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于1984年4月中旬在洛阳举行。讨论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展开了热烈的争鸣。讨论比较集中的问题有:(一)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代表们认为,近年来出现的有关主题的新观点达七、八种之多。这一方面反映了《三国演义》研究的逐步活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部巨著内容的博大深厚。《三国演义》的主题,有的同志认为,应当通过深入的讨论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有的同志则认为,用一种比较简单的命题来概括这样一部巨著的主题是不可能的;也有同志主张不用“主题”这  相似文献   

2.
四月十二至十九日,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国演义》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代表等一百六十余人,汇集于三国时期魏的故都洛阳,举行了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省文学学会主持召开。大会分两个阶段举行,四月十二日至十六日举行了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四月十八日举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 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近七十篇。这些论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国演义》的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者、版本流传情况等问题作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 讨论会上,代表们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一)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会上争论的最为热烈。大多数同志认为,《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其主题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三言两语来概括。此外,有的同志认为,对古代文学巨著,不要提“主题”(“无主题说”),也有的同志提出“模糊主题说”。(二)关于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问题。会上集中对“历  相似文献   

3.
打倒“四人帮”以来,特别是一九八三年四月举行的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以来,沉寂已久的《三国演义》研究日趋活跃,百家争鸣,新见迭出,蔚为大观。其中关于主题的争论便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迄今为止,人们对《三国演义》主题的提法已达十二种以上(包括“文革”以前提出的观点)。对现有各说的评价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确定两个前提: 其一,什么是主题?就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4.
1997年是《三国演义》研究史上是一个值得书写一笔的年份。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和汉中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11月2日至6日在陕西汉中成功举行。本年,中国大陆发表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大约在60篇左右;提交汉中《三国》讨论会的论文,也有将近60篇。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对《三国演义》研究领域的审视与开拓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如何进一步深化已有的研究,如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一些学者作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打倒“四人帮”之后,特别是一九八三年四月举行的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以来,《三国演义》研究日趋活跃,百家争鸣,新见迭出,蔚为大观。其中关于主题的争论就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迄今为止,人们对《三国演义》主题的提法已达十二种以上(包括“文革”以前提出的观点)。 从去年以来,一些同志对主题研究提出了怀疑和否定:有的认为探讨主题就是“主题先行”,有的认为对主题的讨论毫无意义,有的甚至认为主题根本就不存在。为此,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三国演义》研究胡世厚(河南省社联)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国演义》研究开始从“左”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呈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1984年4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之后,《三国演义》的研究工作者,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三国演义》专家沈伯俊先生的新著《三国演义新探》,是从他20年来发表的大量论文中精选而成的。这部著作的笔墨烙印着他在学术道路上的足迹,有作者和版本的考证,有思想艺术的探讨,有人物形象的论析,有关于《三国演义》与三国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内容十分丰富。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他不仅是一位《三国演义》研究专家,而且长期身兼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秘书长和常务副会长,倾注大量的精力于这一全国性学术团体的学术活动。因而,沈先生的研究与新时……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历史小说,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拥有众多的读者,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我国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对于这样一部优秀作品的主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目前,学术界对《三国演义》主题的看法,有拥刘反曹、正统思想、忠义思想、歌颂仁政、由分裂走向统一、讴歌封建贤才、反映三国兴亡、反映农民愿望、追慕圣君贤相风云际遇等多种。但是由于多是从小说的某个方面或不同角度来概括的,难以总括全篇。其实象《三国演义》这样一部“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的鸿篇巨制,企图用三言两语概括它的主题 是很困难的。 所谓主题是作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说过,作品的“主要人物是一定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我们时代的一种思想的代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研究《三国演义》的主题,就应从分析作品描写的三国历史和塑造的一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六年,董每戡先生在中山大学作了一场关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专题学术报告。讲稿于次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以《三国演义试论》为题出版。在五十年代,试图用马思主义的观点对《三国演义》研究,就笔者所见,当时发表的论文并不多,作家出版社出过一本《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字数不过十三万五千;个人专著则只有孙昌熙著《怎样阅读〈三国演义〉论集》和董每戡先生这部《三国演义试论》。董先生的《试论》在这些著作中是突出的一本。它触及到《三国演义》的时代、作者和艺术诸问题,对《演义》中较为敏感而引起争议的诸如正统观念、忠义观念、爱国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为深入地论述了《三国演义》的情节提炼对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的关系。文章认为,罗贯中能够根据作品的主题要求来选择情节、提炼情节,较好地解决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美学特性在于它不论在艺术主题还是表达方式上,都追求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倾向与载体、部分与整体、个体与群体等方面要素的协调与统一,使一部主要以历史故事取胜的小说在矛盾诸方面的对立之中统一,并在矛盾要素相互交融中呈现出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标志着《三国演义》在古典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八年的《三国演义》研究成果,与1997年大体持平。据初步统计,中国大陆全年公开发表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大约在70篇左右。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长足进展,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学———“《三国》学”。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如何准确地了解和总结以往的成就与不足,如何正确把握研究的方向,在新的世纪把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这是值得每一个研究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一些学者作了积极的努力。在…  相似文献   

13.
龙协涛 《文史哲》2002,9(1):76-81
关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主题、社会价值和艺术手法,学术界存在种种争论,聚讼纷纭。如果运用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就能获得一个新的读解视角。在不断开掘这两部书的美学意蕴方面,应提倡认同而不求同,存异而不逐异;或者说,毋须共同理解,但求各有卓见。罗贯中、施耐庵加工整理创作这两部书,只是做了从民间流传到文人创作的文本赋形工作,而被称为作品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应理解为从民间流传、到文人创作、到接受传播这样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4.
四川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于1985年6月4日正式成立。在县里成立《三国演义》学会,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为县《三国演义》学会的成立发来了贺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代表到  相似文献   

15.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批评的方法。他把《三国演义》与历史著作、唐宋诗词、元曲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三国演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把《三国演义》中人物与历史人物进行比较,说明了《三国演义》人物刻画的突出成就;把《三国演义》本身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比较,或探讨了《三国演义》人物的鲜明个性,或阐释了《三国演义》情节的"特犯不犯"。这样独具特色的比较批评,对读者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后人的小说批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在我国是一部妇幼皆知的古典名著,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通行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订正过的《三国演义》(简称毛本)。是一个为专家和普通读者所熟知的本子。但由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一个下层文人,并非历史学家,因此原本《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明显的乖离历史、地理、历法、职官、人物实际的错误;毛本改正了一些。但《三国演义》中的这些错误仍然大量存在。《三国演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绵阳市政协、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社科院联合发起的“《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第六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四川绵阳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3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作为一部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巨著,《三国演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从文学的研究拓展到文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研究史上,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所作的评点了。但是,毛氏父子的评点明显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近年来在《三国演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全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后的近20年来,经过1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的研讨,引深了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沈伯俊先生长期从事《三国演义》的研究,他花了大量的心血,重新评校了《三国演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沈先生的“评校”,一方面是“评”,一方面是“校”。就“评”来说,有“回前总评”,即在每一回回目下对本回作一提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以当代意识反观《三国演义》的重要性,并主张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和入手:一是以当代人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悟性和思辨力,对《三国演义》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审视,放眼世界,扩大视野,自觉吸收各个学科领域中新的理论思维成果,开辟多向多元的思维格局,开启洞观本质的“第二视力”;二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究,从建构新文化的宗旨出发,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消化传统、利用传统、推陈出新;三是从当代社会的需要出发,对《三国演义》做广泛的应用性研究.采集进步的有益的文化成分,不断丰富、完善、建构新时期的文化结构体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第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如何创造历史典型人物这个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里我们谈谈《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这一典型是怎样创造的。一在谈诸葛亮的典型创造以前,有必要先交代一下,作者罗贯中*是根据哪些材料来塑造这个形象的。大家知道,《三国演义》的题材,大致来自下列三个方面:第一是民间创作,这方面的材料,我们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