共建共荣发展”等多目标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特征。政党引领国家现代化理论范式的建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共同富裕、开放发展、命运与共等目标引领下,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与美好世界的价值取向,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崭新选择,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整体进程,创造了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整体性是事物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及事物同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是事物自身结构和关系的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文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构成部分,处于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关系之中,具有自身的整体性结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结构的整体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构成部分的整体性;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世界精神文明关系的整体性。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性的各个方面,对于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治主体文明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首先要看政治主体的文明程度,政治主体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治文明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政治主体文明。分析我国政治主体文明状况,特别是分析执政党、人大代表以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些政治主体的文明状况,将有利于我们加强政治主体文明建设,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体和中坚力量。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个维度作为引导、拓宽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可行途径,不但对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更影响着中国全体公民道德素质未来发展方向,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新时代合格公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旻  赵耀宏 《学术探索》2023,(10):111-117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转化创新活力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坚定不移推动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建设能力。为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原则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价值引领,以主体形塑着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世界眼光推动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文化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邓小平文化教育思想的务实性1.文化教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意义。邓小平在长期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尤其在我国这样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更有特殊的重大意义。然而,搞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①这是从战略高度上论述了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