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发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技艺精湛,是岭南民间手工技艺的杰出代表,与北京牙雕、上海牙雕鼎足而三。2006年入选围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983年,在广州附近的佛山河宕新石器晚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的象牙制品环、梳形手饰和一件形似喇叭、薄如蛋壳的象牙饰物,表明广州牙雕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同年,广州象岗山西汉南越王赵昧墓出土了当年南越王宫廷工匠制作的象牙篆刻印章、金扣象牙卮及小型玩赏物等,表明秦汉时期广州牙雕有了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广州牙雕日益…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论坛》2012,(11):257-F0003
赵王陵位于河北邯郸县与永年县西北交界处紫山东麓丘陵地带,距邯郸市区二十公里,此陵墓系我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虽经两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地面建筑只存遗址和碎砖烂瓦,但其整个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  相似文献   

3.
黄帝是我国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其陵墓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一公里的桥山上。陵墓高3.6米,周长48米。传说墓内是黄帝的衣冠。陵前大石碑上刻有“桥山龙驭”  相似文献   

4.
广州牙雕可追溯到秦汉。1983年出土的南越王墓距今2100年,内有南越王赵昧右夫人的象牙篆刻名章、金扣象牙卮和五支非洲象牙残堆,可见广州借海上通商发展牙雕业甚早。据《晋书》载,魏晋时广州工匠已能制作象牙席(簟),清代成为贡品,但雍正皇帝以其过  相似文献   

5.
《西汉南越王墓》将岭南出土与犀象有关的资料看作南越海上交通的物证。 其实,历史文献关于岭南犀象的生存和犀象资源的利用多有记载。似乎不能排除岭南象牙应用于工艺制作,满足贵族消费的可能。而出土皮甲及铁甲所附皮质材料,很可能也取自当地出产的犀。研究者以南越王墓出土动物遗骸为资料讨论汉代气候,其结论与此前一些研究成果吻合,然而虽指出汉代广州地区有象类生存,现今则已消失,遗憾的是没有使用相关出土资料以予说明。  相似文献   

6.
这次,我们到安阳参观和学习。原来不准备讲什么,因为大家的盛意,我想对中国陵墓制度变迁的历史谈点看法。 关于陵墓制度的起源,我认为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在春秋以前,墓是没有坟的,埋葬后是平的。不仅文献记载如此,而且考古发掘证明也是如此。墓上开始有坟,应是春秋晚期。墓上有陵则从战国时代开始。根据文献记载来看,在孔子的时代,开始在墓上造坟。孔子把他父母亲埋葬在一起时,为了有个标志,所以造了个高四尺的坟,为了以  相似文献   

7.
秦朝     
《中文信息》2007,(6):18-25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始皇开创的陵寝制度对以后历代帝王陵园建筑影响是最大的。秦始皇陵的修建历时38年,整个陵区面积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采用的是“方土”的陵墓形式,修建成方形的封土堆,“方土”是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后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相似文献   

8.
广州象岗山南越文王墓出土印文文字材料十分丰富,据《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见《考古》1984年第3期。下引印文,均据此文,不再注)首次披露的材料来看,其中有十一枚印玺印文,两枚封泥印文及一个戳印印文。这些印文文字材料,不仅是研究南越国历史重要的地下文字材料,同时也是了解和估计南越国时期中原汉文化南传情  相似文献   

9.
从南越国“景巷令印”,“南越中大夫”印考释蠡测南越国的官僚政体萧亢达近年随着两广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西汉南越国的墓葬陆续出土了一批官印,其中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官印数量最多,将近十枚。从出土的官印观察,有的带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知为死者生前所用的原...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岭南越人与外界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越人与中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各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往来。这种交往,在赵氏政权统治的南越王国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岭南越人吸收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并积极地与周邻地区相互往来,同时还利用地处海滨之优势,进行海上开拓,为岭南越人在西汉中后期更进一步地与汉民族相互融汇,为日后的广州作为东方第一人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广州象岗南越文王墓,则以出土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雄辩的事实向世人宣称,它是相互传播交流的结果,是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沈的结果,没有这多种形式的交流,就不会行南越王墓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美妙绝伦之作,也不会有日后岭南地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三题     
汉乐府三题于迎春一乐府的设置不自汉武始1976年,秦始皇陵出土了错金银青铜编钟一件,钮上刻小篆体“乐府”二字,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秦朝即有“乐府”机构。广州南越王墓又有铜铙一套八件出土,皆铭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字样。这“文帝”当指南越文帝,不指汉...  相似文献   

12.
周朝     
《中文信息》2007,(6):14-17
残暴的商纣时代逝去,奴隶制王朝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周朝是一个神话般的时代。围绕着周文王、周武王,在那高高耸立的陵冢联系在一起,不乏祭奠和瞻仰,激励着后世之人奋发图强。“不封不树”、“墓而不坟、与地齐平”。顾大的坟丘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皇陵的显着特点,甚至影响着后来的春秋、战国诸侯们的陵墓风格,而这一时代夫妻合葬墓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政权存在 70 5年 ,传 2 8王 ,都城三置两迁。诸王陵墓在何处 ,墓葬形制、规模、特点如何 ,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问题。多年来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证明 ,我国集安国内城附近的某些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应是高句丽王的陵墓 ,诸如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西大墓、JYM992、 3319等 ,其中 3319为典型的砖室墓。从建筑结构、年代、出土遗物 ,特别是莲花瓦当、文字瓦当和文字砖的研究成果 ,结合文献 ,可以确认某些王陵及其主人  相似文献   

14.
据宋代《太平广记》卷三十四传说,广州在唐代便有城隍庙。唐贞元年间有位书生崔炜误人南越王赵佗墓,见到了羊城使者,并有诗云:"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踏践成官道。"越王还有和诗。出来后,他于蒲涧寺烧香  相似文献   

15.
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西南部的北宋皇陵,包括皇帝陵墓8座,祔葬皇后墓22座,赵宋宗室、勋臣名将等陪葬墓近1000座,2006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100处重要大遗址。它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大宋文化及其典章制度的特殊见证。其“五音姓利”的布局,所体现的“侍死如侍生”、“孝莫重乎丧”的传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宋陵简介     
巩县,东依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南凭嵩岳,北枕黄河,伊洛河自西南而东北,横贯全境。山川秀丽,形势险要。八百多年前的北宋皇陵就营建于此。 赵匡胤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将其父赵宏殷之墓,由开封迁葬于巩县。从此直至北宋覆亡,营建了一百六十多年。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囚死漠北外,其余七帝的陵墓,均营建于此。加上赵宏殷的陵墓,通称“七帝八陵”。袝葬皇后陵二十多个,陪葬宗室及王公大臣的坟墓近千座。根据陵墓分布和自然环境,分为四个陵区。  相似文献   

17.
三国     
《中文信息》2007,(6):41-46
三国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代,各路英雄曾在这片土地上一展英姿。三分天下,魏、蜀、吴的局面终于打开。羽扇纶巾,煮酒论英雄的年代虽然已逝去,但是这个非凡的时代留下的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分裂的时代,帝王不再为建造豪华奢移的陵墓而浪费时间,心电都用在了江山争夺一统天下,一代袅雄曹操的墓甚至不可考。  相似文献   

18.
郭店楚墓考辩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的公布 ,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极大震动。郭店楚墓系因被盗而得以发现 ,于 1993年 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进行发掘、整理的。此处曾为楚国贵族陵墓区。荆门市博物馆在《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发掘报告中指出 :郭店M1墓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 ,其下葬年代当在公元前 4世纪中期至前 3世纪初。报告还指出 :“郭店M1因被盗 ,随葬品不全 ,虽出有大批竹简 ,但缺乏可供断代的确切纪年资料 ,故只能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两方面作大致推断。”关于郭店一号墓葬年代、墓主的姓名和身份 ,因无文字记载 ,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内容是对秦平南越、南越王赵佗立国、平越、治越,汉平南越和象郡、林邑的考证。旨在澄清某些著作讹误,还以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到“太阳墓”遗址旅游的人不断增多,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加上盗墓者恶意发掘,使“太阳墓”这一曾经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遭受严重破坏,有关专家呼吁加大对“太阳墓”的保护。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古河道北岸的“太阳墓”遗址于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发现。古墓中间是由圆形木桩围成的墓穴,外围有若干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的7个同心圆,这些木桩同时形成以墓穴中心为端点的若干条射线,呈太阳光芒放射状。如此古墓共有数十座。经碳14测定,这些“太阳墓”已有大约38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