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兴古典资本理论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正在兴起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中有关资本、投资的理论对分析西部开发和发展问题具有很强借鉴力。文章从资本与劳动分工、资本与组织试验、经济增长和资本增殖三个方面对新兴古典资本理论作了概括和阐释 ,认为西部开发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分工演进的潜力 ,其核心在于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应鼓励全社会的组织试验和创新活动 ,充分发挥资本在支持组织试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尝试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工具和思想分析西部开发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迫切性.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角度看,西部开发与发展是一个在不同角点均衡间演进的过程,西部适宜的发展模式应当通过鼓励全社会的组织试验和创新获得.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资本支持并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文章在简单地回顾了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后,详尽地分析了作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论特点,比较分析了新古典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形成了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工具,以专业化经济、分工和经济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已经对贸易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增长和发展理论及城市经济学等都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献,本文是对这一分析框架及其进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构建并应用全新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超边际分析方法,成功展开了对古典经济学分工演进的研究.这一分析框架针对很多长期以来难以进行形式化处理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展示了该理论的若干最佳应用.文章即是在理解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该方法的一个运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李颋 《兰州学刊》2010,(3):66-70
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以及新的“消费一生产者”假设,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架构。他们将“分工演进”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以此来解释绝大部分经济现象,试图打破传统经济学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樊篱。文章即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具体应用方面进行述评,并论述了其对于中国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兴古典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传统经济学的困境入手 ,开发出了超边际分析方法 ,并成功地运用到对古典经济学分工演进的研究 ,实现了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突破。它把研究的核心从资源配置转向经济组织问题 ,以专业化经济范畴取代规模经济范畴 ,以超边际分析方法取代了传统的边际分析方法 ,以角点均衡基础上的全部均衡取代传统经济学的全部均衡 ,以内生交易费用分析取代外生交易费用的分析 ;更重要的是 ,它形成了一个各学派都可以共享的统一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从而推动了经济学范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经济学流派。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依托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新框架,将贸易的起因归结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对贸易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思路,使贸易理论的核心重新回到分工引起的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内生动态优势模型,是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统一的模型,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统一的模型,能够整合各种贸易理论,是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金栋 《东岳论丛》2005,26(1):183-186
随着欧元区的崛起和亚洲货币合作的热烈讨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倍受关注。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制度安排与交易效率的关系的探讨,可以得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并可以利用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制度演化对货币区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分工与专业化。19世纪末,马歇尔用数学框架形式化经济学,经济学家关注的核心由经济组织逐渐转向了资源配置。20世纪中后叶,经济学家们以超边际分析方法,展开对古典经济学分工演进思想的研究.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由此建立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其核心是促使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里查德森提出的融合空间向量的增长理论模型指出,影响区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效应、资本及其效率、人力、技术进步等。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主要就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把重点放在优先发展西部大中城市、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人才及加快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12.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演化与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其友 《东岳论丛》2004,25(1):61-65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在战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以凯恩斯主义为范式的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二是重构微观基础与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同时,因国际经济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深化与广化,对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博弈与协调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3.
宁夏劳务经济发展的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宁夏劳务经济已初具规模,尤其是在2005年初政府将劳务经济确定为全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来,劳务经济出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在劳务输出规模上取得了突破,二是在劳务输出质量上取得了突破,三是在劳务收入上取得了突破。与此同时,各种劳务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也开始兴起,奠定了宁夏劳务产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现代经济学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张东辉 《东岳论丛》2004,25(1):45-49
正如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并在其方法论的演变中学科得以深化一样,经济学科的发展也从来没有离开研究方法的变革独步进行。新的研究方法体系的确立是在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挑战中完成的,而借助研究方法的变革,以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将是经济学领域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私有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但私有经济最大的劣势是它的封闭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私有经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私有私营模式走向私有民间(社会)经营模式.中国加入WTO,引入成熟的市场规范,是中国市场经济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转折,也是中国私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  相似文献   

16.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学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随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开始减少,当新古典经济学占主流时,经济学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大面积地消失。经过一批心理学家与经济学家的不断探索,行为经济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发展,并在90年代(以行为金融为代表)掀起了高潮。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的主题,而作为其实现路径的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缺陷也日益凸显。研究表明:"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实现了废弃物企业内部循环和企业之间大循环的统一,进一步"和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也因而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工业危机 ,归根到底是由工业的“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模式造成的 ,要克服工业危机 ,必须建立起“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完善的彻底的循环生产是新工业化的深层循环式生产 ,真正的循环经济属于新工业化的经济体系。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的结构 ,包括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循环生产组织体系和社会循环经济体制。必须把建设循环经济纳入中国新工业化发展进程 ,确立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加强宏观调控 ,抓住关键环节 ,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建设新工业化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经济发展史和经济学说史这两个角度 ,对世界市场经济的古典形态、现代形态和当代形态及其依次递进进行了新的解释 ,认为以工场手工业为基础的早期世界市场经济的轴心在“工厂”(企业 )而不在“市场” ;在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近代世界市场中 ,经济发展的轴心则由“工厂”转到了“市场” ;50年代开始形成的现代世界市场经济则是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 ;90年代初掀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 ,使“市场”和“工厂”合而为一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再是产品过剩危机而是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0.
辛文 《天府新论》2000,(4):25-28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东西部差距不断拉大,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的背景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要解决3个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2)生态工程建设;(3)产业发展。民营企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也能够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