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民族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标志,也是民族之间相互识别的重要标识。本文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碧约、豪尼、西摩洛、白宏、腊米、切弟、阿木、卡别9个自称和他称的哈尼族支系的服饰田野考察材料为基础,浅析哈尼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2.
奕车作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创造出了他们自己文化的结晶——服饰.对哈尼族这么一个只有本族语言而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来说,服饰作为民族文化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就更具研究意义.本文以哈尼族奕车支系民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奕车支系服饰的颜色、样式、图案等方面进行探...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民族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标志,也是民族之间相互识别的重要标识。本文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碧约、豪尼、西摩洛、白宏、腊米、切弟、阿木、卡别9个自称和他称的哈尼族支系的服饰田野考察材料为基础,浅析哈尼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4.
男子结婚必须先入赘到女方家,生活若干年接受磨炼和考验后,方可携妻子儿女返回自己家里或分出另立门户。这就是滇南绿春县的西么罗人“考”女婿的传统习俗。 西么罗属哈尼族支系,在绿春县主要聚居于半坡乡许多山寨。西么罗人很少有开始就把新娘接到丈夫家成婚的惯例。男青年经过定亲喝上门喜酒后,即可到女方家与之生活居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解读哈尼族碧约支系传统服饰的款式、色彩、饰物、纹样的文化意义及蕴含价值。作者认为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农耕文化中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梯田文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神共处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特质。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其服饰是哈尼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反映了哈尼族自耕自足的农业生态特征,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念,反映了哈尼族大山般的深沉和厚重,头上的“吴芭”刻录着祖先迁徙的历史,胸前的银饰记载了宇宙万物的起源。服饰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承载民族历史有形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哈尼族从祖国西北向西南乃至东南亚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服饰特色。如何欣赏和解读哈尼族服饰图案象征文化与服饰变迁,记者近日走访了哈尼族文化学者、云南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绍文先生……  相似文献   

7.
“花腰”是彝族聂苏支系的一部分,聚居在云南南部峨山、新平和石屏几县交界的山区,人口约四万多人,各地服饰、风俗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风格有简、有繁、有俏丽、有古朴。然而居住南岭地区湘粤桂三省(区)的瑶族,其传统服饰却很难简单地用简约或繁复、俏丽或古朴来概括。  南岭地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和复杂地貌,以及瑶民散居各处的生活特点,造成了瑶族支系复杂和服饰风格的繁多,甚至,同一支系各地村寨的服饰也有所不同。  湖南江永、江华,广西富川、恭城等瑶族妇女的服饰,多用蓝靛染成的藏青色或宝蓝色土布制成,俗称“家织布衣”。上穿钉布扣右衽开襟或对襟衣衫,下着…  相似文献   

9.
易只,男,1938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马头桥乡狮子寨。曾任《水钢报》主任美术编辑 、水钢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5年因病退休。1996年4月1日开始自费进行“祖国万里行民族 风情考察写生”活动,计划用8至10年画完全国56个民族(含支系)的服饰、工艺和风情。在 一个秋日的早晨,我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易只,他说──在我面前的易只,个子不高,略显疲惫。到目前,他已经走过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南、 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广西、湖北、海南、广东、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 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45个州地市、90多个县(自治县)、…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居住着近二十万勤劳淳朴的哈尼族人民。这里的哈尼族,包括卡多、碧约、布都、布孔、西摩洛、阿木、腊咪、切第、卡别、糯咪、哈乌、多塔共十二个支系。在调查过程中,布孔支系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民族学界比较多的同志认为,墨江哈尼族在解放前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阶段,无论在政治设施、经济关系和生产力水平诸方面,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共130万人,主要分布在两江两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即元江和澜沧江、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市以及昆明市的部分辖区。哈尼族支系繁多,语言差异也比较大,但各支系间的婚俗差异并不十分明显。众所周之,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现象,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于整个民族的繁衍和发展莫不与婚姻有着不解之缘。本文将从婚姻的角度对哈尼族的婚俗模式及其文化源流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是一个对少数民族一无所知的人。但是,因为一次“惊艳”般的邂逅,我热爱上了少数民族,并且发誓要拍遍我国瑶族的所有服饰——这显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要知道,瑶族是中国支系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繁多的一个民族。但是,这个民族幽深曲折的历史以及美丽得动人心魄的服饰吸引着我,让我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拍遍瑶族服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滇南边防线上,有一位长年累月在那里战斗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白黑木,是个哈尼族干部。他时刻关心杂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产建设和安危冷暖,却很少考虑个人得失。他的心是和边境少数民族紧紧连在一起的。绿春县南面靠国境线的地方,有一个叫马骑寨的山寨。一九七七年三月,寨子不慎失火,不到一小时工夫,八十三户社员的房屋、粮食、衣物全部化为灰烬。县武装部领导决定派参谋白黑木去那里帮助群众恢复家园。他以急行军的速度来到马骑寨后,发现这里领导基础薄弱,群众情绪低沉。确实是  相似文献   

14.
缅甸的哈尼族──阿卡杨六金哈尼族是个跨界民族,分别居住在中国、越南、老挝、缅甸及泰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哈尼族的自称和他称有所不同,但其意义基本一致。本文拟对缅甸哈尼族的情况作一介绍。族称与人口分布缅甸哈尼族自称和他称有“平头阿卡”、“尖头阿卡”、...  相似文献   

15.
爱尼人的变迁——一位女学者眼中的“并寨进场”文/张宁本文是云南民族学院副教授张宁1995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国营勐捧农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对女性生育文化有较深入研究的张宁女士,以学者的眼光考察了哈尼族支系爱尼人进入国营农场之后,生产...  相似文献   

16.
杨林军 《民族学刊》2014,5(5):17-24,103-106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明代麽些民族服饰可分为丽江服饰区、永宁-盐源服饰区、北地-俄亚服饰区。麽些民族服饰在头饰、衣裳和装饰方面都有显著的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分异”的趋势。造成这种变迁的原因包括:明清时期中央不同的民族政策措施,麽些民族各支系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周边民族和宗教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夜访哈尼寨     
初到祖国的西南边疆,对什么都感到新鲜。边防连张指导员大概理解我这种心情,约我到山脚下的哈尼寨去看看。吃过晚饭,我们从住在山腰的连部向山下走去。正是落日溶金,暮云合壁之时,飞鸟归巢,牛羊回圈,四处一片静谧。我们穿行在密密的小树林里。张指导员给我介绍哈尼族兄弟的风俗习惯,并且提醒我说:“哈尼族兄弟待人热情好客,特别是这几年生活好了,更是待客热情!”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的“哈巴”文/赵官禄(哈尼族)自古以来,哈尼族就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唱歌是哈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唱歌,哈尼族叫哈巴热,“哈巴”即歌,“热”即唱,成为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这样唱道:“我俩来谈谈,我俩来讲讲。人不会来看,鬼也不会来看。”这种...  相似文献   

19.
越南哈尼族节日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勒特”“苦扎扎”“昂玛突”三大传统节日中的活动充分体现出越南哈尼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山神和水神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  相似文献   

20.
我和苗绣     
曾丽 《中国民族》2010,(3):58-61
接过父亲终其一生心血收藏整理的苗族服饰,转眼已7、8年了。父亲曾宪阳被誉为“中国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而身为汉族的我,常常被收藏界误以为是地地道道的苗族。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在苗族文化浸染中,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光总是离不开苗族服饰,尤其是她那惊艳世界的苗绣。关于苗绣,我想,不仅仅一本书两本书就能讲完的。对于我来说,恐怕我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给所有在我的博物馆里,被这些美丽精致的苗绣倾倒的人们讲述这一文化遗产的来历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