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成都经济区的范围与生产力布局特征 在四川省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征求多方面意见,最后对成都经济区范围界定为5市5县,即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以及乐山市的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雅安市的雨城区和名山县。一些研究者还提出,遂宁市也应纳入成都经济区统筹布局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超六成县(市、区)经济总量超百亿元占比近半的县(市、区)为城市主城区和重点开发区。四川是全国县域数量最多的省份,全省183个县(市、区)中有城市主城区33个,重点开发区57个,两项占全省县(市、区)个数的49.2%;农产品主产区县35个,占全省的19.1%;重点生态功能区县58个,占全省的31.7%。  相似文献   

3.
江阳区位于四川南部。隶属沪州市,是庐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建安十八年至南齐(502年)为江阳郡、江阳县治所卜罗放后先后隶属川南行署、隆昌专区、沪州专区和宜宾专区、省辖沪州市,至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置为庐州市市中区,1995年行政区划后更名为沪州市江阳区。辖区面积以9平方公里,总人口6D.53万,辖1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202个行政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是中外闻名的“沪州老窖特曲”发源地素有“川南重食”、“酒城”之美誉。江阳区地处沪州城市中心半岛,区位优势和地理务件突出,  相似文献   

4.
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成都市西北近郊的郫县,是享誉全国的豆瓣之乡、蜀绣之乡,是古蜀文明和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首批文明县 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享有“银郫县”和“成都生态优活区”之美誉。  相似文献   

5.
《浙江统计》1999,(2):37-39
[编者按]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1998)19号)决定,从1998年起建立市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制度,逐步开展市(地)、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1997年度该项工作已在11个市(地)和创建及申报创建的省科技进步先进县中进行,并于1998年度,对各市(地)、县(市、区)全面实施。为加深理解,现将市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的一般含义作一些解释,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一、科技科技即科学技术,虽然它包含科学与技术两部分内容,但在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科学…  相似文献   

6.
沈逖 《中国统计》2001,(12):34-35
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正确反映,是党政领导实施决策和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区(市)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特大型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在区(市)县地域内的中央、省、市属企业事业单位已经越来越和区(市)县属经济融合在一起,成为推动区(市)县经济发展和促进招商引资的重要力量,区县级党政领导乃至街道(乡镇)基层政府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单位的发展情况,以便搞好对这些单位的服务和实施分类指导,但…  相似文献   

7.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西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和条件。根据这个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旅游名市”的目标,把生态旅游业真正摆上了议事日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郁 《四川省情》2003,(3):38-39
为了解目前党政群机关干部队伍状况,绵阳市委组织部、绵阳市城市调查队在绵阳市市级机关和县(市、区)机关干部中进行了“党政群机关队伍状况调查”。 截止2001年底,绵阳市党政群机关干部为15845人。其中,市级党政群机关干部2977人,县(市、区)7526人,乡镇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个县(市、区)2008-2013年人口和GDP历史数据,利用ESDA、地理集中度及区域重心法,从空间集聚的角度探究了人口、经济的动态演化和分布特征,分析了两者间的集聚差异.结果显示:各县(市区)人口和经济在地理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空间正相关)特征,2008-2013年人口集聚特性总体变动幅度较小,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演化趋势明显;莱州湾东部区域人口密集度较大,而寿光市、广饶县、东营区经济聚集性较强,人口的空间集聚与经济集聚分离.  相似文献   

10.
丽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优势为最大优势的目标,于2008年8月,正式发布实施了《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本文通过对丽水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分析,旨在综合反映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状况和进程,为丽水实现生态文明由全国先行区向示范区的跨越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收到了明显成效。然而,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出现了“生态破坏”、“生态恶化”直至“生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不安全”的局面。四川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土地荒漠化严重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21822km2,虽然只占幅员面积的4.48%,但由于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危害十分严重。甘…  相似文献   

12.
“稻-鱼”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积极的效果。从中国南方稻区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使稻谷和水产品生产的生态足迹下降、生态容量扩大,从而生态盈余相应得到增加。这表明循环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而缓解了中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农业生产土地资源稀缺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3.
“北有山东寿光,南有四川漾阳。”地处彭州市的漾阳,近年来,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港、生态田园产业城”为目标,已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已建成“西部第一”果蔬一级批发市场;已启动“西部首个”蔬菜价格指数;“成都首批小城市建设示范镇”,也是成都迄今唯一的“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小城市”。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足迹的角度,根据1978~200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结果发现:我国资源环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现倒"U"型,处于拐点时人均GDP为19672.6元,表明我国整体上已于2008年跨过拐点,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期。并通过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详细分析了各类型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生态足迹作为生态变化的测量指标,选取30个省(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分别研究了三大区域和八大区域划分下的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生态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东部沿海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是高水平均衡,中部地区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过渡的趋势,西北地区是一种短暂的低水平的耦合过程.将区域划分为稳定发展类、临界演化类和转型发展类,处于临界演化类的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结合生态技术系数,构建Cobb-Douglas扩展生产函数,采用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苏浙沪三省市的生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省市生态技术创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江苏、浙江;生态技术创新有时不具有经济效益上的优势,在带来环保效益的同时,可能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在整个小康实现过程中举足轻重。“十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解决“三农”最迫切的问题,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2005年广东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过半,达53.9%,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继续排在第五位。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位前8名的省(区、市)依此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福建。一、“十五”期间广东农村全面小康进程情况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广东农村经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城乡划分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近两年来,各地试行“地(区)市合并”、“县市合并”和“市管县”、“镇管村”体制以后,各部门、各统计专业对城乡划分在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张松泉  翁明 《浙江统计》2002,(11):23-25
一、富阳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省、杭州市统计局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表明,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富阳市已接近基本(初步)实现现代化目标,现代化程度在杭州地区七县(市、区)中处领先地位。省统计局测评2001年富阳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评分为84.71分,在杭州七县(市、区)中排名第二。杭州市统计局测评2001年富阳市初步实现现代化综合评分达81.2分,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评分68.1分,在杭州七县(市、区)中均排名第一。省统计局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结合三年来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平罗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区、市党委、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按照“大干工业、建设生态、提升三产、改造农村、完善城市、关注民生”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