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数学问题,在正面思维受阻时,就逆向而行,通过创造性地运用"以多换少"、"化简为繁"、"登高望低"的逆变策略,创造新的解题环境,在繁变中寻求简捷的解决方法,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对"数学是什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是什么",而且是针对这一课题本身的提问.通过提问,得到"数学是什么"对于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以至数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分析了对"数学是什么"问题的种种回答,特别讨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回答",并对这一个哲学问题的哲学性回答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数学问题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数学史难题:"近代数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而在西方建立",是"李约瑟难题"的子问题,近三十年来,海内外学者在解释这一数学史难题时,提出了各种观点,但细究起来不难发现,很多观点均存在着不完备性;数学创新的严重缺失是"李约瑟难题"数学问题的部分谜底.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解题中,运用"进"与"退"的辩证关系,探求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混沌理论"的诞生,解决了现代物理理论研究中有关传统的确定性理论领域中的随机性现象和传统的随机性理论研究的确定性问题.从简单的数学游戏和单摆入手,解说了混沌运动的产生及主要特征,通过介绍"混沌理论"建立的史话,从更新、更简单的角度去理解"混沌理论",为"混沌理论"的普及起到了前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贯注重"双基",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拥有厚实的知识储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借助数学问题的解决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优势明显表现在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解题能力强,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的加大,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学生悲观起来.所以,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法教态上的适当调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尤为重要了.这里我就简单的总结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的.  相似文献   

8.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G·Polya曾经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解题教学,数学解题就是由条件指向结论的一系列思维过程.-些数学问题,单方面从条件或从结论去着手,往往不是头绪繁多就是运算冗繁,若能从一些算式的结构特点考虑,找出题目中蕴含的几何图形,数形结合,常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正是因为我们过于"迷信"数形结合法,而使我们许多人陷入了对数形结合法认识的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9.
"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 "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主义使人们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建构主义则为其指明了实现的途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理性化活动,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化建构过程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化建构中,应该借鉴孔子的智慧,既重视"温故",也强调"知新".要彻底摆脱"新旧对立"的文化观,围绕提高民族文化生存力这一核心价值取向,通过多元、民主、开放的社会协商,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对概念课教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道"作为"无"与"有"的辩证统一,其数学表述形式是"零",现实存在形式为"场".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顺利时,我对作业不以为然.有一次考试,我带的高三文科班,语文成绩年级第一,英语成绩年级第一,数学年级也是"第一",不过是倒数的.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我,着实脸上无光.  相似文献   

14.
"伪民俗"是一种民俗的虚构与发明,在民俗世界中并不罕见.在文本中,作家摹拟民俗也是民俗与文学常见的互动关系之一,其产品是"伪民俗"书写,尤其在民族文学文本中常常出现."伪民俗"形成了文本的"景观化",参与建构了文本的文学效果."伪民俗"书写出现在文本的各个层面,构成了文本的"场面""段落",形成了"情节"和"母题",形成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它还标识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民族的文化语境,并产生了突破文本之外的动力,甚至成了生活世界的"涵化"力量.民族文学文本中的"伪民俗"书写是一种"系统的文化干预",其展示过程接近"社会戏剧"和"表演",具有"误传"和"神秘化"的文化策略,同时通过文学"前台"拉开了与"后台"的距离,提供了某种意义上民俗的"文学真实",也对民俗本身起到了唤醒和激活的作用,我们应该更为立体多元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躺平"就是妥协放弃、瘫倒在地,内心不再热血沸腾、渴求成功.党员干部选择"躺平",看似心态"豁达",实则在向下试探突破制度"底线",是一种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过去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风气得到根本性扭转,但在一些基层干部中潜伏着一股"躺平"的暗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6.
"物"在里尔克和海德格尔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物"是人的存在之所,是人的生命家园,人和"物"之间有一种原始的本原关系.但随着对象性思维的发展,人与"物"的天然关系被破坏了,人和"物"无家可归.因此,他们提出要看护"物",维护"物"的圆满自足,让"物"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但在世俗的功利活动中,"物"的物性消失不见了,只有在艺术作品中,"物"才能得到看护,才能成为"纯粹之物",秉有它的全部光辉与尊严,拥有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兴象"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象"这一诗学用语,唐人偶一用之,明清两代则使用较为普遍.学界一般认为"兴象"是指诗人之"兴"与客观外物紧密结合、情景交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但细察古人原意,"兴象"之"象",应理解为泛指诗人所写下来的东西,亦即诗篇、诗句所包含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它包括今之所谓"形象",但是大于"形象",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兴象"中的"兴",则是指诗歌所传达的兴致、感触、情怀、情趣等.古人用"兴象"称说作品时,其注意点大多不在于"象",而在于"兴",在于诗中是否蕴含"兴"以及"兴"的传达是否自然、悠永.明清时期的论者,认为兴象乃诗之特质所在,是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美学要求,而汉魏、盛唐诗乃是兴象高卓的典范.他们所要求的"兴象",其实就是严羽所谓"兴趣".正确理解"兴象"的含意,对于研究古代诗学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中庸"解的实学思想,既源自二程以"实学"诠释<中庸>,又形成于对二程后学追逐"未发"而求"中"的批评.正是这一实学思想,使得朱子在解读"中庸"时,能够在二程"中庸"解的基础上,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解"中庸"之"中"代替二程的"不偏之谓中",强调"已发"时的随时以处"中";以"平常"解"中庸"之"庸"取代二程的"不易之谓庸",强调"无过不及"的"平常",把"中"与"庸"统一起来.这种解读既体现出朱子崇实黜虚的实学思想,又是对二程"中庸"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代拆字术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大,而且进入小说艺术,成为塑造人物、构造情节的辅助手段.<金瓶梅>曾写西门庆被改称"贾庆",除了情节上的需要之外,应是作者以"贾"谐音"假",寄寓西门庆即"贾(假)庆",为人生虚假之福的象征.<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其称名"贾"府,固然有与"甄"府相对,以谐成"假"、"真"对立之意,但其最初的动机,应是从<金瓶梅>改西门庆为"贾庆"的启发而来.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以<红楼梦>之家为"贾府",实有谐音指其为"假福"的用心,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20.
庄子观生死,是立于"道通为一"的高度,将生死置于"命"中.他认为,"命"即为"道",生死皆是由命定,人在面对死亡时,如果能顺应生死在大道中的自然运化,洞察生死之理,做到"安之若命",就能化解"悦生恶死"的桎梏,安然"顺死",从而成为与道合一的得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