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运行道德和经济交往道德构成了经济道德的两个方面。经济运行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互利”,其主要准则是勤劳俭朴、公平竞争、循章协作和诚实守信;经济交往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利他”,其具体准则是克己奉人、扶贫济弱、解危助困和敬老爱幼。  相似文献   

2.
“三利”即经济道德的“利群”、“互利”、“利他”三原则。“三利说”是由经济发展道德、经济运行道德和经济交往道德的“三利”原则及其逻辑展开的十二条规范所构成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3.
经济道德分为经济发展道德、经济运行道德和经济交往道德三层次。与此分别对应的"利群"、"互利"、"利他"三原则和"效益结合速度"、"效率兼顾公平"、"局部协从全局"、"目前虑及长远"、"勤劳俭仆"、"公平竞争"、"循章协作"、"诚实守信"、"克己奉人"、"扶贫济弱"、"解困助危"、"敬老爱幼"12准则即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4.
诚实信用原本为社会经济交往中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或道德准则。近现代,各国通过将其法律化以后,成为一项以道德规范为内核而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规范,成为现代民法的重要原则。着重对我国法律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道德准则有自己的“域”,市场经济原则有自己的“界”,它们无论在层次上还是作用上都有各自的阈限。正确理解和把握道德准则“域”与市场经济原则“界”,实现道德准则“域”对市场经济原则“界”的超越,对于降低市场经济原则的负面影响,促使社会群体活动趋向符合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善与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交往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克己奉人、扶贫济弱、解危助困和敬老爱幼。经济交往的内在关系对基本道德的要求和经济交往中道德匡正及道德调节的要求是确立经济交往道德基本规范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非常丰富。当前,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先义后利”的义利观、“精忠报国”的道德情操、“仁爱”原则、重礼仪讲信用和“父慈子孝”的道德原则,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康德所提出的“根本恶”概念,实际上涉及个体在其自由决意(die Willkür)的准则上根本性地倒置了自爱原则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而作为这一概念所引发的伦理效应,人的道德改善在康德看来也就相应地体现为恢复道德原则相对于自爱原则的优先性与纯粹性。然而,在弗洛伊德对恶的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拉康对于康德构想和探讨“根本恶”问题的基本进路进行了彻底反思。通过深入揭示自爱原则与道德原则在康德学说中未被探明的潜在问题与复杂勾连,尤其是道德原则本身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缺陷,拉康指明了康德及其道德哲学传统在处理相关问题上的困境,从而也为确立一种有可能克服这一困境的非道德的伦理原则即“欲望原则”提供了合理性说明。  相似文献   

9.
"利群"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道德原则,既汲取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合理成分,又注入了"经济发展"领域的特殊内涵。它是在"经济发展"这一特定领域中,以"利"益为衡量对象、以"群"众为受益主体的协调经济发展主体行为关系的准则和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道德伦理观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老子对儒家正统道德伦理观的批判与否定的分析 ,可以看到其道德伦理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老子道德伦理观共有三个来源。其道德伦理思想的基础则建立在“天”“地”“人”合而为一的认识方法之上。老子坚特自然主义的道德伦理精神 ,强调自然平等 ,不求独尊 ,原则是顺从自然。其价值判断准则是效法与回归自然 ,因而主张谦下自损 ,知足不争 ,弱用弃智 ,守静不辱 ,无为无欲。老子自然主义道德伦理观既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思想的精神内容 ,又起到了对正统道德伦理思想的某种制约和调节作用 ,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论“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与法律虽同质属于上层建筑 ,但二者之间即存在差异又相互影响 ,这种哲学关系反映在治国方略上即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统一。当前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必须澄清和关注的问题是 :承认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但并不等于说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一切社会关系和行为均要接受法律的调整 ;倡导“德治”并不是对“法治”的弱化 ,强调“以德治国”并非等同于对“道德至上论”的认可 ;“德治”、“法治”不可偏废 ,二者共同发展并不意味着在治国方略中取消“重点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道德叙事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文学真正的“宏大叙事”是道德叙事。近代文学道德叙事的实质内涵表现为“道德至上,私德优先”。五四文学虽然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叙事转换的革命性标志,但传统道德的某些根本价值原则仍然在深层结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使对新道德的高扬也在道德/艺术思维方式上与传统道德叙事纠缠不清。一方面它是“道德至上”审美原则的超常延伸;另一方面它又将近代道德叙事发展为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  相似文献   

13.
文作者通过考察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以及他的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见解 ,提出了邓小平义利观的命题 ,指出这是颇具东方特色的古老的义利论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灰色道德     
“灰色道德”是一种不求善不避恶,抛弃善恶两极,而走中间道路的道德中立观,它把妥协作为价值标准,容易导致人们同情邪恶,反抗美德,因失去道德标准、原则和目标而变得麻木,进而导致一个非理性社会的产生。崇尚选择灰色道德的人,不是不能够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而是不愿意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逃避心理,即追求道德责任的逃避,怕被烙上道德“黑”的污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道德人格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需要与之相契合的道德机制加以维护,道德建设的落足点在于塑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促使人们认识自身道德在建构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的道德人格对提高社会效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人的关系由于对道德存在成人之维和规范之维的不同理解而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成人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彼此同构,道德内在于人;在规范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之间既存在着“同一-内在”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外在”关系;成人道德与规范道德在人们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历史地表现出或相互一致或相互背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提升人的精神品质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呼唤精神教育;人的精神大厦的构建包括心理、道德和审美三个层面,因此精神教育的内容也是由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的一个大“道德教育”体系,三者是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动态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标准能够直接作为道德评价标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由于把生产力标准泛化,有人片面曲解生产力标准,简单地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道德评价标准,引用生产力标准直接进行道德评价。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生产力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生产力标准是评判道德历史进步性的标准,即道德评价的历史标准。把生产力标准直接作为道德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主要是混同了道德评价的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足点,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使社会信用严重缺损,且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瓶颈”。正视现实,提高社会的诚信水平,需要从道德和制度两个层面来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着一种排斥道德善恶标准、主张走中间道路 ,奉行黑白色 (即善恶 )混合的道德价值观 ,即道德灰色崇拜现象 ,这一现象已影响到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建设。重视道德灰色崇拜现实的存在 ,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观 ,改善社会道德教育 ,成为当前我国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