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来救救我们王征(满族)6年前我刚上小学,就当了班长,与全班同学比较起来,自然与老师接触多一些。我们的班主任D只比我大12岁。她刚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她。那时候,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都是年级里拔尖的。D老师教得认真,同学们学得...  相似文献   

2.
在辽宁本溪市,一提起老劳模、城市排水管修所排水班朝鲜族女班长——李玉南,不少人都翘起大拇指……排水班的工人们更是折服,她说话谁都听,她指挥谁都灵,谁有话也都乐意和她讲。这不,又唠起本班女工赵铭耶档子糟心事:“小赵离婚后,在转山沟买了间房,一刮风,那盖子乱呼哒……”“可怜啊,一个女人,领两个丫头,日子可咋过?”李玉南听了,赶忙跑十几里去赵家。趴趴拉拉一间小房,灰黑色的破油纸上,压的石头瓦块。一进门,差点把她吓坏。屋当中,椅子上摞个凳,凳子上立根扁担,顶着一根压成弓形的木杆。胆小的人,谁敢进那屋?李玉南心里一阵酸楚。“李姐,你咋来啦?”  相似文献   

3.
刘波 《民族论坛》2005,(11):47-48
A6月1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银都大酒店,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记者近距离接触了这位刚年满40可却已家喻户晓的新疆奇人。“你吃大头针有多长时间了?”“七八岁就开始吃大头针,30多年了。”“每次能吃多少大头针?”“七八盒。”“当时怎么想到拿着大头针塞到嘴里去呢?”“当时我妈妈不是补衣服吗,她天天让我弄那个针线,然后我气得不行,就把针给吃掉了……”1965年6月10日,在新疆库尔勒市乔依巴克乡河北村牧民依民提家里又出生了一个孩子,父亲给他取名艾买尔·依民提。儿时的艾买尔与别的孩子并无两样,和其他兄弟们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然而在…  相似文献   

4.
春情荡漾     
何京 《民族论坛》2004,(1):44-45
又是一年春来到,柔风拂了,清水涨了,绿芽冒了,甜甜的空气角角落落蔓延。年轻的朋友,瞧瞧,那个心爱的她正焦急地等着你开口呢。“求”来爱情拔河求爱:在新西兰,如果一个姑娘同时被两个小伙子看中,就得通过“拔河”比赛来决定姑娘嫁给谁。比赛的规则和方法是:姑娘站在中间,两个小伙子各握住姑娘一只胳膊,往自己这边拉,谁的力气大,能把姑娘拉过去,姑娘就和谁结婚。当然,如果姑娘喜欢其中的一方,就会暗中帮助意中人。讨水求爱:墨西哥有一种通过讨水喝来表达爱意的方式。如果一个印第安姑娘挑着一担水走过来,小伙子看中了她,就主动向姑娘搭话说:…  相似文献   

5.
月会 《民族论坛》2005,(9):10-11
主题回放日前,中国首部互动电影《谁说青春不能错》剧组在北京招聘演员。在电影演员海选现场上,随着“哒、哒、哒”一阵高跟鞋的连串脆响,一个身型比李玟更S的女子,丰胸肥臀,头戴遮阳草帽,面罩薄纱,娉婷而来。她走路的时候,每个部位都在扭动,幅摆极大,眼神飘忽,旁若无人,自信无比。她,就是传说中那个每天有5000以上的网民同时在线等待她文字和图片的芙蓉姐姐,那个网上最旺最拽最拉风最火爆的芙蓉教主!芙蓉姐姐的眼睛有点发红,红得就像兔眼。她告诉导演这是因为最近很忙,“白天工作晚上接受采访”,这话让人想起广东影视新贵宋祖德的那句“白天写支票晚上写诗”的名言。忙得都这样了,芙蓉姐姐还忙里偷闲地来参加《谁说青春不能错》的海选,到底为什么呢?“我想展示自己,网络上是展示,影视剧中也是展示”芙蓉姐姐毫不讳言对电影的喜爱,“我自己也挺喜欢看喜剧的,我觉得我有喜剧天分,平时就挺搞笑,如果有机会演演就好了。”对于网络让她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功绩,芙蓉姐姐表示很感激,也很感谢那么多网友支持自己,“我认为我成功的原因是真实、真诚,网络上的我并不虚幻。”芙蓉姐姐同时坦言,网络并没有改变她自己,“我不想做谁,只想做我自己。”  相似文献   

6.
驯虎女郎     
在延吉市公园里,一头形状威武的大虎,顺着一位姑娘皮鞭所指的方向,一次次驯顺地跳过了铁圈。这姑娘是谁呢?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位朝鲜族“驯虎女郎”尹寿德。尹寿德今年才二十岁。她初中毕业后,正在考虑选择一种终身职业,准备将自己全部青春贡献给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时  相似文献   

7.
刘杰 《民族论坛》2005,(5):57-5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本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熊猫“帅哥”在追求一位心仪已久的“美女”时却惨遭打击,诗意的浪漫刹那间变成刻骨铭心的惨痛……就在这位“帅哥”觉得自己生不如死的时候,十多位医务工作者、兽医专家和千万市民联手展开了紧急拯救行动。  相似文献   

8.
李芸(彝族,22岁,团员,云南麻栗坡县疏菜公司会计、三等功臣)她是个爱笑的姑娘,也爱掉眼泪。当她看到一位生命垂危的战士在牺牲前吃力地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西红柿……”时,她伤心地哭了。她在心里发誓要为前线战士送上百个、千个、万个西红柿。从此,老山脚下的南温河蔬菜站就活跃着她的身影。那年她中专毕业,刚满19岁。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老蔡     
那天是旧历七月十五,又园又大的月亮掛在深藍色的夜空上。社員們陆續来到了魚卡底村一間集会用的公房里。大組長高秀林宣布开会后,提出个問題:男人們上鋼鉄战綫了,女人們要下地生产,家务事誰都顧不过来,应当成立个农忙食堂。大家同意了。接着,他問該选誰当炊事員,話剛落音,妇女李大妹站起来說:“我提!把我們的老蔡选上!”会場上嚷成一片:“那可眞得老蔡才行。”“贊成!贊成!”大家选老蔡是有来由的。她叫蔡貞妹,三十来岁的僮族妇女,魚卡底、龙潭田、老瘦田三个寨子的  相似文献   

10.
那天,风很大,刮得窗棂咔啦啦响,我想,医生是不会来了。自从我病后,好友就坚持要请一位七十多岁的医生来给我针灸。想到老人家是利用休息时间来登我这三十岁的人的家门,心里很不过意,偏偏第一次又赶上这么个天!到了预定时间,门敲响了,他来了,这位老人!他背挺得很直,灰色棉大衣又肥又大,戴着一顶旧皮帽子,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谁能想到这位和北京千千万万老人一样的他,就是清朝末代王公贵族的一个著名人物——郭布罗润麒先生呢!“我可是个蹩脚大夫。”他笑了,摘下帽子,脱去大衣,从那眼镜片后  相似文献   

11.
庄严 《民族论坛》2005,(7):50-52
2005年6月1日,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皇后”常香玉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常香玉的逝世如同一出精彩的戏剧落下帷幕,兰香一缕成追忆,留给大家的是无尽的追忆和哀伤。常香玉曾在生命快要走到终点的时候,亲手给小女儿常如玉留下两张纸条,一张是“五毛好女儿,忍下再想有好处”——妈妈希望她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另一张写着“戏比天大”——常如玉深知,这四个字是妈妈一生的追求和原则,妈妈把这四个字留给她,是对她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好苗子不肯学豫剧现已年近半百的常如玉小名小五,又叫五毛。她从小嗓音洪亮,化妆特别漂亮,悟性极高,在学戏…  相似文献   

12.
谢兴无 《民族论坛》2005,(11):52-54
刚刚16岁的周聪,已经演过3部电视剧,其中《无声的歌》与《女同班》分别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与飞天奖、第7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杯”儿童片一等奖。此前她还获得过长沙市“友谊杯”童星大赛“童星奖”,她的中国舞蹈过了六级,是湖南省最高级别!可是,谁又知道,在一连串光环的背后,这个有着优秀艺术天赋的女孩却是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她与她未婚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星城……  相似文献   

13.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丁玲1983年,在她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后,本刊曾以《女“财神”李桂莲》为题报道过。在荆棘丛生的“取财”路上,女“财神”虔诚地记住作家丁玲的话:“人,只要有一种信念……”女“财神”在不断地显着“仙”气“灵”气……不知谁说:“给她修一座‘财神’庙!”  相似文献   

14.
泥土的记忆     
说实在的,孙家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显得那么重要。这个80多岁的老太太自从19岁嫁到椿树坪,就一直没有离开那个小山村。据说因为走亲戚她去过一趟邻县,一生就那么一次离乡远行。孙家香每天守着自己的老屋种地、犁田、磨面、担水。忙碌的时候,她便什么也  相似文献   

15.
在国门两边     
比什凯克的深秋,寒气袭人。这个曾以苏联卫国战争英雄伏龙芝命名的城市,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首都。今天,她要送走一位在她怀抱里生活了30年的中国人,他叫塔什吾鲁克,原是新疆乌恰县的城镇居民。谁也想不到,这件华侨回归的事情,蕴含着一个连结两个国家、情系三个民族的荡人心魄的故事。1962年的5月,阴霸细雨把素有‘赛江南”的喀什绿州浇洗得清冷瑟索。不满19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塔什吾鲁克,禁不起清贫的折磨,不顾父母的反对,听信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的煽动,准备冒险去投奔近邻的那个“天堂之国”。此刻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  相似文献   

16.
爱的力量     
有一个住在非洲的印度教圣人,他来到喜马拉雅山朝圣,那是最难达到的地方。在那个时候,要去那些地方的确非常困难,有很多人一去不回——道路非常狭窄,而且道路的旁边是一万英尺的深谷,终年积雪,只要脚稍微滑一下,你就完蛋了。现在情况比较好了,但是我所说的那个时候,它的确非常困难。那个印度教的门徒尝试了,他带很少的行李,因为要带很多行李在那些高山上行动非常困难,那里空气非常稀薄,呼吸很困难。就在他上方,他看到一个女孩,年纪不超过十岁。她背着一个很胖的小孩,一直在流汗,而且喘气喘得很厉害。当那个门徒经过她的身边,他说:"我的女儿,你一定很疲倦,你背得那么重。"那个女孩生气地说:"你所携带的是一个重量,但是我所携带的并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的弟弟。"他感到很震惊,那是对的,这之间有一个差别,在磅秤上当  相似文献   

17.
注意到那个小男孩以前,他一直躺在病床上发呆。大夫一再告诉他这只是一个良性肿瘤的切除手术,没有多大危险,也不会影响他的将来。可是,大夫并不知道他在担忧什么。为了准备这次手术,他打了两个月的工,又向一位远房亲戚借了一笔钱,他不想让为供他上大学已经受尽委屈的父亲再操心。这时,病房里走进一个约五六岁的小男孩,瞪着一双黑眼睛仔细地向他打量:“为什么就你自己呢?”他笑笑:“我是大人了嘛。”“好多大人也有人陪。”“你是陪谁呢?”男孩的黑眼睛一转,“嗯——陪爸爸。”男孩又问:“你得的是什么病?”他指了指自己的胸腹,“这里面长了…  相似文献   

18.
"上不尽的岩板坡,直到腰躬和背驼,上山背一背牛屎粪,下山插一背雅雀窝……"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石堤镇新寨村老洞组300多群众世代耕种的两千多亩土地就座落在寨前的大包山上。千百年来,居住在大山深处群众一直无休止地上、下着寨前大包山上的岩板坡。如今,该组一名叫李树林的67岁的老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彻底改写了当地这首世代传唱的民谣。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不尽的岩板坡,直到腰躬和背驼,上山背一背牛屎粪,下山插一背雅雀窝……"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石堤镇新寨村老洞组300多群众世代耕种的两千多亩土地就座落在寨前的大包山上。千百年来,居住在大山深处群众一直无休止地上、下着寨前大包山上的岩板坡。如今,该组一名叫李树林的67岁的老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彻底改写了当地这首世代传唱的民谣。  相似文献   

20.
西兰卡普     
这次演出的土家族舞蹈《列卡察毕叽卡》中,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肩上披着美丽的披风——“西兰卡普”。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它用红、黄、黑、白、蓝、紫等几色丝线挑打交织而成,有作被面、椅垫、桌布、背笼盖用的。它的色彩对比性强,图案朴素而富有夸张性。这种锦织品,中间是主体图案,四周是装饰性的边。土家姑娘到十四、五岁时就开始织西兰卡普,一直织到她出嫁的前一天。姑娘织的最后一块西兰卡普,往往倾注着她的全部心思,集中着她的艺术才能。这块西兰卡普,是她的装饰物,出嫁时当头盖,赶歌舞会时作披风,若丈夫远离家门,她便用它为丈夫包衣物,让西兰卡普伴在亲人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