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马航370事件”中可以看到,我国公民的海外安全利益遭受严重威胁。作为航空事故处理的重要基础,我国航空事故损害调查制度也因此次事件凸显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马航370事件”的损害赔偿问题,本文概述了法院管辖权、旅客死亡或伤害以及赔偿数额的认定等问题。另外,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程度、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和最高标准以及跨国诉讼的风险等角度,分析了我国航空事故调查损害赔偿制度现存的法律困境,并结合乘客家属援助行动的实施,就如何完善这一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鉴于渤海地区的污染日益严重,有学者提出尽快建立"渤海海洋管理法律"的倡议,然而,至今仍没有一部专门立法来规范渤海环境治理。2011年6月渤海特大溢油事故的发生,加速了渤海污染的严重性,也暴露了渤海环境事故预防与处置上的诸多问题,渤海立法迫在眉睫。因此,在介绍渤海特别立法的背景及进程的基础上,以康菲溢油事故为视角提出渤海特别法的构建设想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借鉴外国相关立法经验并结合渤海地区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渤海特别法的执行力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法律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研究方法,对四种解决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的方式,即取代模式、兼得模式、选择模式以及补偿模式进行剖析.同时结合我国社会实际与立法状况,对我国立法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主张我国立法采取"取代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际航空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历来具有国际法与国内法两种法律渊源,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创设双梯度责任制度的同时,也为两种渊源的适用范围划定了界限。但对于《蒙特利尔公约》没有规范的事项,不能将国内法与一国的民事实体法直接等同,而应当首先适用该国国际私法的规定。鉴于国际航空事故的复杂性,以韩亚航空事故为典型的国际空难索赔不论在何国提出诉讼,均存在适用外国法的可能性。而在国际民事责任竞合的场合下,更需要先验性考虑诉由选择对于法律适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三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完善"三农"财政法律制度日益迫切。在财政体制方面,应当完善"三农"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法律制度,健全财权划分法律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保障地方政府支持"三农"的财权和财力。同时,还应当完善"三农"财政投入管理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建立"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三农"财政投入宏观决策法律制度,建立职能分离、分工制约的"三农"财政投入管理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法律行为”概念名称本身所存在的严重的瑕疵,人们普遍误解其为与“法律行为”有关的行为或符合法律的行为。因此,“法律行为”概念应更名为“设权行为”。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法》在"侦查"一章中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将一直处于秘密隐晦状态的"技术侦查"措施法制化,体现了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的平衡。然而法典相关规定过于抽象、概括,亦存在立法疏漏。为使立法得以贯彻实行,法律解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实然层面分析,有关"技术侦查措施"之法律解释条文问题丛生,就适用案件范围、批准条件与程序、种类等问题的解释要么照搬法律条文,要么逾越立法自行创设制度。通过对"技术侦查措施"之法律解释条文进行批判性分析,以点带面,揭示整个刑事诉讼法揭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以缺陷汽车产品损害赔偿为视角,从法律位阶、实践需要两个维度构建汽车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梳理法律间适用的关系和规则,结合具体实践,得出目前仍存在的各项不足,并针对法律体系的不足提出缩减规章数量、提高法律位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在中国贫困地区中较有代表性,中共甘肃省委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在甘肃省的鲜活例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这些经验是:坚持发展的观点,准确把握省情特征,充分认识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依靠政策法律二元模式调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党对"三农"问题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11.
民事裁判错误作为民事诉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救济应是一个亟需关注的论题。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裁判错误的界定以及相应的救济程序的设置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在现代司法理念下有必要将民事诉讼立法的指导思想重新定位,由"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转变为"依法纠错",在"依法纠错"的指导理念下建立健全民事诉讼法规,界定民事裁判错误的范围,设置合理的法律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2.
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蓬莱19-3溢油事件,并不是否认它是“有问题的”的客观事实,而是要揭示它是如何“问题化”的,即如何由“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溢油事件发生后,一直存在着多种社会力量的角逐。从它“浮出水面”到“问题化”的过程中,政府、科学家、大众传媒、社会公众和渔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客观事实进行建构。蓬莱19-3溢油事件“问题化”过程研究表明: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界定和话语分析的结果;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蓬莱19-3溢油事件的“问题化”产生着深刻影响。溢油事件中的社会建构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处置类似环境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煤炭城市的"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是继"三农"问题之后的又一大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选取安徽省淮南市这座较为典型的煤炭城市进行"四矿"问题研究,深刻分析其成因、探索其解决的方案和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促进煤炭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城市,促进资源依赖性经济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到底什么是真、善、美?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项基本课题,就是对“真”、“善”、“美”的诠释,揭示它们的理论意蕴和现实指向。马克思在对基督教思想、唯心主义、传统唯物主义的批判中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就“真”而言,实践是真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认识内容;就“善”而言,“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意识形态,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中,“善”的内涵各不相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善”指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就“美”来说,实践是“美”的源泉,只有劳动之“美”才是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15.
“情谊行为”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但在实践活动中却经常发生。由于理论研究的缺乏使得在其法律定位问题上有不甚完善之处。“情谊行为”究竟是何种性质的行为?这不仅关系到其行为本身的定位,也同时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研究,以便建立相关纠纷解决机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诉讼法》在“侦查”一章中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将一直处于秘密隐晦状态的“技术侦查”措施法制化,体现了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的平衡。然而法典相关规定过于抽象、概括,亦存在立法疏漏。为使立法得以贯彻实行,法律解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实然层面分析,有关“技术侦查措施”之法律解释条文问题丛生,就适用案件范围、批准条件与程序、种类等问题的解释要么照搬法律条文,要么逾越立法自行创设制度。通过对“技术侦查措施”之法律解释条文进行批判性分析,以点带面,揭示整个刑事诉讼法揭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农村“三变”的研究,涉及政策解读的较为普遍,有关“三变”法律风险的研究则较为少见。为了拓宽农村“三变”的 研究领域,通过对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比较研究,探究农村“三变”的法律风险防控问题。研究发现,公司法调整较为宽泛、空 洞,但进口单一;合作社法调整范围适合风险小、成本低,但成效不足;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规制较为严格,且回旋余地小,为 农户、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针对法律风险提出的防控建议主要有:“三变”尽量进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的调整 范围。农户要消除“等靠要”,增强法律意识,争当“三变”的主角;公司要积极参与,加深对公司法的理解,争做“三变”的主体; 政府角色再定位,强化法律制度设计,成为“三变”的主导。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市“城中村”拆迁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拆迁问题是我国多数大中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目前我国城乡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导致"城中村"拆迁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该文以秦皇岛市为例,分析了秦皇岛市"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对"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公共利益"泛化、补偿标准不明确,被拆迁主体缺乏诉权保障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界定"公共利益"、明确最低补偿标准,确定"城中村"居民的合同主体资格赋予其诉讼权利等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目标取向和本质内涵方面有着内在契合性。"中国梦"融入"基础"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协调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激励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让该课程迸发出强大吸引力。应该加强"中国梦"融入"基础"课教学的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两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二战时期日本的经济统制几乎涵盖了国家工业的全部门类.自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的经济共同体范围不断扩大,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达到了巅峰.对于日本的经济统制而言,战争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海运船舶业是保障战时统制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部门,日本的海运船舶规模因战时经济统制迅速增加,但其增幅始终无法弥补巨量的消耗.日本的战时经济几乎完全依赖本土之外的战略物资供给,船舶制造所需的铁砂、钢材、石油更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运输船舶的损失直接导致日本战略物资供给能力的下降,而战略物资不足又导致运输船舶制造吨位始终无法满足运力需求.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日本战时经济的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