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桂华 《学术交流》2006,(3):167-169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维的方式和表达习惯也不尽相同,因而常常导致移情的失败,以至于不能达到有效交际。鉴于此,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克服从自身文化的角度与解读他人言语与行为的倾向,深刻认识文化元素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观念上自觉地建立两种文化的协调机制;立足实践,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跨文化交际中的思维模式、语言交谈等方面的差异;通过鉴赏文学艺术,重点掌握与我国文化风俗的不同之处,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地进行文化移情。  相似文献   

2.
李心赤 《社科纵横》2004,19(2):129-130
本文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 ,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内容主要涉及 :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层面 ,跨文化交际的课堂以及培养学生平等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5):117-122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局势总的发展趋势。各国、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日趋重要。基于文化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际是在冲突与融合中推进。当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则是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文化冲突的主因。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表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前所未有的侵蚀与危害。中国文化发展策略应该因势而动,加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身份的心理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英 《学术交流》2006,(6):172-174
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代表的是本民族文化,即文化身份不同。各民族文化既各具特色,又需要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态势下谋求共同发展。根据跨文化心理学“人类心理统一性”的理论,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着同样的心路历程:文化身份认知、文化移情和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5.
王霜梅 《学术交流》2008,(2):139-14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的手段.隐喻作为人类共有的思维模式具有人类共性,但在不同的语言中,隐喻的形式和意义又具有民族个性.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个性是造成交际误解的主要原因.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着隐喻式定中结构,从语序来说,英语中的定中结构包括顺行和逆行两类,汉语定中结构则属于逆行结构;从对喻体的选择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了喻化过程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问的对应关系,因此语言中的大多数隐喻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部分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对隐喻的准确理解要求理解者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性,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赵琼 《社科纵横》2004,19(5):195-196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本文从文化适应模式和文化迁移现象入手 ,对影响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语文化因素进行了理论阐述 ,说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会制约他的外语水平 ,同时指出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不但建立起了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介语 ,而且也在构建一套中介语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马慧 《社科纵横》2005,20(1):192-193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语典故成语的起源及翻译 ,并按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分类 ,使英语学习者既能学到文化 ,又能学到语言 ,并从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通过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被誉为当代德国法哲学和法伦理学领域最有成就的哲学家、图宾根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奥德弗利德·赫费教授,从法和国家理论、伦理学和哲学三者结合的角度讨论全球化、跨文化问题,开辟了全……  相似文献   

9.
高凤霞 《社科纵横》2010,25(3):112-115
文化空缺是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空缺理论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空缺理论流派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认知"一种文化中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文化空缺现象,从而有效地预防或避免由此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外语影视作为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乃至跨文化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外语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情况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学生文化交往的情况,以及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与外语影视理解能力的关系。根据数据分析对解决目前外语影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论词汇的文化蕴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志刚 《唐都学刊》2000,16(1):115-118
以汉英语言材料为依据,从文化词汇学、跨文化交际学分析的角度,按汉英对应词的指称意义、蕴涵意义的对应关系进行例举,从而论证汉英对应词文化蕴涵意义在词汇研究、翻译和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伍卓 《唐都学刊》2002,18(1):126-128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其中非言语交际习语的存在既表达了丰富多彩的非言语行为 ,又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语言的内在文化信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构成的习语自有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 《学术交流》2004,(1):133-135
文化差异可以影响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的获得,或误导信息的获得,或阻碍交际的进行。文化差异对交际能力的影响很大。为了减少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我们可以用“语域”理论,从行为能力、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并以“话语场”为中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3,19(3):139-141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运用方式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习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造成的。习俗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障碍之一。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中篇小说《我爱比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读本。跨文化交际的模式分为双边跨文化交际和单边跨文化交际。小说中几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这两个交际模式进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其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小说的象征意义,指出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彭方针 《社科纵横》2010,25(12):170-174
以文化语境理论为基础,批判跨文化语用翻译中语用对等的交际观,提出语用认同的跨文化交际准则及实现语用认同的语用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马玉梅  刘静静 《社科纵横》2011,(10):170-171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等领域。本文以邓球柏所采用的《论语》版本中“仁”的英译为蓝本,尝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利用图式理论来分析对比《论语》两个英译本中“仁”的翻译,探讨图式理论对于中国典籍英译的指导意义,进而提升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11):131-134
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尤显重视和必要,全球化语境下对英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本文探讨跨文化交际态度、跨文化移情能力、文化平观点等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特点,目标引领、多样化培养以及"道""器"结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原则。目的在于唤醒更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基础上,形成中国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人物分立"的文化价值观,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过去时间取向与未来时间取向、权威和平等、稳定与变化等范畴的价值观。在语言教育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并把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等,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自我及其边界:文化价值取向角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80年代以来为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所关注的自我边界结构的文化特征问题的研究进展,特别评价了跨文化心理学从“个体主义与群体主义”的文化价值取向角度对自我边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