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替鲧翻案     
李仲立 《社科纵横》2002,17(1):54-55
鲧之被“殛”并非治水无绩 ,而是参与争夺联盟领导权的斗争 ,反对舜为盟主失利所致。鲧治水的方法是正确的 ,治水的功绩应当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竺可桢在《中国气流之运行》中说:“中国为季风候区域,冬季风向偏北,夏季风向偏南,季节更始,风信随之转易。……夏季风来自南海,与温暖润湿之气流相携并进,故其来也,雨泽丰沛,以在中国东南部份润湿为尤甚。是以中国居民春耕之早迟,寒衣之御藏,皆以季风之消长是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在史前时代农业就极为发达,特别是东南地区,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便发现有距今近七千年之遥的大量稻种及用于耕作的骨耜。为此,早在史前时期,我国先民就极其重视季风的观测、预报。其中东夷民族中的舜家族,拙见以为就是一个世以观测季风为职守的家族。《左传·昭公八年》载史赵之言曰:“瞽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传说幕为舜祖,瞽为舜父,幕、瞽、舜三人历为史家所称道,本文所谓舜家族即以他们为主。幕的事迹是能听“协风”。《国语·郑语》谓:“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何谓“协风”?古训协风为“和风”、“融风”;丁山先生则曰:“脅之本谊,即象征众来并进,千耦其耘形,脅风,盖利于农耕之风也。”(《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说皆不误,不过笔者  相似文献   

3.
《论语·泰伯》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现存对此语最早的注释是何晏《论语集解》所引包咸的《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礼者,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邢昺《疏》:“此章记人立身成德之法也。兴起也。言人修身当先起于《诗》也。立身必须学礼,成性在于学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既学诗礼,然后乐以成之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中又有语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据此,后世学者便普遍认为此语说的是修身所学三门课程的先后顺序,以为其意是说“学《诗》之后,即学礼,继乃学乐”,“把音乐作为他的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后阶段。”研读再三,总觉此解于理难安。孔子讲授课程也许真象《大戴礼记》所言,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此语却未必是陈述讲授课程的顺序。疑之者有四:  相似文献   

4.
海西之名,起于元代。《元史·世祖本纪九》载:至元二十年(1283年),“以女真之地,置海西辽东道”,并置海西辽东道提刑按察司,“按治女真、水达达部”。这是以地域而划分居民的名称,即所谓“居海西等处者为海西女真”(《大明会典·礼部·东北夷》)。  相似文献   

5.
黄觉弘 《唐都学刊》2005,21(6):30-33
清季以来,论者对《史记》征述《左传》的情况多有怀疑,特别是对《史记》本纪部分之《五帝本纪》、《夏本纪》、《周本纪》、《秦本纪》诸篇尤多诘难。在一定程度上,淆乱了对《史记》、《左传》及二者之关系的正确理解。《五帝本纪》叙说举十六族、去四凶事乃径袭《左传》文公十八年文。崔适则谓此节非司马迁所述,而乃后人窜入,并举“乖异者”五条以证其说。言似有据,而实诬谬。此节与司马迁属意之五帝序列相抵牾。《夏本纪》叙说刘累豢龙事本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本纪》载事多参稽《左传》。《秦本纪》记穆公事多本于《国语》,而《左传》载秦穆公事迹亦详,故司马迁颇参用之。  相似文献   

6.
道心、人心之辩,乃朱子学之精髓。朱熹认为,道心人心之说是圣人尧舜相传之“道”。“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这十六字密旨,出自《尚书·大禹谟》,理学家以此为“正眼法藏”,也受到朝鲜朱子学双壁退溪和栗谷的关注和重视。朱熹所谓的“心”,是一个主体性的范畴。从性质上说,既是认识器官的物质之心,又是“存心养性”之心;从功能而言,既能“心统性情,”又能“心兼体用”。前者朱熹又分为“一块血肉之心”与“潜天潜地之心”,以及道心与人心之别,后者则有“未发已发”和“心体情用”之异。《朱子语类》记载: “问:先生尝言,心不是这一块,某窃谓满体皆心也,此特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人有病心者,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然,心岂无运用”。一块血肉之心,是乃神明升降之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器官、感官;心又并非只是血肉,具有“潜天潜地”的内涵,“所谓心者,是把个潜天潜  相似文献   

7.
溯未及源     
名曰《辞源》,即为“词语源流”之意,要名实相副,则书证应为语源,倘难确指,亦应尽量提前其时代为佳。修订本《辞源》二册955页“巧立名色”条,以叙述体说明其含义,而未考语源,文末乃云:“清吏部对官吏考语,习用此语。见《六部成语注解·吏部》。”按:《元史·刑法志》卷三:“其有巧立名色,广取用钱,及多称金数,尅除火耗,为民害者,以监察御史廉访司纤之。”此书证较《六部成语注解》早三百余年,且可避去叙述烦琐而不确之  相似文献   

8.
《周易·贲卦》对中国美学的沾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贲·彖传》区分天文与人文道:“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分”指刚柔之别:阳卦之艮在上,阴卦之离在下。引申为君臣分职,男女分务。贲的卦象乃柔文饰刚兼刚文饰柔。艮、离两卦分指适可而止以及文明。贲卦旨在文化教育令人止于美善。《商易(归藏)》此卦作荧惑,乃火星,强调离卦象征之一“火”。陆  相似文献   

9.
越国富中大塘和吴塘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中大塘和吴塘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0年自吴获释归越后,为雪国耻,以图霸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发动越民治水筑塘、广辟田畴而出现的,是越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富中大塘,传称大塘筑成,农田肥饶,粮食丰稔,越国炽富,故谓之“富中”。难怪左思《吴都赋》曾追赞云:“富中之畈,货殖之选。”那么,这个富中大塘在哪里呢?《越绝书·外传记地传》载:“富中塘……去县二十里二十三步”。宋施宿嘉泰《会稽志》引《旧经》所记,说在“富中里”。清代陶元藻大《广会稽风俗赋》据左思《吴都赋》“富中之畈放马涧”,认为“在新昌县东支道林放马之所”,又引顾母“山阴富中塘”云云。其实从《越绝书》的记载度之,决非新昌乃不辨自明。《管子·八观》曾辩证地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嫡长子在家庭内的地位之重要是无可怀疑的。刘盈(汉惠帝)和司马衷(晋惠帝)这些茸懦无能或类似白痴的庸人蠢材,之所以得以继承皇位,唯一的理由就在于他们是嫡长子。在上古,情况却完全两样。例如: “尧杀长子。”(《庄子·盗跖》。王先谦《集解》引崔氏云:“尧杀长子考监明。”文内着重点为引者所加,下同) “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居妫汭,内行弥谨。……瞽叟尚复欲杀之。……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史记·五帝本纪》)  相似文献   

11.
李卓吾首先指出,《水浒》也是“发愤之所作也”。过了半个多世纪,金圣叹又进一步在《水浒》批文中,指出《水浒》是“托笔骂世”之作,而且把《水浒》与《史记》作了许多分析比较。他说:“《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他对施耐庵和司马迁都极其佩服,称他们是“真正才子”、“非常之才者”,说施耐庵“如是手笔,实惟史迁有之,而《水浒传》乃独与之并驱也。”不独如此,金圣叹评点《水浒》,也用了许多《史记》的笔法。只要我们将《水浒》和《史记》的曲笔手法稍加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浣纱石”,座落在浙江省诸暨县浦阳江边。《苎萝西子志》曰:“暨阳苎萝山,其下有浣纱石。云相传范少伯行春,而遇夷光于此。”又曰:“江浦有石,相传西子浣纱支倚其上。”又据《诸暨县志》载,此石“相传为西施浣纱石”,“乃晒纱处也”。石上“浣纱”二字,据《诸暨县志》载:“世传为王右军(羲之)书”。一九八○年九月底,诸暨县人民政府又在“浣纱石”旁,建立了“西施亭”。“古浴美施闸”,位在萧山县苎萝村附近。相传西施去越都时,曾在这里下船洗手(也有人说是洗裙)。明朝万历年间开拓河道,屠家埭(浴美施闸附近的一个村庄)人  相似文献   

13.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第四篇,共六章,每章十句。这是一篇弃妇怨歌,描写一位遭到丈夫遗弃的善良无辜的妇女对自己不幸婚姻的痛苦回忆及内心悔恨怅惘和对天良丧尽的丈夫——氓的愤怒控诉。关于《氓》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仅诗之主题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我们这里仅就篇中的有关问题予以辨疑和探讨。 1 关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关于“氓”字的解释颇多,但基本雷同,如“民也”;“自彼来此之民曰氓……”;“野民曰氓”;“农民的古称”等等。问题在于标题用“氓”,诗中也用“氓”,既是民,为什么用“氓”而不用“民”?既用“氓”,为什么不用名?用“氓”何意?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  相似文献   

14.
“禅让”辩     
“禅让”辩○孙祖眉有关尧舜、禹“禅让”的问题,两千年来争论不息,韩非子在《显学》中就曾说过:“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可见春秋之际尧、舜的事迹还是流传较广的,只是各派学者在记叙时有所取舍,才...  相似文献   

15.
王徵死因订正林乐昌1995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王徵”条(第59页),在述及王徵的死因时称,王徵“晚年避乱居西安,城破被农民军执杀。”此说与史实出入甚大,且事关王徵生平大节,故略作订正如次。王徵,字葵心,又字良甫,...  相似文献   

16.
《诗经·魏风·硕鼠》中有这样两句诗:“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对其中的“之”,古今都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说:①“之”是动词,此说源于郑玄。《郑笺》:“之,往也。”此说影响甚大。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就将“之”解释为“往”,并将此句串讲为“谁去了还长叹呢?”②“之”是句中语气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之,其也。谁之永号犹云谁其永  相似文献   

17.
据《晋书·左思传》记载,皇甫谧曾为左思的《三都赋》作序。极思传》是这样记载的:及赋成,时人本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滥有高誉,思造而示之。温称善,为其赋序。此事还见利世说新语·文学篇》:左太冲作位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告,思意不惬。启示张公(张华)。张日:“此仁京河三,然君文本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温。监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但对于皇甫温序的真实性,自古以来就有否定、怀疑者。就在泄说新语*左太冲作位部赋》初成”一文之后,刘孝标注引《左思别传》曰:“皇甫谧西州…  相似文献   

18.
八卦起源说综述张晓林关于八卦起源的最早记载,见于《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朱子注:“此数言者,实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有不假丝毫智力而成者。画卦揲蓍,其序皆然”。意谓圣人画卦揲蓍均按太极—两仪...  相似文献   

19.
王文才在《白朴戏曲集校注·前言》中认为,“《东墙记》大约是白朴早年在真定的作品,可能是与史樟的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同时而作。”《附编·白朴杂剧全目提要》对此则进一步加以引伸论述:“《寒山谱》中收此戏文(案指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题为‘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仙著’此史九敬仙即孟本《录鬼簿》之史九敬先(《正音谱》同),抄本作史九散仙,曹本作史九散人,‘真定人,武昌万户’。”“《寒山谱》称史为‘书会捷机’,乃书会假托其名,谅非书会中人。”作为元杂剧的作家史九敬先是否曾写过南戏  相似文献   

20.
肖木 《唐都学刊》2006,22(5):144-144
在杜甫诗中,大约没有比“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诗更能引起语言学家重视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耐人寻味的诗歌语法形式。这种特殊的诗歌语法形式,似乎不能依通常顺序的词序组合成句,然而,却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诗境和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张永言《训诂简论》认为:两句应是名词谓语句,即“香稻馀啄鹦鹉粒,碧梧老凤凰枝”,等于说“此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此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极言其名贵,不同寻常。因为这样的诗句不宜用判断词,所以只能采取这种句式。杜甫只不过把“鹦鹉啄馀”“凤凰栖老”分别倒装为“啄馀鹦鹉”、“栖老凤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