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邺城与安阳城是否同为一城的纠葛由来已久。邺城建于春秋 ,作为都城始于曹操 ,后赵等相继以邺城为都 ,公元 5 80年毁于大火。以邺城为都的同时 ,安阳城已经存在 ,位于现安阳城附近。考古发现证明 ,安阳不仅是殷代晚期的都城 ,更是殷代早期都城所在地。安阳与邺城历史上有过互相管辖的历史。安阳城自东汉晚期以来 ,一直存在且位置没有太大变动。安阳城与邺城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两座不同的都城 ,历史上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邺城出土的瓦当,从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各时期都有发现。瓦当是建筑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遗物,瓦当图案和文字的变化,往往跟这些城邑的兴衰同时发展演进,也跟同时期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美术的发展相适应,作为都城文化更具有时代特色。邺城瓦当对研究邺城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北魏的烈帝翳槐和昭成帝什翼犍均曾“客居”于后起的邺城。邺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大都会。中原地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对二人都有重要影响,这可能是烈帝和昭成帝执政时颇有建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砚台,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分为石砚、瓦砚、陶砚、砖砚、玉砚,橡皮砚等。石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最为著名,然而古邺城历史悠久的铜雀瓦砚亦实属稀世之品。邺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邺城建都。邺城铜雀瓦砚正是邺城朝代更迭,建筑物时修时毁,得以流芳后世的产物。王安石有诗称道:“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相似文献   

5.
赤峰上机房营子石城址考古发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90年代,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阴河中下游及英金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共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80余座。但以往的工作多为考古调查和试掘,调查者将石城址及城址内的石堆建筑均定为夏家店下层文化。2005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赤峰初头朗镇上机房营子石城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表明,石城址发现的石堆建筑为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石城址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石建筑的年代和性质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1988~1989年在辽宁阜新、彰武进行的较大规模考古发掘和重点遗址复查工作的主要收获。简要论述了该地区青铜时代三种古文化遗存的文化特征、性质、年代及其它有关问题。通过对阜新平顶山石城遗址的实地勘测与解剖,重点分析了这类城址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特点,确定了其文化性质。上述工作填补了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渤海考古历来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尤以上京城为其考察的龙头.以现有考古成果为基础资料,通过渤海上京城内和周边相关遗迹的考古学系列考察,进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可以对其形制、布局以及功能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将渤海历史考古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在元上都皇城四隅都发现了大型的宗教建筑遗迹,这是对宗教实行兼容并蓄政策的元王朝在都城布局上的一大特点.元上都分布的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建筑,因为宗教属性及功用有别,故而在城内的空间位置及规模布局上也有不同.基于考古发掘资料和历史文献,对上都已确定的宗教建筑的布局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各宗教建筑在布局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邺与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06,26(5):105-114
邺是公元3—6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之一,其城由南、北二城构成,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形制呈横或纵长方形。宫城位于都城北部中央,以宫城主建筑为基点设一南北中轴线,宫城、郭城相套呈“回”字形,主要建筑围绕基本点沿中线左右对称布置。城内街路纵横交叉,形成棋盘状街区,每一街区即一里坊,坊市位于宫城南之中线两侧,城门名按方位、四时命设,其设计规划反映出建造者的“天象”意识,力求“天、地、人”完美和谐。这一城制初具于东汉后期,经曹魏、后赵、东魏、北齐不断改进,最终在邺南城的制度中得到总结。邺城城制开启了隋唐都城制度,影响及于明清之北京;并于公元六七世纪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对平壤城、开城、汉城、藤原京、平城京等起了重要影响。东亚各国古都城制沿承因革,形成各自的城制系统,又因其共性,构成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源头均在邺。  相似文献   

10.
郭济桥 《殷都学刊》2013,34(2):34-37
宫室建筑是古代政治、礼仪重要内容.邺城的宫城分东西两部分,总体由太极殿、尚书省、朝堂、内省等构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的经济的生态统治的新系统特征,鲍勃.杰索普提出策略本质主义以期消除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同时把新系统理论运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领域中,解释了经济与超经济的接合塑造了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积累中的新位置和作用,从而使国家的自主性方面与国家的社会性方面在研究中得以统合起来。杰索普的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视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他的资本主义国家分析框架实质上仍然未解决国家理论中的二元对立,因而也就没有真正找到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从抽象走向具体、走向当代形态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春秋:城邦社会与城邦气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有一种精神是春秋精神,有一种文化是春秋文化,有一种风度是春秋风度,有一种气象是春秋气象。春秋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形成这一时期文化风韵的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城邑文明,春秋时代是典型的城邦时代,礼乐文明是以城邦文明为基础的。春秋时期完成了哲学的突破,以史学家为主体的哲学集团实现了哲学从神的哲学到人的哲学的转变,哲学达到了体系性的成熟。国史的出现意味着这一时期城邦史学的成熟,城邦史学的建立是以城邦自立为前提的。春秋还是君子由阶层的意义转向道德的意义,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即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制约了雅典国家农业的发展。从量的角度看 ,雅典国家的农业在城邦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据支配地位 ,难以维持城邦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从质的角度看 ,雅典国家的农业已在很大程度上商品化了 ,属商品经济范畴。因此 ,雅典国家的农业不足以说明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不足为论证城邦社会农业特征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处理和确定高句丽的历史定位,应该在实事求是、尊重现实、尊重历史的原则指导下,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确定高句丽在现在国别史中的位置,即以现今国界为基本框架,在中国历史和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中都要写入高句丽史,但所写地区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有区别。以此定位,就中国而言,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高句丽政权是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就朝鲜半岛而言,高句丽族又是半岛民族的重要来源和组成之一,高句丽政权是半岛北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第二步是确定高句丽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的位置。汉唐时期历代中原政权对高句丽的管辖、册封,所包含的主要是政治地位的主从关系和心理方面的相互认同,体现的则是历史上的羁縻、藩属体制。以此定位,高句丽政权则是中原政权的属国,因此在将高句丽历史分别写入中国历史和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中时,都应该把这种羁縻、藩属体制和属国地位如实地写进去。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处于四战之地的赵国为抵御南方的魏国及北方胡人的进攻,分别在其南部和北部边境修筑了长城,此即人们所说的赵国南长城、北长城。文章对赵国两道长城修筑的时间、原因、方位及现状作了考证,并对赵国北长城与当时燕、秦两国的长城,相继的秦始皇长城及今所见的明长城的关系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6.
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产业结构是山西省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山西省目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着结构性效益低下、农业商品率不高、能源支柱产业的地位过分突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 ,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联邦检察权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学术探索》2009,(2):36-41
在俄罗斯,有关检察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地位和角色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检察机关是行使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各家学说争执的焦点在于这种监督性质的权力应当归属于哪个国家权力分支。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主义的定义、阶级的出现、空想者的试验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状态,又论述了列宁时代、斯大林时代、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中需要重视的一些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执政党的权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渤海陶器与高句丽、靺鞨、唐陶器相比较,渤海陶器中具有浓厚的复合文化因素,而且在渤海存续的二百多年间,这些复合性文化因素随时间的发展起了变化.渤海早期以靺鞨文化因素和高句丽文化因素对等地表现出来,到了中后期靺鞨文化因素逐渐衰退,唐的文化因素明显增加.反映在渤海陶器中的渤海复合性文化因素,证明渤海国不是某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而是多民族联合建立的国家,从考古学上验证了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20.
信息资源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在促进科技进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科技信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进而阐明科技信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