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谣言滋生和传播蔓延,是当下中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深刻变革时期,催化和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种极为不良的社会现象。运用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提出的谣言传播规律的公式:R(Rumor)=i(important)×a(ambiguous),分析当下中国社会谣言的生成土壤和发展机理,对有效遏制谣言的生成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民与现代化关系重大,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与农民问题紧密联系。本文是以18、19世纪法国农民为例,从其在政治变革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性和保守性双重政治人格这个角度来探讨法国农民对法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他们不仅在大革命期间影响了整个革命形势的走向,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法国现代政治体制的形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于疫情防控等健康相关的信息密切关注,在此期间谣言的大肆传播对疫情的防控、社会秩序的管理、公众的身心健康以及国家的形象和声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疫情期间主要社交网络平台上谣言的出现、生成偏好、个体功能以及危害等问题的研究,以及疫情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治理谣言的对策和现状的梳理,有利于对疫情期间的谣言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5.
6.
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互联网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发展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变化过程,最为突出的是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但人类在每一项技术上的突破和前进都必须面临双向选择。互联网也不例外,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始料不及的灾难——网络谣言。网络谣言不仅导致国家的正常秩序遭受严重冲击,也使不特定个人或行业的利益遭受损失。所以,应针对网络谣言的特点、成因出台一系列建设性的方案来化解网络谣言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7.
在批判俄国社会现实和寻求国家发展道路的过程中,18世纪俄国文化精英借用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他们翻译出版耶稣会士和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发表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颂扬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德伦理和明君贤臣,期望俄国沙皇成为真正的开明君主,从而实现其开启民智和强国富民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和苏格兰,但它的影响却是全欧性的。在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到处可以看到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从而为西欧即将来临的革命时代,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10.
18世纪波兰的三次被瓜分以及最终亡国是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波兰的亡国有其特定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政治上,权力部门的不合理设置与治理体系的失效,使得中央权力弱化并导致纷争不已;在经济上,中世纪式的劳役庄园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并促使国力衰退;在社会层面,民族矛盾和宗教争端引起内外问题重重;在国际层面,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的崛起与强盛并怀揣着开疆拓土的种种野心,弱势、富饶且辽阔的波兰自然成为它们侵略扩张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1.
16-18世纪英国婚姻法的变革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18世纪是英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但世俗化、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观念并没有在婚姻法领域得以贯彻,中世纪确立的父权至上、宗教婚姻和永不离异仍然是婚姻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原则。不过在这一时期,英国的婚姻法并非静止不变,婚姻法领域的国家法与习惯法相互博弈,不断地迎合着社会的变化,孕育了世俗化、自由化和平等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台港及海外华文诗歌 ,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基本上和大陆诗歌处于同一个固定模式中 ;5 0年代起 ,则走向了向西方现代诗急剧靠拢的时期 ;60年代后 ,又逐渐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 ;80、90年代 ,仍沿着上述发展态势开拓 ,从作品内涵及艺术形式上看 ,以下几个特征似更明显 :一是对人的生命力的展示 ,二是对故土及传统文化的回归情结愈加浓重 ,三是对禅道精神的追求。在此诸类诗作的基础上 ,今后华文诗歌中新都市诗、新乡土诗、怀亲诗、爱情诗、讽刺诗、咏物诗、新山水诗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与此同时 ,在诗体形式和艺术风格上也将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13.
14.
从普希金开始,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形成一个写"小人物"的传统.在这一系列反映"小人物"悲剧命运的作品中,体现出不同于欧洲人道主义的俄罗斯的普世同情心.这一同情心与俄罗斯的宗教传统以及饿罗斯文化本原有关.在十九世纪末期,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把这种普世同情心上升为圣母情怀,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并形成圣母情结.他们赋予圣母情结以现实救赎功能.圣母情结也开启了俄罗斯信仰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527件清代刑科题本中关于服制命案的材料,尝试勾勒十八世纪小农家庭的大致轮廓,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于小农家庭经济的新解释。本文的结论是:即使在号称盛世的雍乾时期,小农家庭仍然在生存经济之中苦苦挣扎;在面对人口压力而"内卷化"的小农家庭经济中,恰亚诺夫的家庭人口周期理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同时,江南一带童养媳现象要比华北远为普遍,可能是因为长江流域的女性在小农家庭经济中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清王朝的崩溃、西方列强的侵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其后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变迁,这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中国国民的心理历程大致经历了羞辱痛苦期、困惑压抑期、爆发抗争期、解脱兴奋期、盲目狂热期、奋发创造期等六个阶段。这种心理历程是跌宕的历史在国民心理上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7.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的特征及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话诗和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生成语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文体革命。这不是一场纯粹的诗歌文体革命,而是当时激进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重点是对古代汉诗,特别是以格律诗为代表的定型诗体的摒弃。由于当时恶劣的诗歌生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不仅无法建设现代汉诗诗体,而且还为以后百年新诗的诗体建设留下了隐患,使新诗在百年历史间始终存在着自由化与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伦理学从萌生、形成到发展、繁盛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900年至五四运动前为第一阶段,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为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为第三阶段,1978年至19四年为第四阶段.20世纪中国伦理学研究的问题涉及伦理学科的各个方面,但就其大者而言,主要围绕伦理学的基本学科体系、道德的本质和类型、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以及道德建设中的古今中外之争而展开.总结研究20世纪中国伦理学于我们有许多历史的启示,对于新时代的伦理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德法两国作家—读者二元体系的内在变化,体现了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要求政治自由和社会平等的愿望,但同时也折射出两国市民阶层所处历史环境的差异。作家—读者二元体系客观反映了18世纪德法两国市民阶层历史发展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前期,中西贸易就其参与者、商品的规模、结构等方面来看,都经历了相当大的改变.这期间,1780-1800年的变化尤为显著.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西贸易中渐渐取得无与伦比的地位,欧洲大陆的诸多公司则逐渐退出;在折抵法案出台后,中国进出口商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美国对华贸易日见繁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