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语言知识是一种社会制度和国家规范。作为一种“精制语言编码”,高考语言知识再生产着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隐含着对考生的社会意识控制。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语言知识是一种社会制度和国家规范.作为一种"精制语言编码",高考语言知识再生产着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隐含着对考生的社会意识控制. 相似文献
3.
4.
劳丹运用解题模式分析了认知社会学的性质与局限,并试图在科学的理智史学与认知的科学社会学之间找到某种公正的分界标准,从而为认知社会学划定研究的范围。要公正地对待认知社会学,劳丹的解题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为协调力模式。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知识经济的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今天经济增长过程的内生变量,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已制订了发展知识经济的计划,力争保持发展知识经济的领先地位。从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概念出发,根据产业现今的分类原则,有必要构建中国的新知识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詹伯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一本普及语文知识的佳作──序邓景滨《语文漫笔》詹伯慧景滨先生把近年来陆续发表的一些语文短论送给我看,说是将以《语林谩笔》为名结集付样。我高兴极了,第一,他的这些文章大都有机会读过,其中佳作甚多,常常给我留下“言之有理,值得一读”的印象。现在汇集成册,... 相似文献
7.
马纯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对于数学中的各种问题,人们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数学家哈尔莫斯(Halmos,现任《美国数学月刊》主编)就提出:“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我希望作为教师……越来越多地强调它们,同时,我们将把学生训练成比我们更好的问题提出者和问题解答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数学问题比数学本身更为古老,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古代埃及人的文稿中便有这样的数学问题:“一堆加上它的七分之一为十九个,这堆为多大?”时至今日,这种古老的文字陈述几乎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高考语文知识试题的变迁表明:一定的考试制度总是体现着一定时期统治者对人才规格和需求的规定,影响着人们(主要是主考者)对考试内容的选择,从而达到对应试者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最终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乡村知识需求与社会知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存条件、生产结构变化促使农民知识和信息需求进一步产生。乡村知识和信息需求存在区位地理、农户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的差异,体现着当今农民知识需求的现实性。农民知识和信息产品获取具有自在性、被动性、潜在性、逐利性、系列化、自主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在辨析乡村知识援助的机会、质量、成本关系中,强调机会的质量至关重要。实证提供知识产品的实用性,开展服务的主动性,营造公共知识空间,提高农民获取知识的自由度,培育农民利用公共知识资源的意识,是乡村知识援助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型馆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春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70-70,72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以人为核心的,在以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和专深的专业知识等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知识管理型馆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思想道德、专业综合、知识服务和创造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史记”屈原列传引淮南王刘安之言曰:“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亦云:“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此皆訓离为罹。案离骚一词为楚之方言。项安世家说云:“楚语: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韦昭曰:骚,愁也。离,畔也。盖楚入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今人郭沫若、游国恩承之。郭谓屈氏以口语标题,别开生面。(见郭著“屈原研究”)游谓离骚盖楚曲名,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见游著“楚辞论文集”屈原作品介绍)三氏之说是矣,惜未能疏通证明。请申证之。考离骚为楚人语,项氏所引楚语伍举之言,此战国时语也。至汉转为牢愁。离牢双声故得相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知识教学将更加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教学目标将由掌握知识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实施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15.
张永芝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6-18
休谟作为近代认识论中经验论的极端贯彻者,在探求知识确定性的时代,他以对外界"存疑"的方法,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在探求人性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的思路,他指出"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知识观。休谟的知识观尤其是对因果关系必然性的怀疑和在经验基础上对感觉经验的来源定性为不可知的原因,把矛头指向传统的知识的确定性。休谟之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的标签凸显。由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知识的价值因素等原因,知识的不确定性成为当代知识观的一种形态,内在蕴含着人要积极探求新知识,推进知识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本文认为知识创新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普遍性质和意义,应该成为认识论的重要课题。从认识论的层面研究知识创新,主要有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知识在创新活动中的机制,创新实践与知识进化的关系,知识创新对人的能力的证明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