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容闳与丁日昌都是近代岭南地区较早投身洋务运动、并在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们彼此间曾有很密切的交往。容闳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系统接受西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其近代化思想对丁日昌影响甚巨;而丁日昌作为握有一定权力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其支持和努力对容闳能否实现自己的主张也至关重要。从容丁二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窥见19 世纪60 、70 年代中国洋务派知识分子和洋务派官僚之间那种谋士与主事、理论家与实践者相互影响、同而又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5,25(1):176-180
在容闳1872年带领幼童赴美留学之前,中关两国的仁人志士曾作过各种努力企图打通中关文化交流的通道,但成效不多。而容闳开创的留学事业,不仅使中关之间迭到了真正意义的文化沟通,而且提升了文化交流的层次。容闳之所以能承担如此重任,是和他中美文化兼通、富于理想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李喜所 《天府新论》2009,(1):138-140
容闳不仅是中国留学教育的奠基人,而且在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的历次社会变革中都有重要贡献,但对他的较深入的研究则是近三十年,特别是近年在他的家乡召开的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要进一步推进容闳的研究,一是要增强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看到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达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统一的重要名人,其研究具有某种永恒意义;二是挖掘新史料,尤其是对容闳早期留美、在上海的活动、参与戊戌变法、晚年及其家庭状况的一些史料要下功夫搜集.  相似文献   

4.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耶鲁馆藏容闳档案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容闳作为近代中国早期出国留学者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他为西学东渐所做的大量工作,已为人们所熟知。而由于史料的缺佚,他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另一方面即东学西渐所做的贡献,却湮埋不彰,几不为世人知晓。章开沉先生文中所介绍的他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获睹的容阔的私人文献,则充分展示了容闳为东学西渐所做的努力。这些首次发布的弥足珍贵的文献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关于容闳的生平、思想和历史功绩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在影响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众多历史人物中,能横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勤工与辛亥革命等为期半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并且置身其间者,惟有容闳。容闳毕生追赶历史潮流,他的履历与循序渐进的祖国早期现代化之发展脉络紧密相连,任何用革命史观或职业革命家的标准对容闳定性划派和任意褒贬的论点都是不切实际的。作者还指出:重要的不是为容闳重写墓志铭或寻找什么盖棺定论,而是通过重新研究容闳,反思我们以往某些似是而非的学术规范与理念,屏弃那种先设定座位再将历史人物对号入座之类削足道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锦銮 《兰州学刊》2007,(8):166-169
在促成幼童出洋留学中,容闳和曾国藩是两个关键性人物.洋务运动中曾、容的微妙关系与幼童出洋留学运动的最初启动和最后失败关系密切.曾、容的携手合作,导致晚清官派留学运动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但他们思想深处的诸多歧异又为这场运动的无疾而终埋下了种子.对西学的认同、双方的资源优势、丁日昌等的牵线搭桥以及特定的历史机缘是促成合作达成的主要原因,但政治观、文化观(尤其是中西文化观)以及人才观教育观的歧异,又注定了合作不可能有完满结局.对二人在洋务运动中合作与歧异并存的交往关系作一探讨,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认识,同时对认识洋务派乃至洋务运动都将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8.
师资队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招聘到一流的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迅速崛起的重要秘诀之一。本文通过对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在教师聘任标准、招聘程序方面的对比,总结了两所高校在教师招聘制度中存在的按需设岗、聘任权力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完善中国高校教师招聘制度的几点建议,以推进高校教师招聘制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师资队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招聘到一流的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迅速崛起的重要秘诀之一.本文通过对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在教师聘任标准、招聘程序方面的对比,总结了两所高校在教师招聘制度中存在的按需设岗、聘任权力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完善中国高校教师招聘制度的几点建议,以推进高校教师招聘制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故乡与萧红的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与其故乡呼兰小城的关系一直以来多被讨论,除了传记性的史料搜集和整理外,论者多关注作家的乡土情结和作品风格,而萧红对于故乡的"发现"和"想象",或者说,故乡之于萧红写作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却并没有得到彰显.与鲁迅、废名、沈从文等男性作家不同的是,萧红同时从情感、性别和底层三个维度寻求自我认同的途径,它们最终都通向和汇聚于"故乡"--一个由文字和想象建构起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再谈大学社团创新发展之海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和高等院校社团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社团发展模式出现了许多弊端。根据学生社团实际发展和层次提高的需要,必须对社团的原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笔者在徐州医学院海翼文化传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实践中,探索出"五位一体"的创新理论,构建了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创建与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终身大事>与金镇的<李永女>是中韩两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剧.尽管两位作家之间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但两部作品出现了相同的文学现象.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在各自追求婚姻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过程中极力想摆脱封建礼教和男人的玩偶地位.在危机中主人公自觉意志的实现,决定了两部作品的不同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典"与"误读"是当代学界和文化界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美国炙手可热的文学批评家,他在"经典"与"误读"论题上的观点在当今世界可谓卓有影响,但国内学界对于他和它们的研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既包括知识性的或事实性的错谬,也包括理论演绎、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的失当,还有意义表述或理论言说的含混不清乃至自相矛盾等等--而这在当前国内西方文论研究界可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陆扬先生发表在<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上的<经典与误读>一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典型个案.为推动和促进当前国内学术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及时的学术甄别、知识清理和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主义视域中的左翼文学思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阶级斗争的研究视角对于认识左翼文学思潮有很大的不适切性。从民族主义诉求的角度来观照左翼文学思潮,会发现左翼文学所蕴含的民族解放与再造的宏大主题。民族主义诉求与左翼文学思潮是以"共体"形式存在的,以往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从民族主义走进左翼文学思潮这条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孙敬亭 《社会科学》2005,(12):41-46
在转轨和入盟的背景下,中东欧国家的政党政治的发展具有独特性,而其右翼政党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演化轨迹。转轨初期,评判中东欧国家政党的性质,不是看它的经济政策,更多的要根据其在社会文化和民族问题上的立场。右翼政党的发展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受转轨初期、甚至转轨前的政治生态的影响,同时加入欧盟也影响着这些政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语境与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是左翼文学批评非常兴盛的时期,左翼作家们写批评文章的热情和读者对批评文字的空前的兴趣,明显带有三十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的印记。论文从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批评与政治文化关系的状况出发,指出了左翼文学批评在三十年代的政治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的作用;探讨了政治化的左翼文学批评如何又构成了三十年代文学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读者的阅读眼光和阅读需求起着引领作用,对左翼文学的审美取向起着导向作用,也对作家的创作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学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实际上已日益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的工作领域。学生社团由于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的优势并探寻学生社团的发展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制定了《大学图书馆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大学图书馆发展建设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给出了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强化的主要是队伍建设、资源共建、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并介绍了队伍建设、资源共建、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出版转型的背景下,高校学报未来的发展途径变得尤为引人关注。高校学报是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因此与高校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分析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的基本职能形成,高度契合了高校学报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因此,高校学报与高校之间应该进行有效的功能互动,才能有效提高办刊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这种功能上的互动是高校学报与高校之间的外在属性的融合,要使两者之间有效协同发展,必须进行系统化的、深度的信息互动,才能全面提升高校学报的办刊质量,促进高校学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35年8月1日,以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了<八一宣言>,倡议国内各党各派捐弃前嫌、一致抗日,呼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举赢得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引发了全国性的救亡热潮.中共理论家陈伯达等人借此发动了"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以抗日救国为其表、以传播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里.陈伯达们适时地借助救亡大潮,掀起"左翼"思潮,而"左翼"思潮又与救亡大潮融为一体.大量的青年知识者怀着救亡图存的目的选择了共产党,这对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新中国的最终建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