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国时期,在婚姻家庭变革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不甘于承受不幸婚姻的城市女性开始逐渐冲破传统的“从一而终”的思想束缚,当婚姻无法维系时,尝试选择以离婚的方式还自己自由之身。但在民国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城市女性自由离婚之路却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女性自由离婚的实现还需要其自身和社会做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觉醒》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她分析了女性在婚姻家庭、自由和独立等方面的境况,从而揭示了妇女在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面临的艰难和阻力。女主人公艾德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渴望爱情和自由,她逐渐觉醒,离开了丈夫和家庭。然而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频频碰壁,最终葬身大海。本文试从男权压制﹑道德约束和艾德娜自我局限性三方面来分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约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 & P》以艺术的手法,通过对普通民众、Sammy 和泳装少女在 A & P 商场中“自由”行为的描述,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自由的丧失及对自由的追求,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所鼓吹的自由的本质,即自由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婚姻家庭制度,是在彻底否定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它和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资本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都有着本质的区别。现行《婚姻法》所确定的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5.
制约女性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女性虽然已经走向社会,广泛参与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并获得了诸如参政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继承权等,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和歧视女性的现象,阻碍女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试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生育方式、婚姻家庭模式、社会化等结构性因素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相当翔实地论述了婚姻家庭的起源、发展与前景,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与本质特点也有精辟的揭示。如果说,在原始社会里,婚姻家庭形式还不受经济关系的支配。那么,到了阶级社会,“家庭制度完全受所有制的支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页。以下凡引该书仅标页码)。恩格斯在论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婚姻家庭制度的兴起时说: 当父权制和一夫一妻制随着私有财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美国工农业及运输等行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加速了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从而加速了美国城市化进程,而美国城市化的最终实现又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背景、女性地位的阐释,分析了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主人公路易丝女性意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于女性自由精神的束缚,揭示了女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的主题及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对烘托主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日边区婚姻立法,在中国婚姻立法史上虽为短暂的一瞬,但却承载着破除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移风易俗、创建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支持抗战的作用,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其内蕴的自由意志,在于实现自由价值表达、自由权利选择、自由责任承担;其内蕴的道德责任,在于倡导男女平等、力主人格独立、维护民族大义。抗日边区婚姻立法通过对自由意志的表达与实践,达致对道德责任的承担与追求,进而实现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经济改革是在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化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动荡时期进行的,它对以后美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了考察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本文试就这次改革的性质及其作用作一探讨。1 威尔逊的经济改革是美国特定时代的必然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处在一个“伟大的扩张繁荣时期”,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电讯、交通、运输都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新时期。1913年,美国工业的生产量就在整个世界工业生产中占了36%,比英、德、法、日四国工业生产量的总和还略有超过。美国农产品的总值在1909年就高达54亿8千7百万元,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谷物生产国和最大的谷物输出国。交通运输业,1900年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第一代妇女文学看女性在婚姻中的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妇女一直在情感、意志、个性、才能上遭受到压迫,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正可作为研究女性现实处境的理想场所.美国第一代妇女文学的许多作品正是以此为突破口,一改十九世纪初把婚姻作为小说幸福结局的传统模式,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日益高涨的愤怒情绪.  相似文献   

12.
美国少年文学作家辛西亚.沃尔特的小说《回家》这部现代流浪小说以少女戴西为主人公,刻画了一个坚强独立的新型少女形象,为成长中的少女树立了一种行为榜样。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时而直叙,时而暗示了戴西的祖母、母亲和姨妈的婚姻和人生观,反映了20世纪新女权主义运动时期及其前后美国妇女女性意识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年代美国妇女的婚姻家庭呈现新的特点,出现"伙伴关系"的婚姻,女性在物质享受和感情需求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孕观念被普遍接受,生育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家务劳动大为简化,已婚妇女外出就业呈上升趋势.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新的角色,但传统的职责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4.
女人和猫——析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的一篇通过象征手法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通过分析作家生活经历和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可以解读“雨中的猫”所具有的多重象征意义:“猫”象征着孩子,“妻子”对“猫”的渴望表达了女性对母性的期盼,折射了美国20年代“新女性”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雨”象征死亡,暗示着人物命运的不幸,既象征着“妻子”流产的婴儿,也预示着夫妇婚姻关系的解体;如果“雨中的猫”寓意婚姻关系解体的内因:夫妻在对待生孩子的矛盾,则饭店老板让侍女送给“妻子”的“大玳瑁猫”寓意婚姻关系解体的外因:第三者的插足。  相似文献   

15.
近代维新思想家关注婚姻问题的一个共同切入点是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讨,然而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因素的不同,观点也各有殊异。宋恕的妇女解放思想异常鲜明,他被称为是"近代改良派中系统批判‘夫为妻纲’的第一人,对封建婚姻旧俗的批判及改造是他女权思想的重要内容。他的婚姻家庭思想主要包括:要求给予妇女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禁止早婚等。宋恕婚姻家庭思想的出发点主要在于对妇女的同情上,这与时人讨论妇女解放时立足于种族的强弱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19世纪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经典。《穿夏装的姑娘们》是美国20世纪男作家欧文?萧短篇小说代表作。两篇小说虽然创作的时代不同,但都以精简有力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深刻的故事。前者质疑了传统的婚姻,使原来处于男性中心社会视角盲区的现实得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挑战了男性至上主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后者则聚焦于男性对女性身体美的欣赏,折射出男性对肉体的专注和对女性精神需求的漠视。两部作品都反映了传统婚姻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对女性作为传统的“家庭天使”的角色的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7.
从婚姻家庭看布朗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婚姻家庭的角度 ,揭示了布朗族妇女在社会生活当中所表现的较高的社会地位 ,并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这对于了解古今布朗族妇女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赘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而小说中的赘婚又游离于真实与虚构之间,体现了超越固有观念和社会准则的某种潜力,在情节的萌发和建构方面尤其如此。小说作者从赘婚中获得了天然的便捷,可以从女性的立场营造情节、叙述故事;赘婚中存在的种种常见困顿,反而为作者提供了便利,在小说中都转化成为情节发展的若干层次;对于赘婿来说往往意味着尴尬和屈辱的婚仪、改姓以及逐婿,在小说里也成为了情节的重要来源。以至于在赘婚的基础上建构的小说不是悲剧,而是充满了谐趣以及励志色彩的喜剧或正剧。赘婚可以摆脱现实中的种种劣名,变为小说中最让人兴奋的情节元素之一,并进而成为小说中"大团圆"结局的一个要素。在促使小说中的人物"发迹变泰"的同时,赘婚也完成了自我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9.
《太平广记》记载有大量反映唐代妇女生活状况的史料,对认识和探讨唐代妇女婚恋、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唐代妇女具有“择偶的自由”、“妇女不重贞操”、“男嫁女娶与妒妇惧内”等特点,充分反映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美婚姻伦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使两国的婚姻伦理存在差异。在婚姻的选择上中国家庭注重整体利益,美国家庭则注重个人情感。这体现在中美两国不同的婚姻前提条件和婚姻决定权上。婚后,夫妻关系成为婚姻伦理的主要部分,中国夫妻的关系较为密切,而美国夫妻即使关系再亲密双方也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与两国夫妻不同的家庭地位和相处模式密切相关。中美两国的离婚率和离婚原因反映出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中国家庭会本着"从一而终"的观念尽力挽回,而美国家庭则是用"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