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史中,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生态状况和生态智慧吸引着不少作家的深情目光。其中,青海作家古岳尤其值得一提。他的生态散文是对大自然的顶礼,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对生态文明的呼唤。他对青藏高原近半个多世纪的生态危机作了全景式的扫描,建立了极为自觉的生态整体观,敬畏天地,敬畏生命,并把悠久的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汲入了个人的生命中,通过描绘藏族人的生态人格正本清源,呼唤现代人再次与大自然重建和谐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现代管理学的哲学基础及其面临的困惑与不足,提出了“生态人”的设想并对其理论内涵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论述,目的在于以生态哲学为指导,以生态人假设作为构建管理理论的基础建立新的学科——生态管理学。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特征及其道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城市社会生态和传统乡村社会生态具有不同的特征,后者在主体的社会联系方面是一种血缘等级联系,在经济方面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血缘结合的社会结构、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家国利益取向的价值观念;前者在主体的社会联系方面是一种平等的自由联系、在经济方面则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业缘结合的社会结构、公共治理的政治制度、公共利益取向的价值观念。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不同生态形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道德机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高度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城市社会生态正在形成,原有的道德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生态,同时也使它对整个社会生态的影响出现了障碍。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适应城市社会生态的需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道德体系和机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济向生态市场经济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各种社会变革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方面必须通过市场经济这个载体来实现,另一方面必须将自己的意志施加于市场经济并使其向符合自身目标的方向发生变革。20世纪下半叶以来频繁发生的伦理与制度变革,促使传统市场经济日益向生态市场经济蜕变,生态市场经济则强烈地改变现有世界,这种相互促进的变革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对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抗拒的趋势。无论是国内外环境还是国际义务等,都要求我国加强生态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体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主要包含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五方面内容。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良性运转,需要建立和完善协同促进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作者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尝试建立新的思想范式。即以哲学认识论的研究视角,对文化的意蕴、文化分类及生态多样性进行了全新的阐释。结合生态哲学的理论构架,认为不同价值取向直接造成了现代文化与生态文化的本质区别,并且提出现代文化向生态文化的转变,是一次深刻的质的转型。也在这一转型中凸显出了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生态语言学批评角度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分析了该作品中旨在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命名”、恢复人与自然连续性的“生态语法”、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对话关系的“生态叙事”、促进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濒危语言拯救的诸种表现和可能。生态语言学批评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之一,其批评对象主要集中在一般语言系统和非文学性话语文本,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生态语言学批评,既可拓展生态语言学批评的应用范围,也可拓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批评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生态语言和生态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类创造了先进的自然科学人,人类也应对与自身生死悠关的领域-国际社会生态科学地进行研究,建立国际社会生态法学,以探索国际社会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是当前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是一个生态学与文学交叉的领域,特别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它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生态批评有丰富的理论资源,但创造性的转化工作做得不够,因此,它缺乏坚实的学理支撑和充足的学术基础,建立学科的条件尚未成熟;生态批评的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它更应关注文艺自身发展的生态,加强对社会文本的研究和实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物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实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和保护生态资源相结合,工业发展与生态平衡协调统一的生态资源良性循环的工业。发展生物生态工业,要转变片面注重提高生产效率的传统观,依靠科技,遵循生态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自觉组织生产、保护生产力这一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原理与品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品牌的产生与成长涉及到品牌特质、品牌之间相互作用、品牌与环境等问题,这与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与种群和环境的关系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品牌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就是基于这两个学术领域之间在原理和方法上的相互借鉴,从而引申出品牌个性、品牌生命周期、名牌生态系统、品牌生态学等富有启发性的概念,这些跨学科隐喻或类比研究,具有实践和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多元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结论,并从两者互动关系分析出传统生态文化有效发挥功能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特征,以可更新生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缓慢,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开放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经济系统自身的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造传统生态文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约束性.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各方面 ,是一个复杂的生态 -社会 -经济大系统。该系统的运行是在内、外在动力共同作用下进行的 ,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内在动力主要由协调的人地关系和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两方面组成 ;外在动力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杠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华西村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50多年的持续发展堪称奇迹,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在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国的同时,华西的文化建设同样引人瞩目。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华西的特色文化生态已经形成,这一文化生态是以吴仁宝精神为核心,囊括华西的企业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与建筑文化等要素,从而形成有机的文化体。华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凝练成独特的文化生态,华西文化生态也滋养了华西的经济社会发展。考察华西文化生态、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全球化的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长远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生态政治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诉求也就是实现生态政治化。为此,必须树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政治价值观,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加强生态政治民主建设,激励社会公众环保深度参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生态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人类生态学、组织生态学理论,建立了人才种群的新概念,论述了人才种群的增长方式,得出了人才种群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种群生态位及该生态位中资源的数量和有效性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结论。进而对人才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人才发展事业的环境,并提出作为制定和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主体的政府,应注重于构筑有利于人才种群栖息的生态位的载体,特别在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建设上,应重视参照和学习硅谷模式。同时,提出改革和完善教育制度、创新人才人事制度、建立和培育人才市场、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等人才(种群)优先发展生态化制度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部工业一直处于内外结构双重失调状态.面对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任务,与农业结构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区域内工业市场,是成本最低、市场绩效最好的选择.西部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解决区域内生态边缘化问题,又要解决延伸的生态边缘化问题.退出的农业人口和转型的农业生产体系均需要强有力的工业支撑.市场和生态的双重挑战,促使西部农业和工业在区域内市场开发中互依互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找准两者的结合部,加速西部经济的恢复和腾飞,达到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世界落后地区开发实践表明,法律制度提供了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保证。多年来,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重建,使生态环境趋于稳定。但生态环境脆弱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呈现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通过考察表明,现行相关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明显不足,进行法律制度创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而相关法律制度创新的主要方面是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改变“法律靠市场、环境靠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原则,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转化政府的行政强制性治理模式;完善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9.
交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便利的交通系统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表现,也是我们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交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本论文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交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对交通生态因子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气象服务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尤其是入世之后 ,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气象服务体制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商业化成为气象服务发展的趋势。但国内气象服务商业化的市场条件并不完全具备 ,尤其是在产权制安排方面 ,同时气象自身的一些特点也与商业化的方向不一致 ,如外部性 ,经济发展对生态的破坏等等。因此 ,建立新的气象产权制度 ,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建立新的商业化气象服务体系将成为我国气象服务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