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我国哈尼族居住在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境内,人口五十四万。主要分布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及思茅专区的墨江、普洱县,玉溪专区的元江、新平、峨山县等地。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邻国也有哈尼族分布。  相似文献   

2.
居住在祖国云南南部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的哈尼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目前人口近一百万,支系和称谓庞杂。 哈尼族有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富于生活哲理的民间文学。本文试就哈尼族神话传说故事与习俗作初步探索。 在哈尼族中,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习俗很多,而且每样习俗在举行祭祀活动时都有它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发展李宣林哈尼族总人口约一百二十五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其中绝大多数居住在红河与澜沧江之间及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广大地区。按行政区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地区、思茅地区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哈尼族的聚居区,楚雄彝...  相似文献   

4.
论哈尼族生态观的特色及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传统文化中,在居住空间的选择、传统的梯田农耕和宗教祭祀活动等方面都有一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和实践。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对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快速变迁,对这些生态观念和实践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叶车人(哈尼族支系)集中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县大羊街、浪堤车古一带山区,其居住点,正当内地与红河南岸哈尼族土司地区的交结部,早在清末民初已进入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汉文化对他们社会的渗透已日趋加剧,但在社会文化方面始终未能改变其氏族公社的原生形态,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仍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考察,立足于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角度,从箐口村传统民居聚落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聚落景观及建筑材料的巧妙应用等方面,研究箐口哈尼族聚落所具有的良好生态居住效果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论哈尼族社会中的原始宗教李国文自古发生于云南古人类和原始族群的原始宗教,直至近、现代,大部份内容,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中。哈尼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云南原始族群一脉相承,但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她们又根据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有105万多人(1987年),分布在云南省南部。1956-1957年,哈尼语工作者曾对哈尼族地区的语言做过一次广泛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把哈尼语划分为哈禔(原称“哈雅”),豪白,碧卡三个方言。哈禔方言内部又分哈尼和禔尼(原称“雅尼”)两个次方言。说哈尼次方言的自称“哈尼”,约有52万多人,主要居住在红河哈尼族彝  相似文献   

9.
苦聪人今昔     
提起苦聪人,人们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它是解放后好几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队才在我国云南南部边境地区发现的。 苦聪人绝大多数居住在红河哈尼族自治州金平县;只有两个生产队三百九十七人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尚勇公社。  相似文献   

10.
论哈尼族传统农业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尼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农业文明的奇迹,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以五点一线为立体空间布局,多样化、多层次性、梯度性的生产结构,代际代内公平为特点的传统农业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契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优秀成分并传承下去对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最低限度来看,对哈尼族反思自身有着重要意义.当代哈尼族应该继承哈尼先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正确对待传统,科学应对当代哈尼族面临的生态问题、居住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与中国云南省南部边疆接壤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四国的北部山区,散居着种植早谷、玉米为生的一群山民,被当地其他民族称作“卡戈族”、“高族”或“阿卡族”。卡戈族、高族、阿卡族,实为哈尼族。解放前,在我国西双版纳也称哈尼族为“阿卡”。“卡”字在傣语中有“奴隶”的意思,带有侮辱性,所以解放后,我国遵照广大哈尼族人民的意愿和自称,统称为“哈尼族”。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没有村以上的社会组织,甚至没  相似文献   

12.
近十余年来,有关哈尼族研究集中在哈尼族的族源、哲学与原始宗教、文化、语言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就业观是人们选择和从事职业时的心态、情感、态度、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对待职业问题上的重要表现。传统的哈尼族女性,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局限,一直以来都欠缺就业意识。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介在哈尼族地区的普及,看着电视长大的一些哈尼族女性,有了明显的就业要求,就业观有着较大的转变。本文以问卷形式,通过对云南省绿春县新寨村哈尼族女性就业观的变化的调查分析,以了解电视媒介给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大众传播事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斯批黑遮》是哈尼族的一部宗教文献,它以说唱念诵的方式在哈尼族宗教主持者摩批中世代相传,并以同样方式出现和使用于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作为一部流传千年的丧葬祭词,它深刻地反映出哈尼族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原始宗教的内核。同时,由于它的内容涉及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涉及了哈尼族社会文化习尚的主要部分———宗教生活(精神的)、农耕定居(物质的)和人生礼俗(现实人生的)三个方面。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展示出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概貌。《斯批黑遮》不仅可称为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称之为深沉的哈尼族人生启示录。  相似文献   

15.
红河流域哈尼族有树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等多种形式和分类,体现出哈尼族人生阶段丧葬习俗礼仪中的二元多维的人际关系:即现实的人世关系与宗教中的鬼魂体系交互作用的"事死如事生"和原始血缘"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悲文化与喜文化交互作用避祸求福的人际关系、血缘婚姻家族与地缘性同胞邻居交互作用的血缘与地缘混合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元阳地处云南省南部,位于红河哈尼族自治州,距昆明300公里。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出发,坐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元阳县的哈播。哈播是一个山岭上的哈尼村寨,世代居住着以哈尼族为主的山地居民,美  相似文献   

17.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是哈尼文化传承的特定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就哈尼族的原始宗教在哈尼族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论述的同时肯定了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8.
徐义强 《社区》2011,(35):31-32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民族,也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世居于云南省的红河、澜沧江流域以及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广大山区和半山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哈尼人创造了独具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系统,如神话传说、宗教祭礼、节庆庆典、人生礼俗、史诗歌谣等,其中,哈尼族的婚姻礼仪别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寨心”“房心”凝聚的观念杨知勇哈尼族的建寨建房仪式具有很丰富的内容。村寨中心和房屋中心的选择过程及使用规定,是建寨建房仪式的核心,因为它凝聚了哈尼族的巫术行为、宗教信仰、家庭形态、家族关系以及礼仪习俗等多方面的观念。所以对哈尼族“寨心”、“房...  相似文献   

20.
"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使哈尼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类型特征,影响着哈尼族的价值选择、传承范式以及信仰体系,形成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哈尼族原始宗教中的巫师"摩匹",是这一传承机制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