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理性因素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剑民  唐伟 《学术界》2004,(4):175-181
非理性不是“反理性” ,是和理性相对应的人的精神属性 ,是人把握世界和自身的一种方式 ,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和主观需要。自科学管理以来 ,理性主义是现代管理中根深蒂固的传统 ;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现代管理并不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随着提高员工生产率的需要和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作用的上升 ,非理性因素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彰显。非理性因素在管理决策、管理创新和学习型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在管理工作及未来发展中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学活动全过程的重要环节的文学接受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在审美过程中 ,心理定势有时起正面作用 ,有时起负面作用。它的形成是由文学接受者的环境、生理、心理、情感、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它使文学接受的过程呈现出注意的选择性、情绪的热烈性和见解的偏执性。研究它 ,能不断地提高文学接受能力和文学接受水平 ,也能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心理形式与作为社会思潮的非理性主义是相互区别的。但人们往往不能对二者作出严格的区分,从而造成二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关系,弄清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实质,以便在肯定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同时,提高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4.
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对实践主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北方论丛》2002,(1):52-56
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较多地关注了非理性的直觉神秘色彩,把非理性看成是与理性毫不相干的认识形式,然而在事实上理性认识和认识的非理性因素都生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中那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形式和内容生成理性认识,而那些反映差异性、个性的形式和内容则生成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认识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是统一、连续的过程,代表和反映实践主体的三种境界,即从非人到常人到超人(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 ,非理性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正确揭示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将有助于认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并为人类社会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文学的基本立场是俯视式的启蒙,这使它对文学接受持比较轻视的态度.虽然它也做出多种努力,也取得过一定成绩,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大众中.文学接受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其本质是作家与读者的心灵互动.其中包括三个层面:人性和民族文化、情感认同以及趣味的需求.所以,文学接受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关联着低俗,并且,它还是文学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检验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试金石.因此,新文学需要在坚持自己独立精神的前提下,重视文学接受.一是强化自己的民族个性,二是加强对现实大众的热爱和关注.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从总体上出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叉的趋势,"大"心理学观的建立不能脱离开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一个"本真"的人应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探索非理性因素是心理学探索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前提。从当前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看,认知心理学已从意识论层次对人的非理性因素(无意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如内隐观),可以预测,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可以对认识上的非理性(直觉、灵感等)找到其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缺乏全面认识,后现代心理学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过分夸大而导致神秘主义的结局,人文的心理学应在人性论和价值论层次上对人的非理性因素(情、意、欲、信仰等)予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肖新发 《江汉论坛》2005,20(4):56-59
主体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不仅受着理性的支配,而且受着非理性的制约。非理性作为认识主体的内在精神要素,是主体个性化的重要标志,是认识发生的主观机理,也是认识发展取向的内在根据。但非理性对于认识活动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理性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非理性的研究有利于深刻把握认识的辩证本性和认识过程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9.
探讨理性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过程,也就是探讨人们的理性认识如何深化的问题.理性认识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最明显的是从显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不仅近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轨迹是从理性向非理性的沉淀,而且在近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上也体现出了这种趋势.把理性绝对化必然走向非理性.诡辩就是以理性形式出现的非理性认识.同样,政治理性如果走向极端,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非理性的政治神话.  相似文献   

10.
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不自觉的认识能力,一种心理形式,作为渗透到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对客体信息的接收,影响着主体反映客体范围和深度,构成主体反映客体的选择框架.因此,对非理性因素在主体选择中地位的肯定与揭示,无疑有助于优化和提高主体的选择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光和 《江淮论坛》2009,(1):180-184
胡适是近百年来提倡“文学改良”和推行“白话文学”的第一人。他以西方的进化论思想与实用主义思想为哲学基础,以两方近现代现实主义文学为参照,确立了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并以易卜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典范,进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实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经历了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接受再到文学消费等三次重要的范式转型。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改变无疑是导致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根本原因,文学状况发生改变则是引起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直接原因。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带来了文学史的改写和文学要素重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文学思想变化。对于文学阅读理论范式的流变,我们既要看到它适应时代要求方面的积极价值,同时也不应回避其理论原创性先天不足和在理论借鉴上未能真正中国化等内在缺陷。在21世纪建设中国文学阅读理论时,我们必须增强回应现实的问题意识,秉持多元共生的建构姿态,自觉融汇理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3.
荆爱珍 《河北学刊》2006,26(5):235-237
恶魔性因素的探讨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具有恶魔性因素的文学形象富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在读者的意识中,恶魔性与恶魔概念往往混为一谈,为使该项研究得以深化,辨清恶魔性因素的真正含义,正确区分恶魔性形象与恶魔的差别,则具有重要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现包容性增长对促进增长收益的合理分配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性,本文在分析包容性增长长期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从改革启动到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和印度两国包容性增长的"不合理趋同"及其差异性,并从制度层面研究了中印两国包容性增长差异以及"不合理趋同"产生的重要根源。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对中国与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永 《兰州学刊》2011,(11):133-137
欧阳修的古文风格经由南宋与金,嬗递到元代文坛,成为对元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文风传统。元代初年,活跃于文坛的北方作家群虽很重视对欧阳修文风的学习,但不同于欧文,雄奇文风仍是主导倾向。到了元代中期,在江西作家群的倡导和浙东作家群的呼应下,欧文温醇和雅的风格成为一代文风的底色。到元末,文坛形成欧、苏并尊、唐宋并重的格局,开明代唐宋派之先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非理性因素:灵感、直觉、潜意识等的分析来阐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对认识主体能动作用的理解,进一步揭示了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达到全面了解认识要素的目的,进一步完善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颖 《中州学刊》2003,(6):75-77
“全球化”是目前中国学界热门的话题 ,而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边缘化倾向亦成为批评界的焦点之一。为此我们以“全球化与文学”为题选编了一组文章 ,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一下全球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作者主张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建立一种人类的共同精神维度 ,而文学正堪负此使命。亦有作者认为全球化时代可能是物质、理性排斥、压抑精神的时代 ,亦需有文学来拯救人类萎缩的精神。还有作者以儿童文学世界所存有的人类普遍共性来整合民族间的差异从而将全球性意识统一起来。亦有作者从语词交流的角度探讨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原来因语词的不可通约性而各自保持其民族性的文学亦会随之形成文化对话 ,进而达成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相反的观点认为近代以来的西方“先进文明”可能构成“精神全球化”的基础 ,故而文学随之应然退场 ,而语言在其语用功能的发挥下将恢复人类存在本真的诗性 ,从而使人类心灵获得真正的解放。本组文章尚未能就全部问题充分展开 ,但都表达了研究者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境遇与功能的独特思考 ,它们将对国内“全球化与文学”这一论题的探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是翻译中一个主要的门类和研究方向。许许多多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就文学翻译的性质、标准、方法、技巧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然而 ,在涉及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者时 ,却谈的很少。我们知道 ,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语言层面 ;另一层面是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活动层面。我们在研究翻译时 ,通常注重的是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驾驭能力 ,却很少把译者的心理活动纳入他们的研究视角。本文是以普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依据 ,从译者的心理视角来研究文学翻译 ,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并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分析 ,从而揭示其中的规律 ,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将积极情感因素引入多媒体课堂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强化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的理论学科,它需要对"文学"的有关问题加以关注,而文学理论自身也就在这种关注中产生了话语的惯性,文学作为文学理论的起点,这一起点一旦启动,在研究的途程中就有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篇论文从文学理论的话语资源、文学理论和文学之间的疏离与切入的矛盾关系,以及文学理论如何考察文学与文学在社会中呈现的状貌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