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参考消息     
植物油妇女不宜多食 人们都知道多吃动物脂肪对身体健康有害。实际上,多吃植物油对身体健康也不利,尤其是妇女多吃植物油害处更大。医学实验表明,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在体内形成较多的热量。喜好吃油炸食物的女性,一般容易发胖,而且容易患乳腺癌和结肠癌。另外,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使胆汁分泌增多,而胆汁酸的代谢产物有致癌作用,故过多摄入植物油可能会引发结肠癌。因此,为了防止肥胖和减少  相似文献   

2.
于明梓  王传玲  申杰 《中外书摘》2014,(11):103-103
食用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它们都是由脂肪酸组成的,脂肪酸大体分为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食用油从来源上分,可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根据加工工艺主要可分为“浸出油”和“压榨油”。  相似文献   

3.
正动脉硬化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变狭窄。以下"食战"术,在对抗动脉硬化中可取得不错的战绩。战术1:控制油脂类型与数量谋以往仅强调"每日摄入食用油不超过25克",却忽略了食用油的种类。近年来,国际营养学会提出了每日膳食脂肪(指膳食脂肪总量,并非仅指烹调油)的脂肪酸构成比概念,在"均衡"(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1∶1∶1)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单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及血糖控制的重要意义,建议在限制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热比例。  相似文献   

4.
魏开敏 《老年人》2003,(7):56-56
▲饮食治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尽量降低已升高的血脂,并维持营养上的合理需求。主要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并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衡。具体的营养学指标是,日常饮食中脂肪成分不超过总热能的30%(肥胖患者不超过20%),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必须低于总热量的10%,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每天应限制在250毫克以下,食物中的纤维素成分不少于350克。根据这一指标要求,饮食要较为清淡、少油腻,特别要限制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另外,研究表明,常食燕麦、大豆及其制品、鱼类、苹果、木耳、紫菜等食物,具…  相似文献   

5.
鱼类比大多数肉类所含的脂肪和饱和脂肪酸都低,特别是海鱼,其w-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能增加血液中“好”的胆固醇,协助清除“坏”的胆固醇。研究表明,这种脂肪酸还能减少中风的危险。海鱼最好清蒸,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其中的营养素不受破坏。  相似文献   

6.
豆浆中富含优质蛋白质,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较多的健脑物质,对老年人保持神经健康,增强记忆力十分有益。豆浆中的油脂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卵磷脂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起到防止动脉硬化、脑溢血及血栓形成的作用。豆浆中含有16种矿物质,钙、铁、磷等含量丰富,维生素的含量则更为可观。这些物质对维持老年人的神经、脏腑、骨骼和皮肤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三高”老人及有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老年人食用豆浆更为适宜。“三高”老人宜多喝豆浆@世德  相似文献   

7.
腰果所含的脂肪,大部分也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起到预防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和心脏病的作用。而对于肉食摄入量极少的素食者来说,这正是他们极易缺乏的有益油脂。腰果所含的蛋白质是一般谷类作物的2倍之多,并且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与谷物中氨基酸的种类互补,因此,适当摄入腰果,对于以谷物、蔬菜为主的素食者来说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8.
过节谈养生     
荣兰 《老年世界》2010,(2):37-37
节日期间餐桌上大量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及酒精会让我们的肝脏、心脏及血管负担增加,尤其经常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的中老年人更应引起重视。但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而常吃植物油的食物的素食者也可能会出现“三高”。因为,植物油中过剩的饱和脂肪酸和正常代谢所合成的一些脂肪一样可以在我们体内大量堆积,再加上过去若干年体内已经积累的大量的多余脂肪未被及时排出而形成“三高”。  相似文献   

9.
正有这样一种说法:北欧的爱斯基摩人较少患心脑血管疾病,这与他们经常食用"深海鱼类"有关,这些鱼类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可延缓动脉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实,深海鱼油与普通的植物性食用油相当。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豆油之类的植物油内都含有深海鱼油所谓的营养物质,即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服用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量较大时,具有轻微的减低甘油三酯的作用。美国的临床试验也显示,鱼油对于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0.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食用植物油,然而过量食用植物油可能引发癌症、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在4月25日召开的“2002年必需脂肪酸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呼吁人们在食用植物油的同时,要多吃深海鱼类、坚果类等食物。据营养专家介绍,在人体所需的脂肪酸当中,ω-6和ω-3这两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中国营养学会提出,当这两种脂肪酸的比例处于4∶1到6∶1时,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然而调查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摄入比例严重失调,高达20∶1到30∶1。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人…  相似文献   

11.
误区之一:用过热油锅炒菜在烧得过热的油锅中,容易生成一种硬脂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人若常吃这样的莱,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诱发胃癌。误区之二:常用植物油经测定,花生、玉米油中易混杂强致癌物黄曲霉素,棉籽油中有使人中毒的棉酚,菜油中的芥酸不利于高血压、心脏病人的健康,政植物油不能多吃常用。正确的用油比例,应是1份植物油搭配0.7份动物油。误区之三:虾米直接煮汤喝虾米或虾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染上一些致癌物,若直接煮汤喝,不利于人体健康。正确的方法是,将虾米煮数分钟后再换水煮汤…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2008,(9):9-9
健康的饮食,要求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油脂摄入量为25~30克。可是,湖南人对油和盐的摄入量都偏高。据《湖南省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报告》显示,2002年湖南城市居民每天人均摄入油脂68克、食盐13.6克,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这主要是因为湖南人注重吃,而且强调口味;为了口味好,炒菜时多放油和盐。  相似文献   

13.
正坚果是公认的健康食物,它们多在秋天成熟,可以说是秋冬季节的应季食品。如何健康安全地吃坚果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本期请专家来为读者朋友们说一说。三大纪律永不犯纪律1:有哈喇味的不能吃。坚果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储存不当或长时间存放,会产生酸败现象,出现我们常说的"哈喇味"。这样的坚果不仅味道差,其中油脂酸败的产物如小分子的醛类、酮类等还威胁身体健康,食用后可能引起恶心、呕  相似文献   

14.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对烹饪工艺的影响 1.油脂的熔点、凝固点 油脂的熔点与油脂中所含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同构成脂肪酸的碳原子数有关,脂肪酸的饱和程度高、碳原子数目多的熔点高,反之则低.另外,油脂由于是甘油酯的混合物和存在同质多晶现象,所以也没有确切的熔点,而是一个范围.  相似文献   

15.
周瑛 《当代老年》2011,(11):42-42
“便秘了,多吃菜。”连最不关心健康知识的人可能也知道这一点。但事实上,很多常吃素的人也容易便秘,原因是,光有粗纤维是远远不够的,防便秘还必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水分以及适当的油脂肉类,再加上运动,五大要素综合作用,才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水汆猪肉丸,是将猪肉剁泥,加鸡蛋清、盐等调味品成馅,做成丸子,水汆而成。合格的水汆丸子,应是汤汁清澈透明,丸子外表圆润光滑、软嫩鲜香。要达到这种理想效果,有三个诀窍。首先猪肥瘦肉的比例要掌握好,以3:7为佳。如肥肉多,油脂过多,丸子汆制后会有油脂析出,使丸子变得松散,汤汁浑浊;如肥肉少了,则口感发硬。  相似文献   

17.
<正>食用油能不能反复使用?如果食用油能反复使用,能用几次?陈治锟国家二级营养师评定用过的食用油的品质,可以通过脂肪酸败程度来判断。脂肪酸败是指油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氧气、光照、紫外线等一些外在因素,会使油脂  相似文献   

18.
正大海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恩惠,尤其是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海产品。海产品中的脂肪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碘和锌,对宝宝大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好处。妈妈们还等什么,赶快为宝宝烹制从海里来的美味吧。  相似文献   

19.
正L流言鱼类是一种健康的食物,由于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认为海鱼的营养价值更高,更健康不说还没有重金属等污染。是不是真的这样呢?Z真相海鱼属于咸水鱼,而河鱼就是淡水鱼。很多人都会觉得深海鱼更健康,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认为海鱼的DHA(一种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实际上,淡水鱼中的DHA含量并不一定低于海鱼。有研究对比鲑鱼、带鱼、黄花鱼、鲅鱼和鲳鱼5种市售海水鱼,和鲈鱼、鳜鱼、中华鲟、鲢鱼、鳙鱼、罗  相似文献   

20.
《女性大世界》2006,(10):66-66
秋风送爽的季节,气候干燥多风,肌肤油脂分泌减少,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等各种原因令皮肤干燥、粗糙,为你的肌肤补水滋润可是最基本也是最首要解决的问题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