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非城镇黑人,主要指的是居住在所谓“白人南非”地区的大城市周围,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黑人。城镇黑人问题,历来是南非种族主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南非执政党国民党内部争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在南非现任总理彼得·博塔刚刚上台的时候,西方有关评论就曾经指出:“对博塔的新政府来说,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居住在南非一些城市的不愿很好地配合种族家园计划的八百万黑人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论述南非种族主义全面发展的特殊道路及其原因。种族主义发展的法律化、制度化、全面性,以及“班图斯坦”的产生和“黑人独立国”的“形成”都是这一特殊道路的具体表现。南非经济的高度垄断和法西斯化、国家政权的法西斯化是种族主义极端发展和特殊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非洲人国民大会:南非最大的黑人民族解放运动组织。1912年成立,始称“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1923年改为现名。主张“摆脱一切形式的分歧和民族压迫”,建立“统一、民主和种族平等的南非”,实现国家财富的不断增长和公平分配。非国大在竞选宣言中提出了“重建与发展计划”,旨  相似文献   

4.
黑人中产阶级与南非民主进程张忠祥引人注目的南非民主进程开始于1990年。在此之前,南非是一个严格奉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1990年2月到1991年6月,德克勒克政府相继解除党禁,释放了纳尔逊·曼德拉等黑人领袖,取消全国紧急状态,废除300多...  相似文献   

5.
实现了种族和解的新南非,为弥合白人统治时期因长期奉行种族隔离制度而造成的社会分裂,迅速提升黑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改善黑人的生存状况,保护社会的宗教、语言多样性,通过立法、司法、行政及社会组织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种族隔离制度对南非这个多种族、多族群社会造成的严重伤害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治愈的。当前,黑人的贫困和失业、艾滋病肆虐以及周边国家大规模人口入境谋生等严重社会问题依然困扰着南非。  相似文献   

6.
卡里尔·菲利普斯《最后的通道》和《一个国家的独立》虽在题目、人物性别和内容上不尽相同,但从流散视阈中看二者堪称“家园”书写的“连环册”。《最后的通道》中雷拉的流散方向是从“移出国家园”到“移入国家园”,随之又指向“移出国家园”。《一个国家的独立》中弗朗西斯则从“移入国家园”到“移出国家园”,随之又指向“移入国家园”。二人迁徙方向首尾链接后呈现出“连环册”式的“家园”书写特点。通过其菲利普斯思考了流散群族的命运问题。同时他还就英殖民统治的特点和英国加勒比黑人在英国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桩相当引人注目的怪事,即臭名昭彰的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在“削弱”种族歧视,“改善”种族关系,“使各民族履行不可剥夺的自决权”的喧嚣声中,接二连三地宣布“承认”国内一些黑人部族成为分立的“黑人共和国。”南非白人政权搞的这种“黑人独立”,绝不是一项任意的政策所导致的结果,而是它长期  相似文献   

8.
南非是当前世界上种族主义最为猖獗的国家。三百年来,少数白人对广大黑人进行残酷的种族主义统治,广大黑人为反对种族压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目前,南非的种族对抗出现缓解的趋势,但要彻底结束种族歧视、种族隔离还要经过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南非共和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把种族歧视奉为国策,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政策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南非少数白人统治者把种族歧视奉为国策,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其根源在于经济,在于白人农场主和企业主要把南非广大黑人以及其他有色人作为自己雇佣的对象,作为自己发财致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理查德·赖特笔下的《土生子》是“抗议小说”中的典范之作,主人公别格·托马斯一改“汤姆叔叔”式的人物设定,转而以暴力犯罪青年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如果暴力犯罪诠释的是黑人民族显性的外部抗争,那么刻板印象将从隐性的意识形态层面打破黑人民族的沉寂,其主要表现为透过别格的视角凝视白人社会,并由此反观“白人性”。从黑人的视角分析“白人性”,旨在呈现“他者”眼中的白人主流社会,挑战后殖民主义文学中根深蒂固的“黑人性”解说,打破黑人对白人社会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以缓和“黑人性”与“白人性”之间的对抗性,进一步消除两个民族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参与”作为其美学基本要旨的文学运动,它以激进理想和政治热情狂飙般地冲破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黑人“抗议和请援文学”的传统,成为“黑人权力”运动的美学之翼。索妮亚·桑切斯正是在这一时期崛起于文坛,成为黑人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这篇访谈探讨了对索妮亚的思想艺术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揭示了她在这场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宗教、人性、艺术等的思考,展现了她对黑人艺术运动独特的理解、贡献以及她对后来的黑人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斯福“新政”与黑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所有少数民族中,作为奴隶后裔的黑人,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都处于美国社会最底层。他们极其贫贱的处境,使他们的问题成为“难于解决而又同样难于置之不理”的突出问题。对于黑人问题,罗斯福的“新政”是怎样对待呢?本文对此将作一简要叙述。 1 初期“新政”与黑人。在就任总统以前,罗斯福既有反对歧视黑人又有歧视黑人的纪录。1932年竞选总统期间,罗斯福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  相似文献   

13.
纳尔逊·曼德拉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两次转变:从非洲主义即狭窄的、排外的民族主义到包括黑人、印度人和有色人的黑人民族主义;再从黑人民族主义到包括一切南非人的南非民族主义。这种演变是与南非局势的变化和曼德拉本人在南非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变化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4.
南非共认为,未来南非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一是民主、平等、自由;二是主要经济部门的社会化;三是“有效率的计划”和“有效益的市场”的有机结合;四是可持续发展.为此,南非共在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思想工作、基层工作方面作出了基本规划,即“四大支柱”,这也是南非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纲领.为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南非共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导致了南非长久以来难以解除的种族间的矛盾与冲突。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反映了"反向种族主义"在当今白人与黑人社会各个领域的动向,及南非人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6.
1913年和1958年南非妇女两次反通行证法斗争,是南非历史上两次规模最大的妇女抵抗运动,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作者在探讨南非妇女运动自身的特点后,指出:这两次妇女运动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妇女运动相比,不能称作“女权运动”。  相似文献   

17.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骄傲和自豪 ,否认自己有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意识”的困惑。她拒绝把黑人当成美国社会的“问题” ,拒绝把黑人描写成种族歧视制度下产生的畸形儿。她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黑人社区内存在的鄙视自己黑皮肤的黑人种族主义思想对黑人灵魂的腐蚀 ,力图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然而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高潮过去以后 ,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黑人“抗议文学”成为当时黑人文学的主流 ,赫斯顿及其作品被湮没在美国文学的尘埃里无人问津。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的黑人权利运动兴起 ,以及黑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唤醒 ,赫斯顿才在一片荒冢中被重新发现。实际上 ,赖特式的“抗议”与赫斯顿式的“赞美”只是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求得生存的既矛盾又统一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6,(5)
记得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温妮·曼德拉接受采访,穿着雍容华贵的她态度坚定地说,她要继续为贫苦的黑人而战斗。富有平等意识的记者便把镜头对准她那豪华住宅和珠光宝气的衣饰,不无讽刺地问:“你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为穷人战斗?”这位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前夫人似乎不认为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正如她涉嫌囚禁并谋杀一些被怀疑为叛徒的年轻黑人,对于一些黑人解放运动的参与者来说,不应该算是一项罪行。在南非长期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下,极端的压迫导致奋勇的反抗,制度性的犯罪使得被压迫者也和压迫他们的人一样,视暴力为理所当然。在经历过比任何殖民地都更为严酷的种族专制后,从长期梦魇中醒来的南非黑人  相似文献   

19.
精神生态研究主要是关注人自身“精神圈”这一内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探索精神生态失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在《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三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塑造了美国黑人社会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悲剧的因素包括“黑人性”的丧失与母爱的扭曲: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社区在白人强势文化面前迷失自我,丢弃“黑人性”,酿成了佩科拉一家的悲剧;在《秀拉》中,秀拉抛弃“黑人性”,蔑视黑人传统,给黑人社区带来了灾难;《宠儿》中塞丝杀死亲生女儿,《秀拉》中伊娃杀死深爱的儿子,都是扭曲的母爱带来的毁灭。如此种种,都折射出美国黑人精神生态的危机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日本对外经济政策一直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实施亚洲战略的同时,又高度关注非洲。这对于一个资源极其缺乏的日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日本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诸如铂、锰、钴、钒等稀有矿产,而这些矿产主要盛产于非洲,尤其是南非,其稀有资源的储量居于世界前列。为此日本在经济战略上一直关注南非。两国经贸关系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社会对南非制裁的洗礼、以及当今国际社会对南非稀有金属市场的关注和争夺,但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南非在日本的经贸关系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进入2I世纪以后,日本已将确保稀有金属列为国家能源及资源战略的重要一环。日本与南非的战略贸易关系也变得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