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的味道     
<正>中国的僧侣,最有名的当然是"唐僧",他的成名并不因了《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倒是因明代的吴承恩为他作了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一个孙悟空把唐僧的形象提升起来,乃至于街衢巷闾,老叟黄童,都能随口来一段"七十二变"、"筋斗云"之类的神魔故事。人人都晓得唐僧肉好吃,"吃一口"便能长生不老,诚实善性,固执,昏昧……这些词凑起来似乎便是"唐僧"。我最早读《西游记》是小学四五年级。读时对唐僧没有感受;对孙悟空是极端的崇拜和景仰;对猪八戒则是"太有趣了";沙和尚,"老  相似文献   

2.
悟空好哭     
孙悟空神通广大,敢大闹天宫和阎罗殿,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取经途中,每遇险情,唐僧总是念叨:"悟空,你在哪里?"但是,孙悟空的确好哭。被唐僧逐出师门,他放声大哭。被银角大王用法术压在山下,他逢灾念圣僧,"珠泪如雨"。狮驼岭一听唐僧被吃,他先是"泪似泉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9,(1)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走在取经路上,走了很长时间。人类科技已经迅猛发展,神州大地到处都是手机移动基站。一天,几人走到一个驿站,看到"中国移动神州卡,一边取经一边打"的条幅,唐僧禁不住诱惑,就把紫金钵卖了,给每人买了一部手机。  相似文献   

4.
唐僧不只是一个老实巴交、只知打坐念经的和尚,还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管理者。他的三个手下可不是一般人:孙悟空是齐天大圣;猪八戒虽相貌丑陋,却也曾是天蓬元帅;稍差一点儿的沙僧,也曾是天宫的卷帘大将。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的唐僧能成为这三位  相似文献   

5.
凡是看了《西游记》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段很能发人深省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是个吃人不眨眼的妖魔。为了吃唐僧,他先变作一个“美女”,提着一罐香喷喷的“饭菜”,到路口“斋僧”。为了骗唐僧师徒上钩,他还装出一副“慈悲”的面孔,满口甜言蜜语,对唐僧可谓“关怀”备至了。愚蠢的唐僧和猪八戒,被这香喷喷的“饭菜”和甜蜜蜜的言语迷住了心窍,一个高念“弥陀”,一个唾涎欲滴。而孙悟空却  相似文献   

6.
唐僧下海记     
这个年头,"下岗"、"裁员"仿佛特别时髦,这不!整天只知道念经求佛的唐僧终于也下岗了,赋闲在家的他整天无所事事。"喂!是唐僧吗?我是‘天庭易趣销售公司’的二郎神呀!现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唐僧的三个手下都不是一般人: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又是花果山的美猴王,猪八戒曾是天蓬元帅,稍差点的沙僧原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那么,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的唐僧却能成为这三位"圣王帅将"的师傅并且管理好他们,凭的又是什么呢?唐僧在管理实践中最看重的一环就是始终高举强大的品牌文化和明确的基本方向,对于唐僧师徒四人来说,"大唐"二字是他们最基本的品牌后盾,走到哪儿都会先亮出"大唐"两个字。试想,若将"大唐"换成"城郭、高昌"等没名没气的小国,相信都不能让唐僧师徒有什么荣耀  相似文献   

8.
犁航 《可乐》2007,(10)
唐僧去西天取经,实际上是留学的过程。资料显示,他是史上最牛的"海归"。仪式最牛唐僧是李世民亲自审查、考核、录用的。由最高统治者亲自选拔、亲自拜送启程,这等最高规格的仪式,除了唐僧,哪个留学生能够享受到?  相似文献   

9.
唐僧师徒西行朝圣与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动因一脉相承,他们的朝圣历程更集中体现了民间世俗宗教的多元化信仰,实用主义意识与行为,特有的"义利观"与实践原则,独特的实践形态以及世俗化了的神灵观念等诸种典型特征.唐僧师徒西行的圆满结局也堪称是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圆满结局.因此,<西游记>是一部体现民间世俗宗教西行朝圣的小说,每一个读完<西游记>且进入故事的人,都会随着唐僧师徒走完属于自己的西行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10.
文一凡 《今日南国》2010,(17):40-41
《西游记》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之一了,也许很多人都会问,西游记和理财会有什么关系?请听我细细道来。 其实,西游记不仅仅阐述了师徒4A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力求寻得真经的故事,更多的是发人深省且意味深长的寓意。我们可以把唐僧师徒4人看作是一个公司,唐僧是总经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是他的下属。每个下属都各有特色,孙悟空能力强,猪八戒人缘好,沙和尚勤勤恳恳。  相似文献   

11.
在取经四人中,唐僧是唯一的肉胎凡身,没有神通,不懂武艺,几乎没有任何的自我保护能力,即便一个普普通通的蟊贼,都有可能随时置他于死地。而且,与肉瘦毛长的孙悟空和皮糙肉粗的猪八戒、沙和尚不同,唐僧长得白白胖胖、细皮嫩肉,美味不算,再加上吃一块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超级营养价值,一路之上,不知有多少妖怪盘算着要将唐僧擒来细涮,或油炸、或红烧、或清蒸,做一盘香喷喷、热乎乎的下酒菜。  相似文献   

12.
不打不成交     
唐僧的取经团队就是"打"到一起的。鹰愁涧里的"孽龙"吃掉了唐僧坐骑,悟空与之大战。得观音相助,悟空降服那龙,给唐僧做了白龙马。唐僧率队经过高老庄,悟空打抱不平,打败"逼亲"的八戒,便有了个师弟。在流沙河畔,悟空、八戒与沙僧水里岸上几番恶战,木叉奉师命前来相助,唐僧又收服了沙僧。  相似文献   

13.
猪八戒,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谁个不知?谁个不晓?他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吃尽了辛苦,也阐尽了笑话。可虽然他好吃懒做,又丑又笨,同学们却都很喜欢他。因为他滑稽逗乐,让人感到亲切、可爱。好,现在,咱,们就自己动手,做一个能手舞足蹈,能啃西瓜的猪八戒。  相似文献   

14.
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不是主要角色。他不是取经人,做徒弟还排行第二,可是他独特的形象、鲜明的个性却深得读者的喜爱。在唐僧的三个徒弟当中,八戒不是出类拔萃,打妖精武艺平平常受妖精捉拿,去化斋不肯走远路还要睡个懒觉,论长相,肥硕、粗夯、丑陋数第一,可他却深得唐僧的偏爱。与降妖解难功劳最大却多受唐僧恶咒的孙悟空比起来,八戒显得多么乖巧,这颇有人缘的结果,应该是得力于八戒较为高明的交际艺术。貌似简单傻憨的八戒也有机灵的一面,有他自己的处事技巧。  相似文献   

15.
“神女”记     
自从中国通卫礼贤把《易经》译成了德文,欧洲人就被它迷倒了。钻研最深的恐怕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病人一有疑难杂症他就搬出易经,还说最后总被其神奇吓一跳。德国人黑塞也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解中国的易经,可是太遗憾的事儿了。所以啊,作为中国人的俺,总得没事翻翻《易经》才行。乾下乾上,坎下艮上……天呐,单单这六十四个卦名就叫人像唐僧进了盘丝洞一般,昏头昏脑雾煞煞,更别说那些"潜龙勿用见龙在田"之类的卦相了!用 Z 的话说就是:这一个个汉  相似文献   

16.
他出生在京剧世家,从小受艺术熏陶,很自然地走上了演艺之路。他成功地塑造了《西游记》中唐僧这个角色,成为最后取到真经的一位唐僧。他和比他大十几岁的陈丽华结婚。婚后,他悄然退出荧屏,走出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17.
我叫他唐僧,他就叫我妖精。我说叫你唐僧是有道理的,看你白白嫩嫩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他吭哧半天,才说你张牙舞爪,麻秆儿身材,怎么看怎么像电影里的白骨精。一句话就点到了我的痛处,抬起手来就是一拳。从小我就皮包骨头,穿衣服总是买不到成品,什么衣服一穿到我身上就无比宽大,空落落的——这让我总是无比敏感。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说,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团队管理的案例。按照现代组织理论,唐僧是部门总监,孑』V『吾空是项目经理,猪八戒是项目成员,沙和尚是项目后勤人员。唐僧师徒四人,备有备的不同经历,能力参差不齐,性格相差迥异,可谓多元化的团队。那么,如何利用不同员工的不同性格特质和本领,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呢?  相似文献   

19.
自从《西游记》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特别屉近年来。因《西游记》图书及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广泛传播,唐僧的名字在我国更是妇孺皆知。在《西游记》里的师徒4人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敢于大闹天宫地府,有着72变本领的,长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了,其次便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以及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而师傅唐僧就不那么招人喜欢,因为他看不清妖魔鬼怪的真实面目,而且对敢于同妖魔鬼怪作斗争的孙悟空一遍一遍地念那紧箍咒。其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众神仙妖怪都是小说家塑造出来的,只有师傅唐僧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但真实的唐僧及其经历到底是什么样子,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山西发现的泽州大云院至元三十年"海潮观音"石刻中唐僧取经图像有明确的纪年和榜题内容,图像出现猪八戒。五台山中峰寺成化年间大钟、蒲县东岳庙嘉靖六年大钟唐僧取经图像均刻有猪八戒。与瓜州千佛洞、榆林窟、杭州飞来峰、山西青龙寺等唐僧取经图像比较互证,表明元代至元年间猪八戒形象已经出现,且图像形成了共同的类型学特征。唐僧取经图像集中出现在元代全国各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元代激烈的佛道之争,佛教以唐僧取经像、摄摩腾、竺法兰东来像等真实佛教史实澄清历史,达到正本清源反击道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