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澳门一度成为粤西海岸与西江流域经济圈的“商业中心”。然而 ,随着内河轮船贸易的发展 ,粤西南各埠改以香港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中转港 ,澳门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苦力与鸦片贸易相继衰竭 ,给畸形发展的近代澳门贸易造成难以替代的缺失 ;澳门航道逐年淤浅 ,港口工程与商业设施落后 ,难以在轮船贸易时代发挥中转贸易港的功能 ;澳葡当局治澳作风呆板惰滞 ,压制自由竞争 ;这一切导致近代澳门贸易地位再度滑落 ,并对当代澳门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雪莲 《学术研究》2012,(7):121-126
尽管中国境内第一种近代报刊诞生于澳门,但是70多年后这里才出现中文报刊。那么澳门中文报刊发轫之初是如何面向本地社会的?针对这个问题,专设有"本澳新闻"栏目的《镜海丛报》中文版比《知新报》更具研究价值。据称为澳门第一种中文报刊的《镜海丛报》中文版,本身就是为回应19世纪后半期居澳华人人数激增、华人转归葡人政权管治的新局面而诞生的。它用中文吸引华人读者,力图打破华、葡隔阂,把华人纳入"澳门人"这个概念,营造一个新的既包括葡人又包括华人的以澳门地方利益为本位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近代澳葡当局宣布"自由港"政策以后,因应特殊的政治与社会生态,选择了承充制度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但是它为澳门财政体系的转型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为实现"小政府"管理"大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是近代澳门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合适的管治模式。  相似文献   

4.
香港开埠初期,一度成为苦力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但在秉持人道主义、废奴主义理念的英国朝野人士的反对下,港英政府开始对苦力贸易实行严格管控,使从香港出洋的华工人数逐年递减。澳门的苦力贸易早于香港,在暴利驱使下,澳葡政府对苦力贸易采取包庇纵容态度,促成这一行业在澳门日益兴盛,并且一度引领当地经济走出萧条而达至畸形繁荣。但是,这一行业将人当作商品贩运、虐待的特性,势必不断造成死亡的惨剧,最终激起中外舆论乃至港英政府的反制,促使澳葡政府颁令取缔。港英政府与澳葡政府对于苦力贸易的态度,体现了两者所分别代表的新、老殖民资本主义对"文明"与"野蛮"的观念之争。澳门苦力贸易的兴衰,亦可视为澳门成为自由港之后,以试错汰选的方式,探求引领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澳葡政府早期政治架构演变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澳门开埠后不久到1835年议事会被解散,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并实施双重效忠的自治机构为主体的政治架构;第二个阶段是从议事会被解散至彼亚度出任总督之前,葡人内部建立早期殖民政府政治架构;第三个阶段是亚马留出任总督之后,公开完成组建澳葡殖民政府。  相似文献   

6.
近代澳门城市化发展颇受中葡两国关系的影响。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澳葡政府对澳门北部华人村落田地的开发速度缓慢。20世纪初,中葡两国共和鼎建,澳葡政府开展兴建大型人工港口的蓝图工程,北部填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北部填海工程招徕中国政府的抗议,从而引发了一场持续六年的中葡谈判。在这场中葡纠纷中,澳督及葡萄牙外交大使采取极其灵活的外交手腕,并利用当时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在北京政府外交部和广东军政府外交部之间迂回周旋,妥善解决了填海外交问题,使北部填海工程顺利进行,大片填海地逐渐发展为工业、住宅和娱乐功能齐备的城市化区域。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共、港英当局、澳葡当局的实力及对抗日战争的态度,使中共开展对港英当局和澳葡当局的统战工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依据战时香港和澳门的实际,中共以"求同存异、互利双赢"的方针为指导,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当然,中共也与澳葡当局及港英当局的对日妥协作斗争,并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中共对港英当局和澳门当局的统战工作,不仅使中共在澳门和香港的力量有所发展,而且促进港英当局和澳葡当局暗中支持中共领导的抗日募捐、宣传及武装抗日行动。  相似文献   

8.
亚马留是第一个为澳葡当局建立新税收体制的总督。1846年他发布第22号总督训令,核准《澳门公钞估议抽收章程》,规定了澳门公钞的征收原则和税收计划编制的工作方针。澳葡当局财政运作中使用的货币Pataca是墨西哥元(或西班牙元),而非“澳门元”或“澳门币”。早期澳葡财政运作中广泛使用中国“两”,以此来统计财政收支数据。1847年第46号总督训令和修订的《澳门公钞估议章程》将议事公局排除在公钞估议活动之外,由此设立了一个独立于议事公局而从属于澳门总督的政府部门——公钞会公所。亚马留政府尝试对澳门华人征税,并部分达到了目的,但尚未建议起一套专门针对华人的征税制度。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入侵缅甸、缅甸军政府上台、缅甸式社会主义实施、东南亚排华运动等历史事件的演进,缅甸社会剧烈动荡,在缅华人华侨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许多不得不迁居他处谋生.其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万多缅甸华侨入境澳门定居.其时的澳门虽然仍处于葡萄牙人管治之下,但已基本形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华人在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上的话语权快速提升.尤其在1966年"一二· 三"事件后,澳葡政府改变了长期消极无为的治理模式,澳门迎来经济起飞、社会结构趋于稳定的重要时期.澳葡政府对于大批华侨迁入澳门,并没有做出政治上的明显反应,更多是从经济角度考量,前后十多次调整入境政策并逐渐放宽,亦与本地华人的影响和呼吁不无关系.迁居澳门的缅甸华侨组织各种社团参与社会事务,促进国家及地区间的文化和商贸交流.其在澳门进行文化认同和身份调适的过程中,与其他东南亚华侨一起,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小东南亚"人文景观,反映了澳门"沙拉拼盘"式的多元族群和文化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自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居留澳门,明政府就加强了对澳门的管辖,对澳实施全面主权,葡萄牙人也表现得较为恭顺。清军人关后,葡萄牙人面临着同新的中国统治者交往,在此过程中又出现新的特点和态势。中国统治者也对葡萄牙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倾向。本文将重点考察清军人关至鸦片战争前的196年中,清政府对澳葡政策的发展沿革、特点及对澳门发展的影响。一、清政府对澳葡政策的演变过程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近二百年时间里,清政府对葡萄牙人的政策及葡萄牙人对清政府的态度,根据不同的时代特色和不同的形势发展,呈现…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强力推行对澳门的殖民管治政策,鼓励居澳华人加入葡籍、接受澳葡政府管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华人或逃避清政府的威逼,或为了营生的便利,或出于移民者的从众心态,纷纷加入葡籍。葡籍华人在内地贸易营生,不时涉于诉讼,而辄求助于葡国领事,使之成为中葡外交事件,对清朝的地方行政造成很大的困扰,因而深受世人所诟病。事实上,大多数葡籍华人并没有从文化心理上做一名真正的葡萄牙人,他们热衷于内地事务,维护皇权,谋求清朝官爵,关注内地社会发展,坚守儒家传统,处处彰显其不变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2.
愈来愈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怎样才能赢得和留住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CRM就成为必然之选。在旅游业中引入CRM能将与游客交流的多种渠道协调为一体,从而获得大量的游客数据,再经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及对有用信息的策划,旅游业的服务提供商就可根据游客的偏好来提供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澳门多元经济与珠澳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目前博彩业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澳门多元经济为主题,在寻找澳门比较优势和反思珠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澳门多元经济的出路在于,以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旅游国际化为重点,以珠澳深度整合为承接点,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思考多元经济与区域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澳门界务交涉的由来1887年《中葡条件》拟订期间,围绕澳门划界问题,中葡双方曾有过激烈斗争。葡人与英国人赫德、金登干相勾结,擅自在条件中“永驻管理澳门”一款后面,加进了“及属澳之地”等字,为以后借口划定“属地”,任意扩占我国领土埋下伏笔。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徵等人察觉到葡萄牙人的阴谋,主张首先划定澳门界址,才能与葡萄牙签约。为此,他们多方搜集澳门界址资料,作为交涉时的依据。1887年9月间。吴大徵带领几名高级官员前往澳门附近调查界址变化情况,发现澳门界址比较复杂,“有葡人原租之界…  相似文献   

15.
1910年5月,以路环岛为巢穴的梁义华海盗团伙,掳走广东新宁县十几个学童至岛上勒索.因时值中葡划界谈判破裂,路环岛属争议地区,广东官员在清廷"维持旧状,勿生事端"指示下,不敢作为.学童家长乃于7月转向澳门总督求助,澳督派兵前去路环解救,却因海盗开枪抵抗而致葡兵死伤.澳葡随即派出大批军队、炮艇支援,连日轰炸岛上村落,又火烧村落、山林,使大量无辜村民、渔民遭殃惨死,史称"路环血案".澳葡事后借机扩大在路环岛的殖民侵占,从象征、军事、民政等方面着手实现对全岛的实质管理,形成20世纪葡人管治澳门半岛,以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澳门是一座国际旅游名城,回归祖国以后,如何保持其旅游业的稳定与繁荣,这是世人关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澳门旅游业的特殊性以及澳门旅游业三十多年来迅速发展的成功之道,探讨回归后,继续保持澳门旅游业稳定繁荣的关键问题与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议事会成立乃澳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近年来,国内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1582年两广总督陈瑞召见居澳葡人首领与主教,代表明廷宣布葡人居澳合法化,从而促使议事会成立。事实上,早在16世纪70年代,广东政府接纳葡商缴交的地租银,并在莲花茎上建立关闸,葡人在澳的租居地位即已确立。议事会成立的根本原因是,葡西合并后,居澳葡人为了防范西班牙人侵蚀其在远东的贸易利益与传教特权,整合了居澳的宗教与商人组织,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对外的议事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日抗战期间 ,澳葡当局标榜中立政策。期望在中日两交战国间寻找生存空间 ,维持对于澳门的统治。其间随着战局的变化 ,由基本保持对华合作到明显偏于日本 ,甚至乘机谋求扩张土地。根据新发现的外交档案 ,战时日本未占澳门的原因 ,是因为葡日间达成的秘密协定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澳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在澳门这块葡人"居住"的中国土地上,通过长期碰撞和交融后所形成的一种典型的多元性文化."澳门文化"在其历史的长河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方宗教与中西学校的并存、及在鸦片战争后东西方不同文明的进一步融合与认同,使澳门成为了中国近代一座典型的多元文化型的国际商埠,并为我们今天考察和研究近代以来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实施范例.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末的199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华诞,喜迎澳门回归,令人感慨万千。说起澳门,历来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版图上,它为南海郡番禺县属;明史记载,因其南环规园如镜而得名镜澳,也叫香山澳,又因盛产鲜 ,故名镜。海,在古文字中“”与“濠”通用,素有与香江齐名的江之称。澳门得名于这里南台、北台两山相对如门。史料上记载,葡萄牙人入据澳门是在公元1553年的事,只不过乘1840年鸦片战争满清政府战败后世界列强瓜分中国气焰十分嚣张之机,葡人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