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趋势的某些论述,后来逐渐被归结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最终被形式化,成为数十年不变地被写进教科书的一个既定命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说"所依据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趋势的推演存在逻辑漏洞.这一命题在方法论层面上忽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矛盾运动中的中介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亡并非源于所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说",而是源于这种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存环境内在对立的,而这种对立也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和不可持续性,它必然消亡.  相似文献   

2.
杨正 《社科纵横》2000,(1):75-77
一定社会的基本矛盾体现了一定社会的本质 ,也决定着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 ,除了毛泽东同志在其重要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过论述外 ,很少见到有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更深的研究。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根源及发展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根源的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理论上和逻辑上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 ,不只表现为两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观察现代世界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武器。一、科学地认识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早在1848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是从两个方面的科学论证中得出的。一方面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其本身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同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产生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几十年的工业和商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造成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占有生产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基础仍然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经济,一个重要的伴随现象就是信用制度的扩大与发展.在危机中,信用主义会突然转变成货币主义.资本主义的社会消费力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的具体形式-干预分配,是促成等价交换向等量劳动互换转化的必要中介,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思想和运动。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矛盾的运动过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特征和规律。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它取代封建制社会是历史的大进步。但由于资本主义仍然以私有制为基...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21,(1):37-43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与其资本主义观一样,总是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紧密地关联在一起。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爆炸式进步使得人们不断地重新反思其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关联的新形式和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内在地包含了他们的科学技术观,揭示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密切关联,并且从存在论角度、政治经济学角度和伦理学与社会批判角度全面地进行资本主义科学技术二重性批判,并指出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后果与历史任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技术异化和打破这种生产方式束缚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占有、经济运行、阶级关系、分配形式四个方面.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有对生产力的适应力;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改变了资本主义进程;社会主义的成就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消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借鉴了社会主义的成就,增添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这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预示.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理论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理论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的基本论述。作者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旨在揭露、批判当代资本主义采用新形式对人加强奴役与压抑,具有积极意义。但他站在弗洛伊德主义立场上,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龟缩成人性的压抑与反压抑的矛盾,并把“单面性”看成是超社会制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马尔库塞关于社会“单面性”根源的理论。认为其中提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值得研究的新现象,所论不乏合理因素,具有现实感,但其基本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相悖。第三部分论述了马尔库塞关于“单面社会”革命前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已经由于福利国家的出现而过时了,后期资本主义已经纠正了早期资本主义中存在的那些缺点,因而劳动者生活得不错,经济上也没有重大的衰退,大家都快乐地享受共同的富裕。然而福利国家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它的基本矛盾,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基本分析和批判仍然是对的:资本主义是非理性的。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即社会财富的私人占有制和生产这种财富的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只是这一矛盾所表露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把当今时代表述为"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作者把当今时代表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竞争,经过反复较量,逐渐取代资本主义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其自身的矛盾。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只有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使人类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实质,马克思认为是生产的无限扩大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国民购买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由此产生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多种经济周期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金融创新实践。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本质,指出其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形成有效需求;同时还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以及中国实践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3.
韦鹏 《社会工作》2011,(6):40-42
案例背景阿杰(化名),男,33岁,初中文化,已婚,目前工作稳定.哥哥是城管,父母已退休,有2栋房子出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相似文献   

14.
徐凤莉 《创新》2012,6(1):50-54,127
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性至今仍然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的关键,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精神内核。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生长,其现代性维度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本是与劳动辩证统一的推动新社会成长的基本力量,是一种文明;理性精神作为现代性的价值之源,体现在资本战胜封建地产、"金钱没有主人"战胜"没有无领主的土地"的事实中;进步的观念是现代性的社会发展维度,它表征封建地产所代表的所有制结构必定退出历史舞台,工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资本主义新的生产关系必将谱写新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5.
This essay reconstructs Marx's relationship to democracy and liberalism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his early work which was directly concerned with the issues of understanding democracy as a kind of society. Only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dynamics of civil society—a political economic, sociological, and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could the true nature of citizenship be discerned. In contradistinction to liberal political theory, he would argue that political theory could not stand on its own if it analyzed only the state. Marx came to underst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iberal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as what he called a sophistry because it undermine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emocratic agency of workers. This was a sophistry, not because he opposed political democracy, but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undermined the possibility of democratic agency. Citizenship could be nothing but a “lion's skin” of politics concealing the nature of civil society beneath it. This contradiction would drive Marx's thought forward as he moved from liberalism to democratic socialism with his develop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apitalism from 1843 until the end of his life. The essay illustrates two closely related claims about Marx's thought regarding liberalism and democracy. First, I argue that Marx engaged in a democratic critique of liberalism; second, and as a response to his democratic critique of liberalism, Marx developed a more soc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democracy, and hence believed that political democracy w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freedom, though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墨家关于矛盾律排中律的表述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而墨家的逻辑体系的确揭示了矛盾律排中律在人们的思维实践中相互依存的规律。并且墨家对矛盾律排中律的表述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我国古代墨家的逻辑观点,虽经历时代的不断演进,仍对后世学习研究并完善我国的逻辑学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s task is to outline some foundations of a critical, Marxist-humanist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age of digital capitalism. It theorises the role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communication and alienation,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struggles, social struggles for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the contradictions of digital capitalism, and struggles for digital socialist humanism. Marxist humanism is a counter-narrative, counter-theory, and counter-politics to neoliberalism, new authoritarianism, and postmodernism. A cri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an should draw on this intellectual tradition. Communication and work stand in a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mediates, organises and is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ity and therefore of the reproduction of society. Society and communication are in class and capitalist societies shaped by the antagonism between instrumental and co-operative reason. Authoritarianism and humanism are two basic, antagonistic modes of organisation of society and communication. Instrumental reason creates and universalises alienation. Digital capitalism is a dimension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where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computer, the Internet, the mobile phone, tablets, robots, and AI-driven (“smart”) technologies mediate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influence, and reputation. A Marxist-humanist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ims to inform struggles for a good, commons-based, public Internet in a good, commons-based society that has a vivid, democratic public sphere.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使主体意识崛起并对政治系统提出多层次多向度的要求,因而客观上要求政治关注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的获得,实现政治对人的现实关切,使主体的自由在社会文明进步的框架内获得.当前要建设属人的政治,就必须从人的主体性和客观性视野出发,构筑解决价值和实践矛盾的人学政治理论;同时要避免抽象人性论、主体中心主义以及其他错误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19.
The putting-out system has frequently been described in accounts of rural domestic industry during the Europe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as a transitional form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accompanying the development of full-fledged capitalism.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putting-out system is a relatively enduring feature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ppearing in various times and places under conditions which can be specifie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contribute to such specification,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utting-out system in the contemporary hammock industry in Yucatan and in earlier European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