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威权主义国家统治者即精英政治集团需要为自身的存在寻找合法性依据。威权主义的合法性如果不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或人民主权的基础之上,就只能依靠经济的增长为主的政绩合法性来维持。为了维持政权的存在,威权主义国家的精英政治集团需要而且可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改革。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成熟,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合法性会出现不足,这就需要政治精英将国家的合法性稳步地建立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的研究,是20世纪下半叶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流.东亚各国威权政体呈现出不同的路径,但是可以抽象出一定的共同的阶段性路径依赖.通过分析东亚威权政体发展中的阶段性和每一个阶段具有阶段性特点,寻找每一阶段人民的阶段性需求,试图找到实现威权政体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是现代社会政党政治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的执政党,也一直面临着政治合法性建设的问题."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伟大成果.这一成果既体现了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时代性特点,又体现了党作为执政党对自己执政任务的全面思考,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维.它是党的宗旨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是党执政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执政合法性要求的系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在效仿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失败后,纷纷走上威权主义的政治之路,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民主转型。文章采用历史考察与政治发展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因素等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东南亚国家威权主义政治是特定的历史形态,民主转型过程虽受其自身限制性因素的制约,但民主化是威权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民间社会团体发展的“合法性”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法性"危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间社会团体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影响着法治中国的实现.当下中国民间社会团体发展所面临的"合法性"危机突出表现为社会层面的正当性与规范层面的合法性之间的冲突.为了解决民间社会团体合法性危机,必须结合当代中国的特定语境要求,确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团体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苏联共产党因政治合法性资源的枯竭而丧失了执政地位."三个代表"、"三个文明"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合法性问题上做出了新的探求.作者主要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对中苏两党加以对比解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国家的社会职能,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空间和领域,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政治合法性是关于公共权力正当性和政治秩序如何持久的问题.源于古典共和主义传统的协商性民主理论,强调通过程序主义对话伦理赋予公共政策或立法以合法性基础,从而实现了对于共和主义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协商性民主在政治参与、法律监督、政治博弈、程序正义方面的优越性,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重建其政治合法性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台湾威权政体转型处于亨廷顿所描绘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产生的时期。台湾威权政体民主化转型是台湾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式民主政体示范效应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台湾威权政体是向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民主政体,还是向一党独大政体的方向发展,取决于执政者的政治选择和民众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权威主义政体是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与批判已有理论,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政治权力角度分析权威主义政体的特征,从权威人物或统治集团控制社会的方式分析权威主义政体的类型,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权威主义政体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初期,东亚国家仍具有农业社会的典型特征,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仿效西方建立的自由民主体制缺乏政治基础和公众认同,而且难以处理复杂的社会安全形势。这些因素导致了自由民主体制的失败和权威主义政体的建立。在权威主义政体下,由于保持了政治稳定、采取专家治国和出口导向战略,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保持了一定的政治稳定但也导致了惊人的腐败;由于民主的历史,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部分民主形式。我们在承认权威主义的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也不应美化权威主义。  相似文献   

14.
韩国的法律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逐渐步入现代法治之轨道。韩国的宪法和刑法主要受到西方有关法律思想的影响 ,民法则保留了东方礼制和伦理色彩 ,诉讼法既有大陆法系的特征、又有英美法系的影响。本文从基本法宪法、几个主要部门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方面来探讨步入现代法治轨道的韩国所特有的东西复合型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5.
阿尔及利亚的军政体制萌芽于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在布迈丁时代正式确立,1978年以后进入调整阶段,军政体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向现代政治的转型。同时,由于国家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出政治稳定优先、民主化的渐进性及军人干政的有效性等特征,使军政体制得以长期存在,布特弗利卡总统执政以来政治发展仍处于军政体制的框架之内,但也表现出权力总统化的趋向,军队与政府间制度化的妥协是推动政治发展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朝鲜移民向中国东北地区的迁移史,分析了从清朝末年开始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朝鲜移民潮,总结了朝鲜移民潮初始期、难民期和移民期的特点,根据建国后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了朝鲜族人口数量及分布变化;中韩建交后伴随着韩国对华投资的增长,越多来越多的韩国迁移者出现在中国大陆,进而形成被称为“韩国城”的族群飞地;从迁移时间、居民身份、流入区域、居留比率、迁移动机、迁移类型以及对移入地经济的影响七个方面比较了朝鲜移民与韩国迁移者的迁移特点。讨论了韩国人“身份”认同对其社会网络的影响及韩国人与朝鲜族的互动特点。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别于传统的“意识形态说”和“国际价格波动说”。一个经济体的被殖民历史以及独立后的威权体制才是决定赶超战略实施的主要原因,其中威权体制具有决定作用。一方面,公共资源由少数政治精英掌握提高了赶超战略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威权体制下的官员激励机制难以确保经济信息的有效传达,这进一步造成了赶超战略的持续。实证研究发现,政治体制的威权程度越高,则该经济体推行赶超战略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在拥有殖民经历的经济体样本中,该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是联合国成立后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性战争,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组建联合国军入朝,参与了战争的全过程,并在民间救济、停战谈判等方面发挥了作用。联合国干涉朝鲜战争既是美国及其盟友操纵的结果,也是联合国与朝鲜问题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联合国的决策虽有瑕疵,但履行了相应的法律程序,具有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承认联合国干涉朝鲜战争的合法性并不意味着否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合理性与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