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九六一年,杨朔从锡兰回国后,曾对其弟杨玉玮说:“我要写一篇‘怪’文章。”在写作期间,他与友人通电话时,也曾说过:“我正在写‘怪’文章。”而后,一篇值得称赞的“怪”文章——《野茫茫》与读者见面了。(引文见杨玉玮同志与笔者的通信)。我认为,这篇散文首先“怪”在它与常见游记体散文的写法迥然不同。游记这种文体在  相似文献   

2.
康德认识论中的先验论及黑格尔对它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认识论中的先验论历来是康德研究中争论较多的课题之一。不少同志过去对它往往只是否定,例如,说它“完全同科学相敌对”,说“康德提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并不是哲学上的进步”等等。与此相应,人们对先验论的批判通常只诉诸经验或实践。诸如此类的作法都是需要商榷的。把哲学史上广种重要的学说看成一无是处,这本身就表明了其看法的片面性。至于批判或驳斥,我不是说诉诸感性经验或实践有什么不对,而是说仅仅这样做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论坛》杂志2000年第2期刊出了一篇题为“从‘该出手时就出手’说起——警惕暴民意识”的文章,作者是王学泰。其中“暴民意识”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原因正如作者所言,‘’近几十年来,理论界谈到‘民’似乎都要用褒义词,把‘暴’与‘民’联系起来,……是不能想像的”。 “谁是暴民?”“什么是暴民意识?”“为什么要警惕暴民意识?”通读全文,我发现王先生所言虽有精辟独到之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不合时宜的。本文特提出不同意见与作者商榷,并就教于学界。 王先生说,那些“不怕天,不怕地,铤而走险,去争夺…  相似文献   

4.
王中、郭佩衡同志在《就“合二而一”问题和杨献珍同志商榷》一文中,指出了杨献珍同志宣扬所谓“‘是——否,否——是’,对立统一”的问题。到底“‘是——否,否——是’,对立统一”是什么意思呢? 杨献珍同志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间在给高级党校轮训班讲课时印发的《“是——是,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对于恩格斯的名言“一个‘这个’”的理解,和它的出处问题,搞文艺理论的同志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贵刊七九年第三期发表了拙作《对于黑格尔“一个‘这个’”的理解》,十二期又发表了赵明政、李遵进同志的商榷文章,以期在学术上开展讨论,有利于百家争鸣,有益于学术繁荣,我非常拥护。学术讨论应当实事求是,既是互相商榷的文章,更应力求正确理解对方的主要论点,搞清对方文章原意,有的放矢商讨问题。赵、李一文的基本论点是说我否认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仅引了拙作开头的半句话:“为了强调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便把“不同意个性与其性相统一的看法”强加给  相似文献   

6.
《学术月刊》在1979年第七期和1980年第四期分别刊登了金名俊同志的《竞争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李德华同志的《竞争是商品经济共有的客观规律吗》两篇文章。我认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竞争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李德华、金名俊同志说:“竞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竞争不是‘商品本性’的表现,而是‘商品生产者的天  相似文献   

7.
杨献珍同志说: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学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  相似文献   

8.
开胃豆     
放鸽子冯笛问:“爸爸,‘放鸽子’是什么意思?”爸爸答:“比如,我把你带到野外玩,我说要去买一点儿东西,请你在这里等我。结果,我没有来接你,这就是‘放鸽子’。”冯笛:“爸爸,您这不是‘放鸽子’,而是犯了遗弃罪!”  相似文献   

9.
袁良骏同志认为鲁迅世界观的转变没有完成,凡主张完成者若非“犯了严重的唯心主义错误”,亦已“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沼”。为此,他发表《鲁迅思想“完成”说质疑》的长文,给“形形色色的‘完成’说”以尖锐批评。 在笔者看来,袁良骏同志文章不乏好见解,但对他之否定“‘完成’说”却颇以为非。由是略陈陋见,期与袁良骏同志商榷,并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刘星翔同志于八二年六月十九日在《光明日报》上(《新华文摘》同年八月号予以转载)发表了“对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我对文章的论点和论据是同意的,但是又觉得“商榷”一文的结论有进一步推敲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读了发表在《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上的袁贵仁同志的论文《论价值真理概念的利学性》,有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一、“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划分缺乏科学根据袁贵仁同志在他的文章中说:“事实,如果从其本义说,它是指‘实际存在着的事物的属性、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事实不包括价值,而同价值相并列;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事实同人的关系。因此,严格地说,真理作为与认识对象  相似文献   

12.
《硕鼠》并非祈鼠的祝词──与陈建生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鼠》并非祈鼠的祝词──与陈建生同志商榷李金坤陈建生同志《<硕鼠>是一篇祈鼠的祝词》一文(《晋阳学刊》1993年第6期,以下称“陈文”),将《毛诗序》以来“各种注释、评介无不认为‘硕鼠’是‘比喻剥削者’”的定论一笔抹倒,而提出了“《硕鼠》是一篇祈鼠...  相似文献   

13.
1961年10月到1962年9月间,禾得雨同志在《武汉晚报》上以《艺苑漫步》为总題,发表了二十多篇评点艺术的文章,在艺术和政治的关系、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艺术的继承革新、艺术批评的标准、艺术工作者的修养等一系列问題上,对党的文艺方针、路线进行了恶毒的攻击。在《別是一格越剧风》(之一)、(之二)以及《‘葛麻’风》等文章中,禾得雨独出心裁地创造了“越剧风”和“‘葛麻’风”两个特殊概念。所谓“越剧风”和“‘葛麻’风”究竟包含些  相似文献   

14.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八期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很有启发,但有些说法还不能同意,提出来和孙冶方同志商榷。一、关于斯大林同志的生产关系定义中的“交换”问题。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中有没有“交换”?孙冶方同志说:“斯大林定义中没有‘交换’”,“斯大林同志因为一般人都把‘交换’理解为‘商品交换’,他怕引起误解,所以就把‘交换’这一项目取消”。斯大林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15.
30年代,周扬同志作为“左联”的领导人之一和重要文艺理论家,从1933年到1936年,先后发表了《文学的真实性》、《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现实的和浪漫的》、《现实主义试论》、《典型与个性》等文章,根据刚发表不久的马恩关于现实主义和典型问题的几封书信,和苏联文艺界批判“拉普派”和探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学术研究》发表的《论道的物质性和老子哲学体系的唯物主义性质》的文章(下边简称《论老》),说老子哲学中的“道”是“物质”,其重要根据,是认为“无”、“无名”,“无物”都是“无名之物”的意思。我认为把这三个词都解释成“无名之物”是讲不通的. 首先分析“无”字.《论老》引了《老子》书中这样一段话:“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论老》分祈:“在老子这段话中,‘有’是‘有名’的略词,是指‘有名之物’。‘无’是‘无名’的略词,是指‘无名之物’。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之物生于‘有名之物’,‘有名之物’生于‘无名之物’。”我认为这样理解是讲不通的。题问在于这句“天下之物”中的“物”字,是有名的物呢?还是没有名的物呢?如果是有名的物,那么这句便是:天下有名之物生于有名之物,有名之物生于无名之物。前面说“有名之物”是从“有名之物”中产生的,后面又说“有名之物”是从“无名之物”中产生的,这个“有名之物”究竟从何而  相似文献   

17.
《江汉论坛》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发表了李怀君同志的《辩证法的‘实质’问题探讨》一文,读了很受启发。李怀君同志赞同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不是同一个东西的观点,我也赞同。但李文把辩证法的“实质”只归结为关于联系的学说,值得商榷。我认为,所谓“实质”,就是本质、特点、特征。“联系”是辩证法的实质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特征。事物的矛盾规律以及对  相似文献   

18.
陶德麟同志在与何祚庥同志的爭论中,对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解,他说:“如果一个认识是真理,那么这种真理所反映的客观规律性存在于何种范围之內呢?它的适用界限应该怎么划法才合乎实际情况呢?这个问題,实践是不能确切地证明的。……无论何种条件下的实践,都不能保证‘准无差错’地、‘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題,都不能保证以后再不发生‘扩张’或‘缩小’的情况。……这正是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的一面。”又说:“既然它是真理,它就是推翻不了的。被推翻的不是这个定理的內容,而仅仅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个定理的适用范围的规定。这个规定并不是什么相对真理,而正是错误;这个错误并不包含在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五期发表了周振声、李剑峰两同志《也谈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一文,对拙作《现代自然科学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见贵刊今年第二期)提出商榷。拜读之后,觉得有一点必要的说明。拙作曾写道:“按照古典物理学理论,三维空间是均匀平直和各向同性的”。周、李两同志因此批评我“张冠李戴”,说我“把‘各向同性’和‘均匀平直’这两个本来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假定,说成是古典物理学关于三维空间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不久前,竺培升同志发表了《王莽“王田”制的实质》和《“王田”不同“限田”》两文,与拙作《王莽改制的再评价》商榷,认为“王田”制的所有制形式是国有制而不是私有制,其实质是均田而不是限田。对此,我觉得仍有讨论的必要。先谈“王田”制的所有制形式。竺文认为,“‘王田’制是土地国有制,获田者,充其量只是这些土地的占有者,而不是所有者。”其理由是:“凡占有土地的人,对所占有的土地,能够任意地去支配它,他才具备了土地的所有权”。并认为我“一方面承认‘原则上把土地收归国有’,‘不允许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