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智能发展给人的主体性带来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思维领域,ChatGPT表现出超强的“类人智能”;在技术领域,智能机器开始替代人类从事技术性工作,造成主客体颠倒;在平台消费领域,智能机器助力人类借助资本对人进行宰制。即便如此,人工智能并不会造成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因为人工智能不具有建构社会关系的能力、不具有感性思维,人工智能系统正常运转无法离开人的参与。从本质上来说,人工智能是人的机体的延伸,是人类实践手段的外化,其被人类运用并对物质世界进行探索和改造,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起到解放作用的一种工具。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可以自主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人才是主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正在迅速发展,要求上层建筑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对加强权力机关建设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第一,要求强化权力机关的立法功能。商品经济作为一种以开放性和横向性为主要特征,以市场交换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形态,要求实现一个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变,这样一个追求经济改革、注重人的自身价值的社会本身就为实现政治民主、自由平等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由于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规范、调整和控制手段,可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商品经  相似文献   

3.
一、诉讼证明的本义(一)诉讼与诉讼证明诉讼源于社会冲突,社会冲突的根本在于利益的冲突。正因为各自的利益基础不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才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不同的行为活动,人类社会呈现出如此的多样性。然而从人存在的基本层次上看,人与人的交往是人性的一种本质,人际间的相互理解是人存在的基本诉求。而调整和维护人们正常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如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正是这一人类理性的普遍需求。道德或法律规范必定蕴含了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真诚理解和沟通的追求。基于人类理性的这一普遍需求,社会冲突或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 ,建立在古典契约理论基础之上的契约相对性原则受到了挑战。契约关系效力的扩张 ,成为个人本位的法律思想向社会本位的法律思想转变的必然要求。德国法上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制度是这一转变的一种具体体现 ,而我国合同法并未采纳这一制度 ,不能不说是一个立法漏洞。  相似文献   

5.
马涛 《河北学刊》2002,22(5):41-43
经济伦理是一种契约化的行为约束机制。人类如果没有偷懒和损害行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且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契约将是多余的,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们也想不到要去追索“契约精神”。然而,这个现实的世界从来都是残缺不全的,随时都可能发生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人们才崇尚和追求契约精神和契约社会。契约有两种,一种是成文的,一种是不成文的。成文的契约可称做显性契约,不成文契约可称做隐性契约。诸如公司……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人类理性的光辉在实践力量的基础上确立了商品经济的统治权威,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身依赖、权力依附关系,克服了人的自然关系的局限性,但无情的现实又置人类于物的抽象统治中:人的自然特性、个性差异、兴趣爱好都被淹没在冷漠的商品世界的普遍联系之中,人的思想、感情和活动都变成可替代、能度量的商品货币的对等物,人成了物质世界不断创造、不断消费的工具和手段,人在创造自我、满足自我丰富性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我。人类在利用商品、经济克服了人类自然关系局限性的同时,却又深陷于人类创造的社会关系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7.
建筑业包工头和农民工之间存在“家长式庇护”关系。家长式庇护是一种基于先赋社会因素的庇护模式,其中具有情感维度和责任维度。这种庇护行为形塑了建筑工地中劳动控制与反抗的策略。在提供庇护的同时,包工头诉诸隐形的共识性契约,来获得对工人的控制、管理的合法性,而农民工依附于包工头的状态下争夺利益、反抗剥夺时则依赖乡土文化特质的人情法则与原始关系网络。包工头对农民工的庇护是一种维持工地劳动力数量的有效手段,而农民工对包工头的依附,则主要是基于生存理性的考量。  相似文献   

8.
中日传统家族制度对管理模式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传统家族制度对管理模式的不同影响江秀平欧美的组织管理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植根于西欧传统家族制度的个人主义和契约关系的成份,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任何不同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可以用“契约”来加以说明,卢梭强调“社会契约”是人类追求社会平等的产...  相似文献   

9.
宗教道德·道德·人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敏 《齐鲁学刊》2006,3(6):121-124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特有的社会功能对社会施加影响;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宗教道德、道德与人性的内容因社会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又在社会关系进步的基础上进行互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但传统文化心理的某些方面对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却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心理进行深入反思。 广义的文化,在形态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物质态文化。它是人类精神的对象化,也就是物质文明。如生产工具、交通工具、武器,建筑物、服饰等。第二是社会关系态文化,它也是人类精神的外化,但必须依附并借助于人自身而存在,外化为各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契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理性阶段,是现代历史进程的产物、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契约文明在特征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契约化,亦即契约原则开始成为一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契约文明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货币经济;相互主体性的个人权利认同是契约文明的伦理内涵;契约文明的正义原则为交换正义,它以个人权利为本位,强调以互利的方式实现自利;法治秩序是契约文明的制度支撑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调整的内在局限性及其与道德调整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组织性和秩序性。这种组织性和秩序性是社会自身的内在属性 ,它决定了社会调整手段的生成 ,以满足社会的秩序化需要。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纷繁复杂 ,又使得诸多相对独立的、具有各自不同的调整方式、调整范围、调整效果的社会调整手段并存而行 ,其中主要包括法律、道德、政治、宗教、习俗等。在现代文明社会 ,法律调整在社会调整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其触角伸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领域 ,在社会的秩序化调控活动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法律被认为是“社会控制的最高手段”① 。然而 ,法律调整不…  相似文献   

13.
论私法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决定了它与社会的本质联系 ,即私法不仅决定市民社会关系本身 ,而且决定整个人类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概言之 ,构成社会之人 ,在社会中无非扮演两种角色并对外发生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关系 :一是市民社会角色并直接与其他市民成员发生的市民社会关系 ,二是政治社会角色并通过国家中介而与他人发生的政治社会关系。就政治社会关系与市民社会关系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而言 ,政治社会关系是为市民社会关系的需要而存在的 ,其存在的价值不过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并促进市民社会关系的有序发展而不是相反或其它。因此 ,政治社会关系必须避免自己的过度膨胀与扩张并由此产生的对市民社会关系的限制和剥夺 ,从而为自己与市民社会关系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人、社会的存在方式。具有实践能力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在实践中发生着双重的本系,一是社会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二是自然关系,人作为自然因素同其他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践的结果,一方面再生产社会关系,另一方面是再生产自然关系。实践中自然的变化,可能有利于人,也可能不利于人,前者就是自然的人化,后者就是自然的反人化。人类实践的目的,是要使自然不断地人化,并努力控制、克服自然的反人化。当前我们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仅要调整社会关系,同时也要注意调整…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化与主体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性历史的发展是同一过程 ,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此同时 ,人的主体性也从对自然、神、阶级统治、阶级压迫的依附转向在他们面前的相对独立 ,从不明确到自由、自觉、创造性主体的真正形成。主体性是现代化的根本 ,现代化是主体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身份社会个人权利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自由、平等、独立的个人权利是不可能存在的.经济上的依附性直接决定了政治体制之中的人与人的依附关系,身份社会的个人权利不是基于人类个性的权利,而是奠基于公民身份的权利.身份社会个人权利状况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中契约自由原则的适用和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私权自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契约自由原则为个人的权利运用提供了广泛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塑造其与他人的法律关系,自由决定是否订立契约,与谁订立契约,以及订什么样的契约。债权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上只能通过契约建立、变更或解除。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新的权利形态,具有许多传统财产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在其适用契约自由原则时,便出现了不少现行法律难以应对的情形。在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中契约自由原则的适用和限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和制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价格宏观调控和价值规律陶人(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因此,价值只有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才具有客观现实性;价值也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关系,通过交换价值的形态方能表现出来。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价值量通...  相似文献   

19.
李继武 《齐鲁学刊》2008,4(3):68-74
本质实际上是由实践定位的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质。为此,马克思根据实践需要对人的本质作过多种规定。对其加以研究可以发现: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在于其是一种创新性动物,这是基于考察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实践需要而作的人的本质规定;而人与人相区别的具体本质在于其是由不同的社会关系综合规定的人,这是基于考察如何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需要而对人与人相区别所作的具体人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20.
伦理视阈中的契约意指"合意"。当契约合意指向生存权、发展权等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时,"契约一般"就体现为契约本身,从而形成契约关系共同体。正义是对人的本质的实现,目前对契约正义进行解读的契约自由理论、财富最大化理论和分配正义理论分别属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视角的分析。作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契约正义,指的是正义共相与契约世界的有机结合,是在由契约意识、契约行为、契约制度所构成的契约世界中所蕴涵的人实现其本质的价值追求。契约主体通过对理性的运用、对公平的追求,最后达到一种实体性的自由境界,实现人自身由单一物向普遍物的统一,契约正义也因此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