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秦儒家基于性善论,强调个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不可剥夺,个人在精神上不必屈从于政治权威, 个人自主决定自己的言行出处,并有权获得相应的个人利益。同时,个人需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及其后果负责,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负责,对有相互关系的他人负责。我们可以把这些思想称之为“儒家个人主义”。先泰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对于塑造当代人的独立个体人格,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与法制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简要分析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并用实例论证了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王玉荣 《学术论坛》2012,35(8):42-46,79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由于个人主义对自我判断以及对个体利益的过分强调,这种理性逻辑的偏颇使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个人主义与唯从主义之间的混乱与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结果,也是文化矛盾的产物。因而导致西方各文化流派之间纷争不断,人性、自由、平等、民主难以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道家思想与现代文学的个人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以道家思想最富于个体性的精神光辉。与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迥异其趣,道家思想中的个体性并非建基于“主”/“客”、“个”/“群”的认知对峙,它超越了这种“人为”区划意识。道家视域中的“个体”,是“万物各听其异”之中的个别性的“异”。这就在学理、思辨层面上超越了现代个人主义的认识偏颇。现代文化思潮在引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资源时,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一脉基本上采取了粗约化、效果史式的处理。然而,道家思想却以其一贯的“潜在”方式作用于现代文学中的个人主义精神诉求,并由此形成了二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过被“神化”到“人化”的历史命运,毛泽东从被诋毁到“重返人间”,在一定意义上映照了特定的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心理,表达了特定的人们对毛泽东的思维走向和情感倾向,表征了特定的人们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比了中美两国人非语言交际环境语言、客体语言和身体语言三方面的不同行为方式,进而从三个对应的角度,即文化模式、财产所有观和对待“自我”的不同态度,研究了两种非语言交际所分别反映出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价值观念,并进一步探寻了这两种文化价值体系形成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集体与个人关系的认识,既不同于西方私有制条件下的个人主义,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主义,更不能效仿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至上的做法。我们应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扬弃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美文化的差异在于其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即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处于中关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学也就集中反映了两种核心价值观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或源于中美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概念的定义不同,或受到出于不同的历史渊源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从文学的视角阐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表现对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以及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个人被当作抽象的人格来理解,这种抽象的人是完全对立于集体的。阿多诺把这种自我理解为"先验主体"和"逻辑主体",这种先验主体和逻辑主体所包含的内容是被内化了的合理化原则,也就是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原则。而集体是一个功能化的总体,它使个人成为功能总体中的一个要素。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它们在思想方法上都从同一性思维出发,把个人和集体当作现成存在着的第一实体。而按照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个人和集体都是被中介的存在,是否定性的存在。只有作为否定性存在,它才包含了一种"社会性"的内涵。所谓社会性是个人的独立性和关联性的一种冲突和妥协。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恰恰表现了"社会性的终结"。它们或者强调个人的独立性,或者强调个人之间的关联性。这两种意识形态的核心都是一致的,即自我持存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系总是沉浸于文化环境之中.文化信仰是未经协调的各种预期,经济制度改变能力是其历史的一个函数,这就意味着一个社会应用其他社会组织的能力是有限的.20世纪中国的合作制经济便是一明证,将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信仰中形成的合作经济制度,强制推行到盛行"集体主义"文化信仰的中国社会中,其面临的困境就是必然的.这主要是因为文化精神特质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社会秩序基础的差异熟人信任与契约信任,并最终制约了社会大规模的超血缘与地缘的谋利式合作经济行为的发生.所以,若想使一种文化领域中形成的社会组织或制度安排在另一种迥异的文化土壤得以较好的运行,最佳的方式是将经济制度与社会博弈的规则一并移植.因为合作本来就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而非简单的局部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对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解决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实际或国情,而且也离不开对世界历史大局与大势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而也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终其一生,不仅注重了解中国,而且非常重视了解世界,具有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在他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课题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和视野处处呈现在我们面前。正是因为具有了既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又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英国个人主义传统及德国个人主义传统对爱默生个人主义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强调了个人主义在从欧洲移植到美国的过程中,爱默生把它提炼成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并影响到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和杜威。爱默生对美国本土文化的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思想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没有个人主义传统。庄子强调个人精神自由和个体人格独立,对后代有深远影响。这种庄子式的个人主义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也是建立在庄子对于人作为个体生存于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些基本矛盾与困境的深刻洞察思考之上的。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它强调个人精神自由而忽视个人实际利益,主张逃避社会责任而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且有脱离大众的高蹈主义倾向,总的来说是一种消极逃避的而非积极进取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精神:一个研究的新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毛泽东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无论从来源、具体形态、表现方式、社会渗透力乃至社会功能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很大的不同。要将“毛泽东精神”作为一个独立范畴进行研究和使用,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爱国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等方面探讨毛泽东长征诗词的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进行了深刻阐释,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似锦前程。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良好的修养、务实的作风、求实的个性、无畏的气魄,构成了毛泽东伟大的人格精神。毛泽东的人格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价值,对跨世纪新人成长具有示范价值,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榜样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定学  陈虹 《中州学刊》2004,4(1):139-142
精神世界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试图从神经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找出科学的答案.本文认为大脑神经元的胞体是存储精神的微型仓库,大脑皮层中140亿个神经元胞体构筑成一个博大的精神存储库,人脑中浩瀚的精神就存储于此.浩瀚的精神与博大的存储库结合起来就构筑成了人脑中的精神世界.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个虚无缥缈的、非物质的精神世界其实并不存在,真正的精神世界是由大脑产生的物质构筑而成,脑中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人没有完整科学的现代世界概念,基本用臆测性的"天圆地方"来演绎。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带来了一些现代天文学知识和世界地图,个别有识之士开始研读,但大多数的知识人士乃至整个朝野都从固有的陈旧观念出发,"目笑置之",极端者甚至诋毁其为"歪理邪说",从而丧失了一次认识世界的机会。及至鸦片战争时期,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威逼下,为摆脱民族危亡,清朝某些官绅及少数先进知识分子才急切地寻求资料,翻译西书,了解世界,于无奈中考察世界地理与世界格局。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考察世界,虽然带来了不少新知,但凌乱浅薄,缺少深度。待魏源与徐继畬所著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相继问世后,才标志着国人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及现实启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新是毛泽东建构其思想理论的重要手段。毛泽东的创新精神,是在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有结论,而根据中国实际,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创新。其思维方式主要以“求真务实”为本,以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为基本方式,以调查研究为实践基础。学习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启迪: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天地;以创新的精神引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育和发挥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