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这一学科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有更清晰的把握。生态语言学的产生经历了从"语言生态学"到"生态语言学"的概念转换,这两个概念标志着两种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范式,在环境概念理解上也有差异。产生之初的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心理、地理等表现出一种复杂关联,当今的生态语言学在批评范式、批评对象和学科属性等方面则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对此加以钩沉描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语言学界在研究语言与生态之间相互关系问题上,长期认为豪根理论与韩礼德理论为两种研究范式,同时将语言生态学与生态语言学称之为等同术语。豪根理论与韩礼德理论这两种研究范式实为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即语言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它们有各自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无论是语言生态学还是生态语言学,都是很年轻的学科,严密、完整的学科体系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对语言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存在着类似生物群落一样的语言群落,每个语言群落中包括许多语言个体及其变异形式,每种语言个体或其变异形式又包括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委婉语就是一种具有避讳、掩饰、礼貌等诸多语用功能的间接语言形式。与生物物种的发展进化一样,委婉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遵循生态学规律:委婉语间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不仅使弱势委婉语走向衰落与消亡,同时也促进了现存委婉语"生态特征"的多样化,委婉语的产生、多样性特点、再委婉现象、语码转换机制、创新,都是与其赖以生存的整个语言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结果,其存在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存在着类似生物群落一样的语言群落,每个语言群落中包括许多语言个体及其变异形式,每种语言个体或其变异形式又包括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委婉语就是一种具有避讳、掩饰、礼貌等诸多语用功能的间接语言形式.与生物物种的发展进化一样,委婉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遵循生态学规律:委婉语间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不仅使弱势委婉语走向衰落与消亡,同时也促进了现存委婉语“生态特征”的多样化,委婉语的产生、多样性特点、再委婉现象、语码转换机制、创新,都是与其赖以生存的整个语言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结果,其存在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语言学是在生态语言观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学者论证了语言物种属性、语言全息态、语言生态系、语言进化律等新的理念,使生态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得到了拓展深化;提出了"零排放"语用伦理、语言公平、RLS工程等生态语言学应用理论,显示了对语用实践特有的指导意义。生态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学科体系也必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回顾生态语言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础上,对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系统的生态性与非生态性、语言环境的公平性和语言帝国主义、濒危语言、语言的同心圈和语言变体等生态语言学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7.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交叉形成的一种新兴的跨学科语言学研究范式,目前逐步跻身西方主流语言学之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坚实的研究团队和丰硕的成果。文章介绍这一领域内最新论文集《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colinguistics)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特点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5—2021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关于中国生态语言学的文献资料以及关于生态语言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状况,对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历程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国内生态语言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研究主题分散与单一的萌芽阶段,到研究主题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探索阶段,再到注重本土化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今后国内生态语言学可以从完善理论与加强实践应用研究两个维度,建构系统化、深层次的生态语言学结构体系。生态语言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其核心思想是指在语言系统和语篇层面上剖析语言的非生态特征,以揭示现实语言中不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思想,强调语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201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语言学研讨会”。大会包括主旨发言和分会场讨论。八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对国内外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有一定引领作用;不同主题的分会场讨论,有利于促进生态语言学的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但最直接的动因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数字福建实践探索以及他在2015年底有关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数字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地方探索、国家战略三个阶段,现已成为中国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标志.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必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诸多方面对中国未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2018年10月13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文章阐述了大会的两个议程:“生态语言学”学术报告会以及特邀专家研讨会。会议不仅展现了生态语言学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还就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式、成果推介、人才培养及学会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此次会议的召开为生态语言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生态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推广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总是处于变动中,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坚持未来导向,以未来的眼光审视当下的发展,并通过前瞻性分析为企业提供方向和指导,从而避免文化企业的盲目发展,保证自身积累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关于产业未来的讨论,通常较为抽象和复杂,因此要首先从原理角度进行思考,不仅要重视方法、关注本质、思考未来、反思节奏,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和改善主义..具体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八个未来导向,包括自主性、前沿性、领先性、整体性、平台化、频道化、轻奢化和品牌化.认识和理解这八个方面,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繁荣和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于2017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文章阐述了大会的两个主题:“生态语言学”学术会议和“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成立会议。学术会议包含四个主旨发言,将对国内生态语言学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的成立对于生态语言学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的发展,都会发挥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2006-2016) 国内外生态语言学学科发展有几个凸显特点:研究队伍壮大、学术交流频繁、新著新论主题广泛;学科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研究主题得到了深化,研究领域也不断拓新,学科交叉属性得到彰显。但学科研究和发展也存在研究范围过于宽泛、方法个性可能被淡化、应用技术和服务社会研究有待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施公费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是现实的诉求,也是历史的复归,是对当下教师培养体系体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但在实施中,存在部分教师培养机构认识不到位,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对全科教师全面素质培养不足,措施不多;生源素质尚有差距等问题。为保证该项政策理想的实现,必须深化认识,提高政策实施的责任感使命感;研究教师核心素养,强化乡村教育情怀养成和自主发展能力培养;重建校园师范文化,落实师范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持续提高乡村教师定位,吸引优质生源。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态语言学得到了一系列稳步发展,已初步形成其丰富多样的理论资源和重要成果,但其学科体系仍缺乏系统的整合。研究将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对中西方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纵观整合性研究。通过对其重要发展阶段进行具体划分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而尝试探寻中西方生态语言学整合研究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方法。研究为实现中西方生态语言学学科领域的对话交流,促进双方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的交融互鉴,以及推动兼收并蓄的生态语言学的整体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广泛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众筹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成为农业融资发展的新途径。农业众筹是指发起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农业项目,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帮助农业项目开展,并给予筹资人某种回报的运作模式。农业众筹在聚集人气和资金方面有巨大优势,同时能极大地包容各类众筹对象、发起人和筹资人,是农业项目融资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综合类农业众筹平台的农产品众筹蓬勃发展,未来还有可能在农业机械等方面展开众筹。目前由于法律制度限制,我国的农业股权众筹并不发达,也不存在真正的土地众筹,但是根据最新的政策风向和法律修正趋势,农业股权众筹和土地众筹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未来有可能得到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性别与发展研究:起源、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跨学科的发展进程中,女性,性别研究正在不断分化出多个分支领域,性别与发展研究就是其中之一。从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源流、理论和方法、性别与发展项目等方面,探讨这一分支领域的学科建设问题,研究结果如下:性别与发展研究源于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发展观的变化、妇女运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性别与发展研究在理论上可区别为两种形态(WID和GAD),而在实践中两者往往难以区分;性别与发展研究有相对独立的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上的性别平等主流化和妇女赋权两大战略,又有微观层面上的性别分析、性别计划、性别统计和性别预算等具体操作方法;性别与发展项目是性别与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源、发展与理论纷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70年代初以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源、发展和理论纷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关键子概念是“可持续”,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对“可持续”内涵有不同理解。生态学家强调生态环境诸要素间的互补,认为经济发展不能以任何生态要素的功能丧失为代价;主流经济学家强调资源间的替代性,认为只要不违反最优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某些资源或生态要素的功能丧失;其它学者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争论主要发生在主流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之间,争论焦点是生态和资源的可替代性。“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操作性的定义目前仍未建立,尚需学者们深入研究和完整把握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系统间的联系,突破此难题需要相当长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