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儒家文化产生的基础是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和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儒家思想在当代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儒家仁学思想以仁爱为核心,在当代具有对伦理价值的补偏救弊之功,有助于财富分配的解决,有助于克服资本中心论。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儒家文化的核心,体现为它的伦理思想,儒学就是以伦理为中心的文化。和各种现象都含有正负两面性一样,儒家思想也有其精华的方面和糟粕的一面,并且儒家伦理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儒家文化涉及的方面颇为广泛,仅仅就精华的方面也不可能全面阐述,本文从儒家思想对于个人理想的形成、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徐佰义 《理论界》2023,(5):73-80
仁与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旨,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考察仁与礼的文化思想需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五经元典之中。方东美先生将先秦时期尚未被政治化的儒家思想称为原始儒家。在原始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与礼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强化了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则建构了仁的德性基础,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使得“仁”与“礼”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仁与礼作为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当代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代思想主要体现于《金史》的各卷中,严格地讲,它同有金一代以儒学为治国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金朝接受儒学的影响应当很早,其初是娴习中原事务的渤海人帮助建国,特别是金太宗灭辽及北宋后,加快了对儒家思想应用的步伐,到熙宗时谓“孔子虽无位,其道可尊,使万事景仰”1,把孔子已抬到至高的地位,儒学成为金帝所奉行的治国思想。  一、金代儒家思想的渊源  金代儒家思想既是对过去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又具有时代的氛围和特点。在历史的发展中儒家思想前后变化很大,不断地增补内容,吸取对其学说有利的方面和扬弃对其学说不利的东西,甚至同一…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纪初叶,儒家思想经耶稣会士西传并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引起了震动。莱布尼茨,尤其是沃尔夫把儒家的《四书》看作为绝无仅有的实践哲学,不仅从中找到了哲学思想上的认同,而且致力于儒家思想的西化和传播。基于儒家经典基础上的儒家道德思想和政治学说,给西方视基督耶稣为唯一的世界观以巨大冲击,并作为一种催化剂,给予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补充。由于种种原因,有关儒家学说对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问题,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孔孟仁学与民族精神梁宗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复杂的思想渊源,儒家思想学说在其中所起的正是一种精神支柱作用。对儒学负面消极性的批判并不能否定其正面的积极意义,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屡打而不倒的真正原因恐怕就在于此。既要弘扬民族精神,也就不能...  相似文献   

7.
余仕麟 《阴山学刊》2007,20(1):85-89
在汉藏交往史上,儒家文化曾经对藏族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强大吸引力的结果;是中央王朝为维护其统治向藏民族灌输和渗透儒家思想文化的结果;是藏民族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自身向中原文明靠拢的结果;是汉族民众在与藏族民众长期的民间交往过程中,促使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直接在民间产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谢惠媛 《船山学刊》2003,(4):97-100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作为外来宗教和文化,佛教进入中国后,必然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从而建构起与印度佛教相异的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伦体系。本文将以三国两晋至唐代为时间域,通过忠孝之辩,分析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对话、争辩和契合,进而阐释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和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整理挖掘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文化虽历经千年刨蚀洗砺,但儒家思想的许多精华,仍然闪烁着大智大慧的光芒。其中“和而不同”、“天人合一”、“道不远人”等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和值得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预设儒家文化在西方的冲击下将会逐渐走向衰亡的命运。列文森认为,由于儒家思想缺乏现代化所需要的要素,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过程,必将逐渐走向衰亡。本文分析了列文森之所以唱衰儒家的原因,指出由于列文森对儒家思想的片面认识与其历史观的局限,列文森不能正确地认识儒家文化及其在现代的命运。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儒家思想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儒家思想不仅被证明为没有死亡,反而对于现代化的弊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道东之传”——明清时期儒学在台湾的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在台湾的传播,清代以及清代之前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明朝末年郑成功抗清及收复台湾阶段,这一时期儒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军中府中上层人物在治军和施政的基本过程中,以儒学思想中的东林和浙东学派为主,强调反清复明与民族大义。另一是清领台湾以后,儒家思想以官学的方式系统地进入台湾,并以朱子学说为主导在全台湾逐渐建立起目的在于教化民众的儒家思想教育体系,真正使儒学精神成为台湾社会的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而大量的儒生,不管是由大陆渡海而去的,抑或是后来在台湾本土成长起来的,他们都作为当时当地儒家思想的承载群体,在确保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同时,亦作为推动文教事业发展的主体,为台湾社会的秩序建立和不断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在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从儒家文化中提炼出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索儒家人本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现实应用性,并使其纳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中,更好地发挥儒家人本主义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功效.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探讨了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总结了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主要特色,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和特殊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社科界》2006,(6):38-4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儒学及其伦理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并且对包括藏民族在内的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产生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何以会受到藏族同胞的关注、学习、运用,并吸收其为自己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呢?我们认为,其基本原因有如下几个万面:一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二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三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的强大吸引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这里说的是一个关于儒家文化的老话题,不过,本文希冀做到的是,把儒家思想在日本产生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作为文化切片,探讨一下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一、儒家学说在日本的不同命运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度。美国学者埃德温·赖肖尔在《日本人》中称:“几乎一亿日本人都是孔孟之徒”。①这说法虽然夸张了一点,但它道出了中日儒家文化的渊源关系。儒家文化传入日本的确切时期该在6世纪初,公元513年6月,百济派五经(《尚书》、《周易》、《诗经》、《春秋》、风记》)博士段杨尔赴日讲学,开儒学传入日…  相似文献   

16.
<正> 由曲阜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山东分会联合主办的“孔子、儒学与当代社会”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2日-16日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学术厅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为会议提供论文近80篇,并围绕着孔子、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这个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热烈的讨论. (一)会议要求,选择当代社会为立足点,站在现时代的高度,去重新看待和估价孔子、儒家及其思想学说.根据这一要求,许多学者畅谈了他们的看法.有的学者指出,开放性是当今社会思想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个特点也为孔子思想所具  相似文献   

17.
徐亚州 《南方论刊》2016,(4):107-10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精髓的集中体现,既有爱国齐家的理论阐释,又具有追求至圣至贤的现实操作性。儒家思想是中国人千年来价值观塑造的基本根据,本文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通过现时代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诠释和挖掘,阐释儒家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模式和切实意义,试图从理论上寻找将儒家思想中蕴含的实效性、实践性和爱国主义渗透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逻辑可能性,最终使之成为教育战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历史中的经典文化,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需要认识到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教育价值,以及积极探寻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璐 《理论界》2007,(11):28-29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探讨儒家思想文化,将饱经历史考验的儒家文化与中国的实际成功相结合,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祥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儒家的和谐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也是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继承和发扬它,而且要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锡伯族接受儒家文化既是自身的需要,又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阻碍锡伯族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