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英语时态短语中心语T拥有语义不可解主格强特征,要求主语必须显性标注。汉语中充当主语的词条只需要具备[+D/N]特征就能够满足T的EPP特征,所以主语在拼读时可以省略。习得者在习得英语句法节点特征或词条特征之前,会把其L1(如汉语)中的隐性标注特征以默认值的形式迁移到L2英语句法当中,导致L2英语句法中的隐性主语出现。  相似文献   

2.
在最简方案框架内讨论了L2英语动词形态的多选问题。在L2语法发展阶段,多选现象是多个侯选词项参与竞选同一个句法节点位置插入的结果;不同的词项在不同的语境中获胜。动词形态标注不但与句法节点上的相关特征习得有关,还与词汇示例的特征标注习得有关。如果学习者仅仅习得句法位置上的相关特征,而没有完全习得相关词汇示例的特征标注,多选现象仍可发生。过多的语境和特征标注数目增加了动词形态标注的难度,因此,在动词形态的句法特征被习得以后,多选现象仍有可能继续出现。在L2语法达到稳定阶段之后,如果习得者的内部语法对某一个特定动词形态标注有"石化"现象,那么多选现象有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L1习得中逻辑问题的概念及其在L2习得中存在的理据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变异和逻辑问题之间存在的所谓“悖论”。针对这种悖论,重点讨论了三个假说:“失效功能特征假说”、“表层特征缺失说”和“韵律结构迁移说”。第二语言句法中出现的功能语类变异并非是由于缺乏“逻辑问题”而致,而是普遍语法的默认设置和第一语言参数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语境对语义制约的过程中,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对象.静态语境就是传统语境,把语境看作一种客观存在;动态语境就是"认知语境",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语境对言语编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语境制约语义单位的选择;2.语境使语义单位被省略;3.语境使语义单位变异.语境对言语译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与上面的过程相反,体现在:1.语境使语义单位还原为表达者所选择的意义;2.语境补充被省略的语义;3.语境还原变异义.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第二语言英语作文语料的二语习得负迁移语言现象,认为:汉语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存在负迁移影响,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二语习得者易产生中国式英语句法结构,干扰英语句法习得;以40份相同母语、二语学习背景大一学生英语作文语料为研究材料,运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理论,依据英语与汉语句法相似性判断句法负迁移,利用Markin作文批改软件,报告语料中句法负迁移为35.19%;调查、收集、归纳省略结构、句子衔接、语法一致、谓语结构、词序、回避等句法负迁移语误,探讨句法负迁移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母语与二语句法结构认知、对比分析的教学对策,以减少英语写作句法受汉语负迁移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动词变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英语中动词变异的理论探讨,目前主要涉及的两个问题是:(1)动词的变异发生的层面问题;(2)动词内部论元外移的解释问题。动词的变异既涉及到词汇语义层面,又涉及到词汇句法层面。在词汇语义层面,施动者角色被吸收;在词汇句法层面,受事者角色映射给动词的内部论元,在格的驱动下内部论元被迫外移到[Spec,IP]位置以获得主格。  相似文献   

7.
基于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在词汇认知过程中,如果将最佳关联理论的推理成分运用于词汇认知和语义结构,则可以增强词汇习得者的认知语境,最有效、最全面地推理从源语向目标语传递的语义信息,从而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词汇及词义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决定语域的语境变量即:语场、语式和语旨。语境变量中的任何一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语域的改变,从而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影响口语表达。本文首先对语域理论进行概述,然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不同的语域对英语表达的影响。英语学习者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域选择恰当的语言项进行表达。习得在不同的语域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形式和句型,有助于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英汉空间语义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英、汉空间识解异同对中国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上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对三类对应的习得有影响,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他们的目标语空间识解能力发展没有同步对应关系。(2)在英语介词习得过程中,与汉语空间语义对应的空间语义最易习得,不对应最难,难度从对应、准对应到不对应逐渐上升。(3)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同一空间场景的空间识解机制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义韵的和谐是地道词语搭配的基础,语义韵习得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应用语料库语言学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语义韵意识缺乏,并探讨了提高学生语义韵意识促进二语习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介词省略这一现象在非正式英语或日常口语中日益普遍。本文论析了可以省略介词的各种情况,对英美用法的异同作了一番比较,探讨了由此引起句子成分功能转变的可能性以及产生歧义的可能性,最后概括了制约介词省略的句法及语义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各自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句子的结构时,自然会发生"跨文化"的问题.荚汉句子的句法结构形式、语义结构形式、时空顺序观念等有许多差异.在英语句子结构学习中学习者要建立新观念,加强模仿,加强实践.  相似文献   

13.
“BE”使用不足是中国学习者的英语中介语中的一个普遍现象,BE缺失也是学习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二者互为因果。BE在英语中应用广泛,涉及众多语法规则,因而有关BE的使用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习得项目。借助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的数据对中国学生在写作中的BE缺失现象进行研究,意图发现缺失的规律和模式,找出根源,从而对症下药,改进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习不仅关涉到交际性工具的掌握,也直接或间接地触及了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本文在Hofstede文化价值维度的视角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交际风格着手,探讨了校园情境下英语学习者交际风格变化和文化认同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外语学习者在保持母语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有了新的"英语化"的认同;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习得的批判性、多元化、生产性的交际风格取向对这一认同现状起到了推动作用。外语教学上应加强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对比分析,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借助中国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对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学生连接语的使用状况进行研究。本研究参照Quirk等的连接语分类法,对比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口语中连接语的使用状况。通过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连接语的使用既具有趋同性,又存在显著差异:(1)两者都频繁使用例举和结果关系的连接语,而较少使用总结、推断、过渡关系的连接语;(2)在个别语义使用上具有显著差异,非英语专业学生较少使用举例、推理、对比、转题等类别的连接语,而过多使用总结、同位和结果关系类连接语;(3)中国大学生口语中连接语的使用具有书面语倾向。本研究还对产生这种异同的因素如语域意识的缺乏、思维方式的不同、口语考试话题的限制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结果,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误用现象进行了分析。中国学习者词汇误用可分为:词形失误、词义失误和词法失误。导致失误的原因有:非语言因素干扰、语内负迁移及语际负迁移。同时提出了解决词汇误用问题的教学策略:加强语音教学,重视发音规则的传授;加强构词法教学,注意符合规则词汇的归纳积累;增加地道英文输入,降低语际负迁移的影响;传授搭配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词汇搭配;通过语言对比进行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7.
以写促说的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写促说法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是英文写作训练的一种新途径。以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假设、输出假设、显性或隐性知识及语言技能的相互关系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及访谈表明,由教师指导的写作练习与学生的口语练习相结合,有利于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内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非词语化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而thing是常用的非词语化词之一。基于一个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和一个本族语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了中国学习者使用thing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倾向于过度使用该词,而且存在许多语义模糊、冗余、替代和搭配不当的用法;但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该词的使用频率显著下降,这说明中国学习者对该词的使用符合中介语的发展规律。结合研究结果尝试分析了这些特点的成因,发现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学习策略、语言负迁移和中介语心理认知机制等因素造成了中国学习者过度及不当使用thing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主语和宾语是谓词题元结构和句法操作结果的表征,识别主宾语必须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展开.题元关系体现动词和主宾语的语义选择关系,宾语必须受动词题元管辖.功能词类的形态特征核查驱动一切句法操作:T的EPP特征,Tr的格特征必须得到核查,[Spec,TP]为句法层面的主语位置.现代英语中,时态句T的EPP特征强,主语必须显性出现.现代汉语中,T的EPP有强弱之分,允许主语以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出现.  相似文献   

20.
英语NP1 be NP2判断句表达主项NP1、谓项NP2两个概念外延相容的逻辑语义关系.表达抽象概念的抽象名词短语赋予NP1 be NP2句概括、客观和静态表达的句式意义,将抽象名词短语逆转换为具体表达是识解NP1 be NP2句语义的关键.NP1 be NP2句按NP1、NP2不同的语义表达,可汉译为"是"字句、及物动词谓语句、不及物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或无主句等多种情况.通过翻译实例分析,为汉英科技翻译实践中恰当运用NP1 be NP2句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