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市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重庆市红色旅游产品的现状,提出了重庆市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策略:强化战略地位、打造旅游精品、细分目标市场、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红色旅游研究成果以行业指导和应用研究为主,主要涉及红色旅游概念、红色旅游概念发展阶段、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及其开发、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红色旅游与扶贫、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等方面,内容涉及面广,研究地域较为集中,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方法较单一,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加强红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构建红色旅游理论研究体系,结合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加强红色旅游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旅游的产业融合、红色旅游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加上红色旅游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从而抑制了红色旅游的发展。通过对旅游者需求、红色旅游产品的特征及体验价值的分析,发现红色旅游产品设计中存在缺乏主题、特色缺失、体验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红色旅游提质升级,基于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结合红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和产业融合的理念,从红色旅游产业链和红色旅游产品链两个角度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设计,以解决红色旅游产品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红色旅游是中国国情的特殊产物。在阐述红色旅游及其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现状与不足,提出了该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5.
红色旅游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政治工程、凝魂聚气的民心工程、造福百姓的富民工程。江西省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围绕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红色旅游强省的目标,坚持红色旅游走生活化、品牌化、融合化、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创新形式和载体,让红色教育"火起来";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着力改善旅游配套设施,筑造一批红色经典景区;深度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红色旅游地互利共赢发展。江西省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源流》2012,(15):79-80
近年来,省内红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地红色旅游活动风起云涌、好戏连台,大量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也正式吹响了红色旅游的集结号。为发展广东红色旅游,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繁荣旅游经济,本社受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委托,将编辑出版大型红色旅游《源流·红色旅游》特刊。  相似文献   

7.
红色旅游理论梳理与实践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了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型.本文对红色旅游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和归结,探讨了红色旅游的概念、进程及特点,肯定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意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红色旅游产业梯度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梯度指数是衡量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红色旅游产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线路组织松散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红色旅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运用梯度指数模型测度红色旅游产业梯度与空间结构,通过加强红色旅游中心地中心性地位建设,构建跨区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开展红色旅游泛区规划能解决我国红色旅游产业空间结构问题,政府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源流》2012,(8):79-80
近年来,省内红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地红色旅游活动风起云涌、好戏连台,大量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也正式吹响了红色旅游的集结号。为发展广东红色旅游,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繁荣旅游经济,本社受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委托,将编辑出版大型红色旅游《源流·红色旅游》特刊。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的政治性和教化性在旅游者中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旅游吸引力,也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关红色旅游价值的讨论备受关注。从价值论角度,红色旅游包含本体价值和认识价值两个层面:本体价值揭示的是红色旅游"存在"的意义,它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认识价值体现的是人们对红色旅游当今价值的一般认识,它包括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红色旅游的本体回归是以本体价值为理论基础提出的,并通过历史回归、文化资本再生产和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传承等途径开展,从而增强红色旅游的本真性、文化性和国际性,提升红色旅游的品质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责任立法中的产品范畴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我国产品质量法中对产品范畴界定的基础上,对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日本、法国、欧盟组织以及海牙公约的产品责任立法中的产品范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范畴界定过窄,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产生产品责任纠纷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议我国产品质量法应修改产品的定义,将无形物品、智力产品、农产品、电力产品和赠品列为产品范畴,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产品开发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克服新产品开发组织上的分散性,降低新产品开发失败的风险,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降低产品研发费用。并行工程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从两者的共同点出发,将并行工程与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相结合,继而构建出基于并行工程的新产品开发的项目管理模式,其目的是集成项目管理和并行工程二者的优势,同时建立一个企业新产品开发较规范的创新模式,以帮助企业尽快提高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建立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产品召回保险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产品召回理论及立法的发展,产品召回保险制度开始广泛应用,有关产品召回保险的理论研究有待提高。文中结合产品召回制度,对产品召回风险的可保性、产品召回保险与产品责任保险的关系以及保险范围进行探讨,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富是因稀缺而需要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满足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是财富,满足精神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财富;具有物质形式的劳动产品是财富,不具有物质形式而以思维、活动的方式存在的劳动产品也是财富.在物质产品匮乏年代,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品被忽视或被排除出财富领域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当今时代,非物质产品的财富性质不能被否定.生产财富的生产活动既包括物质性的活动也包括非物质性的活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5.
品牌忠诚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品牌忠诚的认识研究品牌忠诚的分类 ,认为根据产品的类型 ,品牌忠诚度可以分为 :消费品市场品牌忠诚、耐用品市场品牌忠诚以及服务市场品牌忠诚。根据顾客认识产品价值的模式 (偏重 ) ,品牌忠诚又可以分为重品牌的品牌忠诚、重价格的品牌忠诚 ,重品质的品牌忠诚以及不专一型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6.
产品创新是企业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产品创新项目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产品创新项目的风险管理己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是产品创新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产品创新项目成功关键。本文从企业产品创新特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具有企业产品创新特色的、个性化的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政策各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由此形成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也不同。随着政府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建立城乡有别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逐渐萎缩,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使得极为紧缺的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脱离农民需求实际,税费改革乃至于取消农业税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形成"釜底抽薪"之势。化解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关键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创新农村公共产品 需求的表达与供给决策的衔接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的运行制度等。尤其是作为补救措施,政府应对农村地区实行限期公共产品补偿性政策。  相似文献   

18.
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范围的扩大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政策不断向消费者倾斜,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各国立法和司法或通过修改原有法律,或通过对"产品"概念更宽泛、更灵活的解释,将更多的产品如电、初级农产品、血液智力产品等纳入严格责任管制.作为WTO成员国,我国应该跟上世界产品责任法的发展趋势,完善产品责任立法,将更多产品纳入"产品"范畴.  相似文献   

19.
产品责任是我国企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产品责任预防体系与ISO9000标准融合的基础上,在建立产品责任预防体系的过程中,应借鉴ISO9000标准,通过对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生产和产品使用说明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使产品责任预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以达到减少产品缺陷、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情况,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及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最后就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框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法律体系;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农产品检测制度;四是完善标识管理制度;五是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管理的立法、司法、执法提供统一、连续、科学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