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办刊经费不足和人员编制紧张的制约,多数高校学报编辑部都没有专职校对人员,大部分是由编辑人员兼做校对工作,即采用“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在这一现实情况下,高校学报必须优化校对环节,克服“编校合一”的弊端,明确一校、二校、责任编辑三校、交叉校对和主编终校各校对环节的侧重点,增强编辑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编辑的编校技能,从而提高学报的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编辑和校对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定位决定了编辑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政治、学术、法律、道德和常识等方面。校对与责任也是连带在一起的。编辑与校对的责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联系,使得高校学报大都把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或编辑、校对工作合二为一。为提高编校质量意识,特别是提高校对环节的消错意识,有必要将文后署名由现行的责任编辑改为责任编校  相似文献   

3.
如何应对新形式下的高校学报校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报编校一体的体制使校对这个环节的功能减弱,导致期刊差错率居高不下,因此编辑必须提高校对水平。而要提高校对水平,仅仅掌握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规范,具备语言文字优势是不够的,随着英文摘要、关键词部分的出现,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打印稿的增多,学报编辑还必须努力学好古代汉语和外语,才能大幅度地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4.
办好学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栏目设置、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发行等诸多环节,校对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对于保证学报质量起着把关作用.文章论述了校对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期刊校对出现差错的原因和具体表现,最后就如何提高编校质量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编辑和校对是保证出版物文字质量的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编辑对原稿进行审读和文字加工,校对根据原稿校正排版清样的差错,这是编辑与校对的关系的主要形式。从我国编辑实践的历史发展看,传抄、雕版时代的编辑,是编校合一的,到了活版机印时代,校对从编辑工作中分离出来,至今,大的出版社和报刊社都是编校分家、各司其职的。学报由于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加上人力、财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基本上采取的是“编校合一”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但又在另一方面锻炼了编辑的基本功,提高了编辑的基本素质。下文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出版进入“0和1”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出版具有稿件传递快捷、节约成本、缩短出版周期,工作效率高的优势。数字化出版带来了新的编辑校对模式,对编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出版给高校学报校对带来了新的问题。要加强研究,采取适应数字化出版的措施,提高学报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学报的校对工作通常是由作者和编辑共同完成的,编辑的校对对保证刊物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文字校对工作又是十分琐细的,极容易出差错,所以,如何提高校对质量是办好学报所急需解决的普遍问题。如何找出校对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学报校对质量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一些学报为此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根据这几年我在校对工作中的体会和分析,对提高校对质量有以下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学报的编排工作与校对工作是学报编辑工作流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上千家学报。尽管它们各具特色,然而在编排和校对中有着很多共同的特点和规律。由于学报的编排和校对工作大多是编辑人员自己来完成的,因此,作为一个学报编辑工作者,熟悉和掌握学报编排和校对工作的特点及其基本知识,对进一步提高学报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一、关于学报的编排工作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校对。认真研究校对工作的全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尤为重要。校对人员的心理学研究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采取科学合理的编校方法是降低编校差错率、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文中结合诸多高校学报采取“编校合一”校对工作的实际,提出可以通过改进其编校工作流程,采取自校、交叉校和当期责任编辑负责制的方式,在“三校制”的基础上,更好地改进编校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日出>经历了复杂的版本变迁.其再版本较之初刊本和初版本更完备;开明本改动最大,充满国家意识形态修辞;"剧本选"本是初版本与开明本的合成本,但又有新的改动;"戏剧二版"本承续了"剧本选"本的修改,是一个更适合演出的本子;四川本是曹禺最后的改定本,却又不及再版本那样完备.这些不同的版本是<日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变体,其实是不同的文本.这涉及文学史如何叙述具有不同版本的新文学名著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核心在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实践中,选择稿件是编辑进行期刊工作的基本行为,但编辑群体并未注意挖掘、重视选择在编辑学科的内涵和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切入,揭开现代编辑工作的面纱,阐述选择在编辑工作中的传播导向,以及在民族文化中的传播效率和传播约束与自由问题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金庸武侠小说的写作和修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也大略有三种版本:"刊本"、"三联版"和"新修版"."三次修改"和"三版"可能是总体情况,实际上,具体于每一部作品,有的可能只有一次修改,也只有一个版本,有的作品可能不只三次修改,也不只三个版本.不论是"三版"还是"三次修改",都有很多疑问,需要学术界做进一步研究."金学"要走向成熟,要深入发展,"版本"研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臧克家编辑活动具有实践、理性、自觉的对编辑规律探索特点,在上世纪中国文学诗歌媒体界曾出现过“臧克家编辑现象”,这一现象本质上包含一种与编辑规律的吻合。在编辑的编作方式或著作方式中,编辑思维方法与出版物内容形式相关联,反映物质精神世界和文化生产趋于对称性、和谐性的关系。“提高,而不忘记普及”:同毛泽东、陈毅、郭沫若等过从密切,切磋诗艺,不时“索稿”;“工人、解放军诗歌”及“民歌”作品跻身《诗刊》;“团结了老中青三代诗人”;“尽力拉一些名作家的稿子”:编辑《毛泽东诗词鉴赏》,邀约众多名家参与撰文;尊重“作家的创作劳动”:维护作品原貌、风格及作者权益、权利,并为此而呼吁;“自身的责任”“与自然万物合一”和感受“快乐”的编辑观:以欣赏的心境与作者作品进行“沟通”,将能“把眼泪滴在文章上”的好作品推介给读者。研究编辑臧克家,可以从中认识和解读编辑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编辑选择的过程是编辑主体在一定编辑思想支配下,通过对客体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品牌价值、媒体的经济收益作出综合的评估,当总体价值大于或等于编辑选择的心理临界值时,客体才可能被选用。编辑选择的审读心理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编辑的审读情绪。因此,编辑需要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建立相应的心理准备机制,调节好编辑工作情绪。  相似文献   

16.
秦淮墨序本?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是“杨家将”系列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版本。这部小说仅有周华斌、陈宝富的校注本刊行。虽然此本具有历史性的突破,然而也不尽人意,错讹、删改较多。故此,笔者对此小说重新进行了校点、注释,力求忠实于原著,并方便当今读者阅读。特将此次注释补正情况予以说明,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王利器"范注"订补柬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1929~1931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分上、中、下3册出版,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7册线装本,至此"范注"基本定型.1958年经作者又一次核对订正,人民文学出版社分2册重印,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本子.人们一直以为"范注"由开明书店本到人民文学本的修订工作就是范老本人做的.然而,据王利器回忆,他曾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重版的责任编辑,在整理过程中,他订补了五百多条注文.笔者从增补、订正、补充、厘正4个方面,对王利器所做的"订补"进行考辨,以期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小说《蚀》三部曲,在版本变迁中主要的一次修改,是在初版本到定本之间。这次修改,作者迎合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学规范,实现了文本的全面刷新,尤其是导致了“革命”与“性”的意义滑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语法部分的一些不当之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肯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征求意见本)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其存在的问题。以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词条为考察对象,分释义、义项及词条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还对修订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