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人移民文学的发展变化既与母国环境的变化有关,亦与其在移居国的生活变动有关。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之初移居国外的一代华人移民度过了移居生活的艰难适应期,开始从"局内人"的角度对移居国的文化做深度的考察。相应地,移民文学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以"灵性文学"为代表的华人移民文学通过基督教文化路径丰富了当代汉语文学的表现空间,是新世纪移民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中的不同民族经过相互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逐步同化为统一的社会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美国社会各民族的同化也是这样。但是,同其他移民相比,华人移民在美国的同化(即美国化)过程,尤其显得缓慢。华人真正开始同化,要晚到在第一批华人踏上美利坚土地的100年后,而且在后来的同化过程中还屡受阻碍。造成华人同化过程长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就业方面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美国学者弗朗西斯L·K·徐认为,职业乃是走向同化的第一步。他指出,要美国化,基本的一点就是“作为美国社会的一分子要能起到自己的作用,而要成为这一分子首先必须具备就业能力。”本文拟就美国华人的就业问题与同化的关系,从不同的历史阶  相似文献   

3.
民初以来 ,大批关内人民移居东北 ,有些人成功地实现了与土地的再结合 ,获得了在东北安身立命的本钱 ,但仍有相当部分的移民没有能力购买或承领土地 ,只能充当佃农或雇农 ,处于东北移民社会的最下层 ;乡村下层移民在民国时期东北社会中所占比例较大 ,这一方面与移民移入时经济窘迫有关 ,另一方面与东北地价的持续上涨关系密切 ;下层移民的辛勤耕耘 ,造就了民国初年东北农业经济的繁荣 ,但移民自身的生活却没有多大改观 ,收支不能相抵 ,衣食住的状况极为悲惨 ,广大移民仍在谋生的苦海中挣扎沉浮 ,既妨碍了东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也阻碍了东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华人以淘金热为契机进入英国殖民地澳洲、新西兰以后,当地相继出台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施加程度不同的限制.1887年,清政府首度就澳、新地区的排华立法向英政府提出交涉,恰在此时,发生了澳洲阻止华人移民登岸并将大部分乘客遣回香港的"阿富汗"号事件.由于中外条约的不对等性质以及中美之间草签了禁止华工入美的条约,中方在交涉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清政府就"阿富汗"号事件本身以及排华立法的多次抗议毫无效果,反倒是澳、新各殖民地趁势果断决策,同时推进英国对华条约谈判与本地立法,以阻止华人向澳、新移民,且此一决策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中英缔约谈判失败后,澳洲和新西兰在"白澳"、"白新"的国策下迅速颁行更为严苛的华人移民限制法案.1909年中国政府向澳、新派驻外交代表以后,再度提出交涉,试图谋求放宽某些重点人群的入境限制,基本上未能如愿.晚清时期中方就澳、新排华立法的连番交涉及其失败,充分反映出中国国运沉沦年代中外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在华人移民美国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观念的嬗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它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以及他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原因,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政府的华人华侨政策及海外华人与祖国血肉相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接触地带"视角,文章通过对新西兰华人社区的参与式观察和对35位新西兰第一代中国新移民的传记式访谈,从难以割舍的中国根植性、被移民历程所重塑的家庭生活、日常跨文化互动引发的情感冲突三个维度探讨该移民群体社交障碍的原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移民个体的社交模式、社交能力以及遭遇的社交困境与其社会人口属性、自我认知、个体处境以及与他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将"接触地带"这一概念引入跨文化互动、新移民融入以及移民与家庭等话题,并将"情感维度"融入到实证分析之中,从而进一步丰富移民研究理论视角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部土地立法与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何黎萍美国是一个未经历过封建社会的移民国家,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对西部的开发。美国政府的西部土地立法政策对推动西部土地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迎来了大批移民西进垦荒,造就了无数自耕农。与此同时,也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文章叙述近二三十年海外华人的状况,瞻望他们的发展前途,他们与祖国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虽说的是现状,但试日与历史联系起来进行观察,以了解其特点。从移民自力的历史和地区背景看,海外华人似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土著化的、香港的、台湾的和中国大陆的,他们共同构成华人世界。由于他们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社会背景的不同,多少会影响到华人成为统一的整体。移民的主要途径是留学、投资、技术、依亲四种,以前两类居多。移民的原因,主要是寻觅好生活,害怕时届不稳定亦是重要因素。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有三个标志:移民职业的多样化和专业人士的较多出现;居处从“唐城”走向高尚住宅区;从只注意经济经营走向关注政治,并同种族歧视作斗争。移民保持中华文化传统:重视家庭和子女教育,基本上吃中餐,享受中国文化的休闲,对祖国有感情,同时,华人观念从“为国”向“为华”服务转变。海外华人行走在艰难的移民道路上,路是越走越宽,处境越来越好,但仍需奋斗,特别要在三个方面下力气:一是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勤劳节俭;二是作好华人内部的团结,形成自我保护力;三是继续主动融入主流社会,协调好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移民文学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产生、发展的,因此,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对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融入,不仅改变着本土国人的生活,也对全球的华人移民发生着潜在的影响,华人移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都在某种程度上回应着这种变化。针对华人移民的研究也进入了跨国主义时代。多数新移民写作者的文学事业建基于以中国内地为中心的汉语文化圈,通过自己的文学书写和文学活动而建立起了一个跨国、跨文化的社会场域。在跨国主义视野中审视新移民文学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从故国回望、异域悲情发展到以文化自信为底色的文化观察与思考。二是在从边缘融入主流的过程中,对底层关注渐趋减少。这两个趋向是新移民文学在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挣扎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0.
李伟峰 《学术论坛》2003,17(3):107-109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 ,各国移民共同创造了美国历史与美国社会。华人移民作为美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 ,在美国的华人移民已经是第四代 ,但目前的中美之间还是单向移民 ,希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两国之间出现反向移民 ,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