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白沙道论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白沙在使先秦儒家思想获得本体论的确证时,吸收了道家的思维方式、思维架构来提升原始儒家的观念,并使道家的本体追求得以不断发展。道论就是其中之一。这主要体现在先于天地、创生万物、至虚无形、道与物通、至大无际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吴博 《理论界》2012,(6):121-122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原则;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的生态自然思想;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生态循环意识;知足寡欲、见素抱朴的生态消费思想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对其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挖掘、探讨和学习,对当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汉初期道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学术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贾谊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生活在道家思想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想上难免不受其影响.《鹏鸟赋》集中体现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宇宙观、人生观、辨证思想等方面,借道家思想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老子>哲学对于填充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弥补儒家疏于本体建构的缺陷功不可没.<庄子>的齐物论开辟了平等的思维路径,成为近代哲学家消弥差等、提倡平等的理论渊薮.<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固然同属于先秦道家,依然有着理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道家是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学派,前期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后期以慎到为主要代表.早期道家有"法治"理念而无"法制"思想,到慎到这里就不同了.慎到的思想是联结道家与法家的一个关键环节.<慎子>中集中体现了以下四个观念:一是崇尚天道,二是认为"法制"是对天道观念的社会转化,三是主张建立在公义基础上的法制应该坚守,四是主张在实践"无为"过程中特别关注"势"的作用和力量.道家从老子、庄子发展到慎到,人间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厚,最终演变为积极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汉末魏晋时期隐逸观念的考察,分析了隐逸与山水文学兴起之间的关系,认为隐逸文化中的山水意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它孕育于先秦,萌生于汉末魏晋时期,而此期隐逸观念的发展变化,是隐逸文化中山水意识勃兴的关键,它对山水文学的兴起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略论司马迁的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齐鲁学刊》2000,(4):84-89
司马迁曾将自己的著史宗旨明确概括为“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而他在贯彻这一宗旨时 ,又表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倾向。在“究天人之际”时 ,司马迁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为宗镜 ,主张顺天而动 ,同时突出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扬弃了以天命为中心的神秘主义思想。司马迁强调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志在“通古今之变” ,而这又是对道家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于道家的批判精神、人格独立意识和抱朴守真思想 ,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成为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另外 ,在社会政治观、人生理想以及文章风格等方面 ,司马迁也颇得道家思想之沾溉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是一个概念十分丰富的思想体系,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都有许多深入准确的洞察。其中,先秦时期道家心理保健思想就异常丰富。文章把《老子》《庄子》中的心理保健思想做一概括性的整理,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方面为中心展开,探讨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是一个概念十分丰富的思想体系,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都有许多深入准确的洞察.其中,先秦时期道家心理保健思想就异常丰富.文章把《老子》《庄子》中的心理保健思想做一概括性的整理,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方面为中心展开,探讨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竹简《老子》应为稷下道家传本的摘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钊 《中州学刊》2000,(1):67-73
本文认为,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组竹简《老子》,既非三种不同的《老子》传本,也非一种完整的《老子》传本,它很可能是一种《老子》本的摘抄本。从其归属来看,当出自稷下道家传本。理由是(1)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和会众家的宽容胸怀;(2)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重视术治的思想倾向;(3)附在竹简《老子》一起的《太一生水》篇,乃为稷下道家遗著;(4)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积极、求是的学术风格。竹简《老子》作为稷下道家传本,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进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从20世纪文学整体观的角度讲,当代文学的开端是延安文艺。而在文艺体制一体化、审美形态同质化和文艺方向大众化等方面,延安文艺与苏区文艺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因而苏区文艺理应是当代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2.
徐善伟 《齐鲁学刊》2001,(6):100-104
学术界普遍忽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之文学和艺术的阿拉伯渊源问题。以近代第一位 诗人但丁的《神曲》为例,可见其时文学的阿拉伯来源是十分明显的。文学之外,阿拉伯艺术还对 文艺复兴时代西方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和微型艺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学本原论     
中华文论的文学本原论 ,是“天人合一”式的 ,它不是孤立的“感物”说 ,也不是孤立的“言志”说 ,它还有超越这两个序列观念的第三序列观念 ,即“天”、“道”、“天人合一”等。中华文论的文学本原论是三个序列观念的有机整体的联系。在“感物”和“言志”的后面 ,还隐含一个十分重要的层次 ,这就是“道”。  相似文献   

14.
儒道两家的苦乐生死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两家都研究人的问题 ,重视人的价值。儒家对人生是积极的 ,主张“乐生” ,“修己安人” ,“修己利人”。道家对人生是顺应的 ,认为生不足喜 ,死不足悲。综合儒道两家 ,都认为人生难得 ,既生为人 ,则需尽人之责任 ,这亦是自然之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海珠 《学术研究》2006,(8):125-131
中国“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发生的。1930年,“左联”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中国支部。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中国共产党受命于第三国际的领导。由第三国际倡导并成立国际性的作家团体,促使在中国也成立相应的组织,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指导系统。而中国本身也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星星之火,鲁迅和茅盾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以后,“左联”和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联系已经中断,交流和指导非常困难,但有文献材料证明,这时“左联”和国际的联系改为由“文总”出面。总之,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相似文献   

16.
龚斌 《殷都学刊》2010,31(3):102-105
名僧喜欢佳山水,自晋已然。东晋后期庐山高僧慧远三十余年迹不出山,多次游览山中美景,同他的一群信徒咏唱和描绘山水景物,成为早期山水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慧远的《游石门诗》、《游庐山诗》、《庐山记略》,是东晋山水文学的佳作,是了解晋宋之前庐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宝贵资料,在中国山水文学史上产生过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道家生态伦理观的"四知"原则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哲学是一种崇尚自然的哲学。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知常曰明、知和曰常、知止不殆和知足不辱。这些观点对我们解决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国昌 《文史哲》2013,(1):137-154,168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解放区文学迅速走向了体制化,并且形成了规范中国文学发展的当代文学制度。作为延安文学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解放区文艺社团的转型直接推动了延安文学制度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前,解放区文艺社团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态,但主要是以知识分子作家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型"文艺社团为中心,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启蒙意识和批判精神是"知识分子型"文艺社团的基本理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毛泽东的"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以"乡村剧团"和"文工团"为代表的"工农兵型"文艺社团取代了"知识分子型"文艺社团,成为解放区文艺社团的主体。"工农兵型"文艺社团以"讲话"确立的"工农兵方向"为唯一的社团建构理念,成为解放区后期文学发展中政党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作为政党意识形态的载体,解放区后期文艺社团具有特殊的社团组织形式,所有的文艺社团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规范下运行的。因此,解放区后期的文学完全被政党意识形态化了,而作为延安文学体制构成要素的文艺社团的转型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政党意识形态化的过程,解放区文学的体制化过程实质上是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的"讲话"转化为政治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老子守柔思想与企业柔性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于守柔的原因、守柔的意义、守柔的方式、守柔的根本要求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刻的论述。老子的守柔思想不仅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而且对于现代企业实行柔性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模式与文学研究会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承 《学术研究》2005,12(11):126-129
20世纪初,文化思想杂志《新青年》和纯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具有文化现象的同构性。在其彼此相互联系与共同的文化语境中,创造了现代群体生成的许多可以运作和实践的模式:诸如刊物组织模式、“运动化”思想启蒙模式、精神矛盾悖论模式、现代公共空间模式等。他们不仅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社群生成、聚散的文化内涵,而且有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化、文学价值重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