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自熙宁四年(1071)至熙宁七年(1074 )通判杭州,自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1091)出守杭州,其间相隔十五年.这十五年中,苏轼经过了人生的大沉大浮大落大起,思想有所变化,前后两期在杭的创作内容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苏轼出守杭州的诗文中多次说自己出处似乐天,“我似乐天君记取”,①“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②这是了解苏轼前后在杭州思想变化的重要依据.这绝非是想把两位作家作简单的类比,两位作家思想不同,性格各异.苏轼尊儒并深染佛老思想,乐  相似文献   

2.
我是杭州人,道地的杭州人,但是我少小离家.我二十岁那一年,也就是五四运动的下一年离开杭州.以后种种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一直到抗战前夕,一九三六年秋我母亲去世时才秘密地回来过一次.这之后,抗战期间,我就在外面闯荡江湖,先是在上海,抗战时期在广州、桂林、香港、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到了香港、新加坡.一九四九年随军回上海,忙忙碌碌,想回故乡看看也没有时间.直到一九五四年,才和谭震林同志来到杭州住了十来天,那已经年过半百了.以后就一直住在北京.“文化大革命”后,我回来过两次,一次是参加八一年电影“金鸡奖”发奖大会,另一次是浙江大学校庆,因为我是“甲工”毕业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7年8月14日首次轰炸杭州.此后,整个杭城便笼罩在战争的紧张氛围之中.浙江大学是迁离杭州还是原地不动?这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抉择.作为当时浙大校长的竺可桢必须综合校内各方意见,作出一个正确决断.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新增的数学类本科专业,杭州师范大学该专业的招生始于1999年,现已有11届共约400名学生毕业.文章对杭州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对该专业建设的启发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5.
凤仙花 《社区》2012,(20):44
去浙江杭州休假,有幸品尝到杭州虾爆鳝面。杭州虾爆鳝面出自于杭州的"奎元馆",该馆原名"奎合馆",坐落在杭州最繁华的解放路官巷口,开创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有一年省城大比,各府考生云  相似文献   

6.
论龙井茶的自然文化与杭州(西湖)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自然与人类携手共创的茶文化,映衬着相关的人文与自然.从自然与历史中走来、凝聚着杭州灵秀山水与人文精华的龙井茶,已成为名茶中的经典.感受杭州城市的文化风貌,比照以杭州为故乡的龙井茶的深刻内涵,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集自然和文化于一体的龙井茶,是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经典;龙井茶的名声与杭州的自然山水、人文精神及城市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龙井茶的意义超越了茶本身;山水钟灵秀,龙井显杭州.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的重要作家.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参加“左联”,与鲁迅等合编文艺刊物,受到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监视,安全受到威胁,被迫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携眷回杭暂避,住在今天大学路浙江图书馆附近的场官弄约两年光景.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后,郁达夫读到鲁迅写给他夫人王映霞的诗.这诗就是后来编入鲁迅《集外集》的《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当时他虽在杭州,但仍对上海文化战  相似文献   

8.
由杭州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敦煌学研讨会”,于1997年9月10日至9月15日在杭州敦煌饭店举行,同时举办了“唐勇力敦煌之梦画展”、“浙江敦煌学研究成果展”.  相似文献   

9.
近来浙江省出版的一些书刊上,介绍杭州西湖名胜的许多文章,几乎都认为古代的明圣湖就是今天的西湖.又《光明日报》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第一版《伟大的祖国》栏内登载的《春到西湖》说:“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新编《辞海》在《明圣湖》条也说:“古湖名.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  相似文献   

10.
陈修斋教授     
陈修斋教授,著名哲学史家和翻译家.浙江磐安人,1921年生于杭州.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哲学史研究室主  相似文献   

11.
盛宝怀教授     
正盛宝怀,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非线性规划、神经网络逼近、机器学习、函数逼近论、计算复杂性.2004年12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2006年入选绍兴市拔尖人才;2012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宁波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2.
陈子龙是明末文学复古运动的领袖,西陵十子是从明末杭州小筑社、读书社中来,并主要活跃在清初的一个文人集团.陈子龙与西陵十子的交往主要发生在崇祯十三年到十七年问,时陈子龙任浙江绍兴司理.陈子龙不仅积极提携、推赏西陵十子,而且传授文学衣钵,在杭州一地发扬光大其复古理念.西陵十子作为年轻后辈,在接受陈子龙文学复古理念的基础上,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学特色,并在入清后,反思前期的文学复古思想,表现出与时俱进的自我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 ,是中国得以被世界认知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 ,杭州城市以其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的地理位置优势而闻名于世。运河不仅孕育了杭州城市 ,而且围就了杭州西湖 ,扩大了杭州地域 ,规划了杭州街巷 ,带动了杭州经济 ,奠基了杭州文化。因此 ,运河是杭州城最具意义、最具文化淀积的构想符号之一 ,是集杭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资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品牌。有鉴于此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与杭州市拱墅区在联合进行“运河文化与城市发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于 2 0 0 1年 1 1月 2日、3日联合召开了“中国运河文化研讨会” …  相似文献   

14.
杭州位于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运河南端,西湖之滨.襟江带河,风景美丽,是我国六大古都和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浙江省省会,是名闻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为使人们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过去,兹将杭州的历史沿革作一番考述.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杭州近郊良渚、老和山和半山附近的水田畈,先后发现了原始  相似文献   

15.
1.继续较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个80年代,杭州乡镇企业已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近50万人,到1990年乡镇企业职工数已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2.3%.但按1986年资料,经济发达地区种植业劳动力只占农村总劳力的34%,若2000年杭州农村种植业劳动力占用达34%这个水平,那么,农村种植业只需90万人(到时每个劳动力也只负担3亩左右,与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相差还甚远).面对巨大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90年代乡镇企业必须力争每年从大农业中吸纳的劳动力高于农村劳动力的自然增长额.80年代,杭州市农村劳动力的年均递增率为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点男孩培训中心的办学情况见诸媒体后,议论不少,见仁见智.就杭州"西点"现象的出现,从如何正确认识"鞭打法"、"没有时间没有经验管教孩子"的隐患何在、"打"言在先何以受到家长青睐、杭州西点自身如何面对种种议论等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韩全勇 《社区》2002,(23):54-54
我国最早关于居委会的政令始于杭州。过去一般认为居委会最早是在天津、武汉出现,时间约在1953年1月左右。根据现存档案资料(杭州出版社1998年10月版(《当代杭州民政》),1949年12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就正式发出《关于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这是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杭州设立租界,是浙江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了解日租界设立以后的情况,以及它给近代杭州社会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认清租界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关系。一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了杭州这一通商口岸,1896年9月27日,又取得了杭州拱宸桥建立租界的非法权益,并在次年的5月13日,将日租界变为日本人专管的租界。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杭州为政期间,不仅政绩卓著,而且以其智慧和休闲行为的实践,规划设计了西湖的景观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活跃了杭州休闲文化的内容,引领着杭州休闲的范式,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15年,鲁迅登门拜见之后不久,俞明震即辞官南下,移居且终老于杭州。俞明震之所以选择移居杭州,是因为此前他至少六次到访杭州,杭州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而且,西湖边上有一位非常理想的结邻对象。俞明震在西湖边构筑了一个富于古典诗意的乌托邦,在此度过生命的最后两年时光。居杭期间,他的生命达到了澹定澄明的境界。俞明震及其友人对杭州的迷恋堪称“恋地情结”,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政治、文化和生命意识,而鲁迅对杭州的态度则显现出了明显的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