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的变法维新思想及其实践刁元庆,樊协太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和外交家.至于他的思想和他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作用、地位,则鲜为人知.因此,本文仅就黄遵宪在戊戌变法时期的变法维新思想及其实践略作论述.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  相似文献   

2.
《琉球三策》.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文献.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者多视其为黄遵宪所撰,并以此为基础,对黄遵宪的日本观及有关历史进行论说。笔者根据在国外所见的原始资料及当时黄遵宪与李鸿章、何如璋等当事人的关系,认为《琉球三策》的主要思想当归何如璋.并进而对黄遵宪日本观的形成发展,作了较为严密的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是维新变法思想的启蒙者,他通过他的《日本国志》,把对近代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西方进化论和民约论。首先介绍到中国来,又是把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黄遵宪也是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在湖南厉行新政,在变法改革过程中,极力宣扬民权思想,提出地方自治理论。他上承林则徐、龚自珍、魏源,下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无论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角度,抑或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他都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这就是黄遵宪的主要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穷途竟何世 馀事作诗人──黄遵宪的文学价值观左鹏军黄遵宪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诗人,1100徐首人境庐诗可以为证.但他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却这样说:自吾少时,绝无求富贵之心,而颇有树勋名之念.游东西洋十年,归以告进五日:“已矣!吾所学,屠龙之技,无所可...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晚清时代的黄遵宪,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爱国外交家。他在长期的外交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有其独特和进步内容的外交思想。黄遵宪的外交思想对当时清政府的对外活动以及人们的思想,发生过不小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旨在概述黄遵宪主要的外交活动及其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成因和影响,并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如下:其学前教育得益于有进士家庭背景的曾祖母李太夫人,其小学教育主要得益于启蒙老师李伯陶,学业最后完成于嘉应州著名业师张其钢。在这些师长中,李太夫人和张其翊对他的思想和性格影响最大。梳理黄遵宪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对于认识他的人格、思想和诗歌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两次攻下嘉应州,对青年黄遵宪及其家庭造成了灾难性打击,但他对太平天国革命却没有太多的仇恨;相反他在感情上同情太平天国,而对清军则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出极度的憎恨和厌恶。这种现象意味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太平天国民族革命的思想和嘉应州人民与太平天国将士特殊的感情,曾一度动摇了清政府在粤东的政治权威和思想统治。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 ,但他为诗之本意以及他的诗歌的实际影响超出了“诗界” ,却往往是人们所忽略了的。黄遵宪“诗界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 ,从本质上说黄遵宪是一位启蒙思想家、革命政治家和教育家。兴教育、开民智才是他的“诗界革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宪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陵儿 《市民》2007,(3):F0003-F0003
1990年秋,应纪念黄遵宪先生作命题画之邀,冰兄据黄遵宪《度辽将军歌》诗中“八千子弟半摧折.只幸腰间印未失”两句的诗意而作画。  相似文献   

11.
百余年来黄遵宪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史学角度对百余年来黄遵宪研究情况做了回顾,认为其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者们对黄遵宪的政治、外交、文学、民俗、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和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上还了黄遵宪的本来历史面目。同时,指出其尚待发展充实的环节,并期待"黄学"继续蓬勃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本文论述了黄遵宪的日本观发展的三个阶段,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其矛盾之处,并着重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及自身知识心理结构等入手,探讨其日本观的成因,作者的立论大多以在日本新发现的资料为依据,时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浩如烟海的中文书籍里面,出现了首次系统研究、介绍日本历史的《日本国志》,这部书被世人评价为数百年鲜有的奇作。它的作者也因之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级人物。 诗人的心声: “我手写吾口” 黄遵宪, 1848年生于广东嘉应州城(今梅县市),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他自幼天资过人,曾作诗“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为乡里推重的小才子。正当黄遵宪埋头沉浸在《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之际,西方列强再次把魔爪伸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不愿过那种“皓首穷经”的儒士生活,主张“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4.
近代诗人黄遵宪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近代接触西方文化的先驱者,“诗界革命”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思想、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前人研究、评价的较多,其中有一些的确有水平、价值高,解决了有关黄遵宪研究、评价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对黄遵宪全人的基本评价,对黄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新派诗”创作的论述等等都是。然而,其中也有不够全面,甚至谬误的地方;有些问题虽然提了出来,也作了些理论上的阐述、评价,却每每流于表面和片面,较少或没有作横向或纵向的联系。这样,便产生了不够深化或理论性不强、欠周密的弊病。为此,笔者特意拈出有关黄遵宪的思想和诗歌创作的两个问题作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评传邱菊贤近10年来,对黄遵宪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但见诸于报刊的,多着眼于诗歌方面的评述。纵观黄遵宪的一生,其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惜未能全面介绍。笔者怀着十分崇敬和敬仰之情,特撰此文简述其文学、外交、民俗、史学、民族、维新实践、发扬爱国主义思...  相似文献   

16.
诗人自古以情动人。晚清爱国诗人兼外交家黄遵宪热情投身国家之邦交,悲情于国家之衰败,激情献身中国之变法,为晚清情愫最为切切之人。1877年(明治十年)11月,29岁的年轻举人黄遵宪以参赞身分,雄心勃勃地随首任出使日本国大臣何如璋前往东京,此为破格提升。到1882年(明治十五年)3月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其间在日本居留四年有余。此间黄遵宪着重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史,后写成一部50多万字的《日本国志》。  相似文献   

17.
1902年11月,人境庐主人黄遵宪在写给诗人邱炜萲(菽园)的信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少日喜为诗,谬有别创诗界之论,然才力薄弱,终不克自践其言。譬之西半球新国,弟不过独立风雪中清教徒之一人耳;若华盛顿、哲非逊、富兰克令,不能不属望于诸君子也。这一段“夫子自道”,是黄遵宪在临终前三年对一生诗创作的自我评价。若论人境庐诗论,何尝又不如此?诚然,在诗论建设中,黄遵宪虽然不曾有过“别创诗界”的企图,但和前人相比,他对于诗的见解,确实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和同时代的人相比,  相似文献   

18.
黄遵宪的诗文理论涉及诸多方面。在"文界革命"时期,黄遵宪主要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相离的现实相当不满而决心改变这种情形。一是对书面语体系转换的历史处境问题提出变革诉求;二是提出了文体革新的主张。其"无革命而有维新"的文界思想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对他文化思想的整体考察中,可以发现其文学发展观的深思熟虑的思想基础:温和稳健、开放务实。这实际上指示了中国现代白话运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是近代中日建交后派出的第一任参赞,《日本国志》是黄遵宪实地考察日本后所撰写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全面研究日本的专著。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为收回治外法权而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评析,为清末司法改革提供了样板,推进了清朝司法改革的决策,并对中国近代司法改革方向和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评价伍春明以前人们对张之洞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他在二十世纪之前的洋务活动.而对他进入二十世纪初年的研究相当薄弱。本文旨在对张之洞在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的举措、思想、特点进行研究剖析.并试图作出恰当的评价,以期得出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